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温温度的计算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套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数学化的PID算法,在4.2 ̄300K整个温度范围内的控温精度为±2mK。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控温性能好,稳定可靠,简单廉价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阀门低温性能试验是低温阀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部位的温度是试验中的关键测量参数,尤其是阀门内腔温度,当内腔温度接近试验温度时,检验低温阀门在低温模拟工况环境下的性能,以对低温阀门整机性能作出评价。主要针对阀门低温试验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设计了一套温度检测系统,尤其是对阀门内腔温度的测量,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冷绝缘超导电缆绝缘材料测试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绝缘材料在液氮中的各种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冷绝缘高温超导(HTS)超导电缆的质量。对四种绝缘材料:电缆纸、聚丙烯层压纸、聚酰亚胺薄膜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在常温和低温下的电阻率、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低温介电强度和局部放电进行实验研究和对比,得到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贾黎  王自力  吴志华  纪斌 《低温与超导》2019,47(8):48-51,64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温放大器快速准确噪声测试方法,及低温测试平台的结构设计,分析了测试系统的测量误差,并给出测试平台在L波段低温放大器测试结果,噪声测试误差<±1.5 K。结果表明,高精度噪声测试系统的建立为低温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的应用情况,以及确保它正常工作所需的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种商用铑铁电阻温度计进行了低温下的工作性能研究。对传感器进行了常温和液氮温度下的两点校正,校正结果验证了厂商提供的电阻温度拟合关系式。另外,还对该铑铁传感器连续进行了三次热循环实验。实验前,传感器的液氮温度稳定性优于20mK,而在实验后其温度稳定性优于30mK,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所有实验结果表明,该铑铁电阻温度计性能可靠稳定,为其在超导磁体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用于研究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低温储氢性能的低温恒温器。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及具体结构。该低温恒温器能够为多种MOFs材料提供低温宽温区范围内的温度环境,且样品更换方便。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低温低噪声放大器噪声温度两种测试的方法,一种是可变负载温度测试方法,另一种是低温衰减器测试方法。对可变负载温度测试方法和低温衰减器测试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给出了各种方法测试实例,且与国外低温低噪声放大器噪声温度测试指标进行对比,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目前深井和超深井的发展,以及北方、西北地区高寒地带油气井的开发,越来越多的钻杆要求具有抵抗低温或者超低温度的性能需要.低温钻杆成为目前极有发展前景的石油工业技术之一.文中在综述低温材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低温材料钻杆的工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间技术和超导技术的不断发展,绝缘材料在低温下的电气特性备受关注.针对低温环境中绝缘材料电气性能测试系统,研制了一套采用铑铁温度传感器和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作为感温元件的低温监测系统,并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有效的对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铑铁温度传感器的R-T关系曲线进行拟合,从而较精确处理采集数据,达到对试验区域多点温度的...  相似文献   

12.
在深空通信领域,利用高温超导滤波技术,可大幅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由于高温超导滤波器工作温度较低,需要斯特林制冷机进行制冷。斯特林制冷机温度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高温超导滤波器的性能,文章对高温超导滤波器用斯特林制冷机温度控制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基于高温超导滤波器试验装置的温度控制曲线。  相似文献   

13.
多元混合工质的相平衡特性是复杂且重要的问题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多组分介质相平衡的理论研究现状,包括状态方程和混合规则的改进、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以及对特定体系计算方法的研究等。并总结了适用于低温下尤其是针对天然气组分的相平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设计和搭建了一套5.2—300K温区的温度计标定系统,以G-M制冷机为冷源,进口已标定温度计为定标源,对Cernox负温度系数温度计、硅二极管温度计、PT100铂电阻温度计等进行了标定,获得了其温度特性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了标定误差,发现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所标定的温度计在其有效温区内能达到±15mK以内的不确定度,与定标源温度计处于同等量级。  相似文献   

15.
丁先庚  丁怀况  施锦 《低温与超导》2012,40(1):22-26,39
常温高压渗透充气、低温冷却的冷冻靶球,需要20K以下的低温循环氦气,用于冷却高压渗透室和低温恒温腔。本套系统采用GM制冷机为冷源,采用专用氦压缩机为循环泵,设计高效率的回热式换热器,实现末端的20K以下低温氦气,通过低温氦气冷却终端部件,实现了20K的低温恒温环境和渗透室的冷却。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套温控系统,用在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低温储氢性能测试装置上.测试装置以循环液氮作为冷源.根据测试装置内的温度信号,温控系统利用PID温控仪,并结合继电器对加热丝的加热量进行调节,满足测试装置所需的温度范围,并能恒定在某一测试温度下.所设计的温控系统可以实现低温宽温区范围内的连续调节,且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采用温度控制光纤Bragg光栅(FBG)作为信号解调器件的自适应光纤光栅动态传感系统。系统利用半导体制冷器件对滤波用FBG进行温度控制,以改变FBG的窄带滤波波长,使之在合适的滤波波长工作,以适应测量环境温度变化,实现对传感器环境温度变化的自适应。通过采用参考信道,去除系统噪音,提高测量精度。系统动态应变传感精度达到9.745×10-10(Hz-1/2。  相似文献   

18.
程晓辉  李达成  赵洋 《光学技术》2000,26(5):424-425
温度变化是影响纳米干涉仪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介绍了一种精密的温度控制仪器 ,它以DS162 4为温度传感器 ,利用单片机AT89C5 2进行数据的采集、传送、温度的控制 ,利用数字式电位器实现低成本的模拟量控制方案。标定后可以实现 0 .0 5℃测量精度。这种温度控制仪具有RS2 3 2通用接口 ,能够与上位计算机相连 ,实现温度的长时间测量和远程温度控制 ,利用PC机的计算能力得出被控系统的模型参数。实验表明在 0 .5h内 ,干涉仪达到热平衡 ,温度变化小于 0 .0 5℃。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Applied Physics》2015,15(6):683-690
With the emergence of nanoelectronics faster and denser circuits are being produced, this largely because the aggressive scaling to the nanometer range of the insulating film used as dielectric. Moreover, enhanc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nanofiller based composite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conductive nanofillers into polymer matrix. In such systems electron wave-function penetration into the dielectric is important as it leads to undesired or desired leakage currents by tunneling respectively. Therefore, a proper design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in such structures becomes important in order to control accurately their performance. In this research, a model for engineer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resistors at nanoscale is presented. The conductance at infinitesimal bias of nanoresistors is model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andauer's tunneling which results in an exponential integral function for the total electrical conductance. Model takes the effects of azimuthal and inclination angles between nanocontacts into account,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The model also unveils a U-shaped behavior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ance as a function of the azimuthal angle between nanocontacts. As a result, a minimal electrical conductance is predicted when the azimuthal angle reaches 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