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的能量均衡问题,提出采用蜂窝结构GAF算法进行拓扑控制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加权质心算法进行节点定位。该算法通过区域划分增加信标节点选择的有效性,通过对距离加权减少多径效应影响。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构造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均衡节点能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周期,提高节点定位精度,在密集型网络中可获得良好的定位性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能耗和剩余能量约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目标偏差度函数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根据前次计算的结果和约束要求以及自适应动态调整目标函数加权系数的取值,避免了无效重复计算,使算法始终朝着有效的方向搜索.仿真分析表明本算法在网络存活时间指标上优于最小能耗算法;在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搜索成功率上优于k-Dijkstra算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和多跳路由的特点,将蚁群系统原理用于网络的广播和数据聚集中,提出并仿真实现了一种能够最小化传感器网络的总能耗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数据表明,基于启发式蚁群系统的算法,能够较快的收敛,并找到最优解或是近优解;在网络节点数不同(10~50)的情况下,该算法的单次广播能耗和通信距离比现有的两种主流广播协议算法分别减少了20%~60%和14%~20%,因此其网络生存时间增加了10%~100%,表明该算法总体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数据融合节能策略是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有效节省网络节点能耗提升网络性能,给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反正切函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效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数据传输流量变化确定一个均值中心时刻点,然后通过采用非均匀采样的方法进行采样,距离中心点越近的时刻,采样点越多,数据融合率越低;距离中心点越远的时刻,采样点越少,数据融合率越高.仿真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数据融合性能,具有易于实现和灵活高效的特点,可适用于实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加密手段和身份认证技术不能解决网络内部攻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贝叶斯和风险评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针对基本的贝叶斯信任模型进行改进,采用异常折扣因子防止非入侵因素导致的网络异常行为;为实现信任对时间的敏感性,提出了自适应遗忘因子来削弱过去行为的影响;为防止恶意节点的诋毁,利用偏离度来过滤某些推荐节点;同时提出了基于熵的风险评估机制,用于评价信任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与较低的误检率,能有效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能,并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6.
在无线传感网路中,在某些情况下引入以节点地理位置为分簇依据的GAF算法虽能有效节省节点能量,但由于其随机选择簇头,没有考虑簇头最佳位置分布,因此并不能对节点能量进行充分利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算法L-GAF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寻找最佳位置簇头节点,通过定期动态转换虚拟单元格,改变节点与中心点的距离,利用节点度策略和节点剩余能量优化簇头选举机制,均衡能量分布.实验证明:与GAF算法相比,此算法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提高网络的负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处理能力弱、携带能量低的特点,提出基于Rijndael算法优化的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Rijndael加密算法的数据存储、列混合以及轮变换等特点的分析,提出对于加密算法的优化建议,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对优化后的加密算法进行设计和实现,并进行加密验证,同时对优化后加密算法的数据处理速率、算法功耗、逻辑资源占用情况进行评估.由实验结果可知,优化后的Rijndael加密算法相比优化之前有很大的突破,能够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加密.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的真实性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识别传输方案.为了区分正常数据包与异常数据包,定义了数字基因构造方法.利用待发送数据自身特征构造数字基因,设计了水印嵌入和检测算法,将数字基因作为数字水印嵌入到待发送数据中,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真实性识别.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注入、重放和随意修改的数据包,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无线传感网的网络能耗并延长网络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无线传感网无干扰分簇算法(interference-free clustering algorithm,IFCA)。该算法在保证簇间无通信干扰的前提下,将网络能耗和网络覆盖作为优化目标,使用遗传算法和非支配排序优化分簇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节点数量、监测点数量、节点通信半径和节点覆盖半径对本文算法划分网络分簇的结果及无干扰分簇后网络覆盖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适合于具有大量节点的大型无线传感网,在这种网络中,本文算法会智能设置传感器节点的角色,即成员节点、簇头节点和孤立节点,从而达到了对监测点的最优覆盖,实现了网络节能。  相似文献   

10.
密钥管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安全问题之一.无线传感器节点具有有限计算和储存能力,如何在连通性、能量消耗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是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环形区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将无线传感器所在区域划分为环形区域,采用分层式网络结构,对环形区域进行再划分,利用数据包格式和传感器节点的广播特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类具有不同发生率的无线传感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延迟动力学行为。由于在监测节点隔离不稳定节点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在模型中考虑了处理时滞。通过分析相应特征方程根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平衡点存在性、模型局部稳定性和Hopf分岔存在的充分性条件。通过构造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蠕虫病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处理时滞的值越过关键值时,网络中的蠕虫传播将失去控制,发现无线传感网络的覆盖范围是控制蠕虫传播和保证无线传感网络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并通过仿真发现消除模型混沌状态的一些关键参数,其中非线性发生率βSII+1是控制蠕虫病毒传播、保证无线传感网络安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城市环境保护与在线监测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具有自组织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对温度、湿度和噪声等环境变量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对等式网络体系结构、低功耗微小网络节点、基于拓扑树的网络初始化配置算法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特性的路由算法,不仅解决了传统监测方法中网络布线复杂、精度有限的问题,而且具有实时性和容错性强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在1000个节点、通信距离为100m的条件下,监测数据延迟时间〈600ms,较好地满足了实时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引入无线I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线网络的运动会管理系统的架构思路.文中详细描述了从初步的模块建构,到运动会管理系统生成,以及无线IP技术的应用实现.同时预测将短信息查询平台作为另一大特色运用在该系统之上,这也是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4.
拓扑管理是节省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消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采用的拓扑管理是静态的.即在整个网络范围内通过定期让冗余节点休眠来节能.但在诸如移动目标定位跟踪的应用场景中.静态拓扑管理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消耗的浪费.提出一种动态拓扑管理机制,利用移动预测技术在移动目标的附近动态构造拓扑管理区域,并只在该区域内实施拓扑管理,而让区域之外的大部分节点休眠.分析了动态拓扑管理的性能并通过仿真比较了动态拓扑管理与其他相关机制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5.
无线网络的日益发展为许多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监控就是其中之一.基于中国联通公司的CDMA 1X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完善和方便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整合了CDMA无线互连技术、视频采集技术、视频压缩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使用户从有线网络中解脱出来,随时随地都可以迅速的接入系统,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井下信道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低功耗与强穿透的ECG传感器节点. 通过对比论证传感器节点各模块选型, 提出了基于AD8232为心电信号采集芯片、STM 32F103C8T6为处理器以及SI4463为无线收发芯片的ECG传感器节点设计方案. 在阐述传感器节点的软件设计思路与低功耗策略的基础上, 对ECG传感器节点的功耗以及对于矿工ECG信号采集传输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无线网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会受到多种网络攻击的威胁,目前的广播、代理、洋葱路由和包混淆等匿名通信模型都无法完全适应链路开放、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资源有限的无线网络.本文在比较分析了抗流量分析的匿名技术基础上,根据网络编码具有混淆与伪装数据的功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编码混淆匿名通信模型.该模型通过链路层编码混淆、网络层数据包拆分与多径路由等方法相结合,使路由节点数据包出入的对应关系和信息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提高匿名通信的抗攻击能力;新模型可以实现通信的保密性与匿名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当前移动GI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移动空间信息数据分发新需求的基础上,对在移动环境中数据量大、无线信号不稳定情况下的服务访问、数据传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对等网络(P2P)技术,解决了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客户端因受网络质量影响和大规模空间数据显示耗时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移动GIS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P2P服务缓存下载和地图服务渐进式传输方式,能有效缩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改善因网络不稳定造成数据丢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