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单分子胶束/粒子(Unimolecular micelle:UIM)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是由于通过对核和壳的化学设计,粒子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刺激响应性、与基质的相互作用等都可得到改进,粒子还可以包裹多种客体。相对于自组装法而言,超支化聚合物法在合成UIM方面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UIM的尺寸主要由超支化聚合物决定,从而具有相当的可预见性;(2)可以大规模、高浓度合成UIM;(3)对聚合物的亲水性没有要求,可以利用的聚合物非常广泛,核-壳结构更为丰富;(4)产品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本文在简要比较以自组装法和超支化聚合物法合成UIM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以超支化聚合物(特别是超支化聚甘油醚(PG))为支架合成各种核-壳聚合物及其应用。以长链小分子或聚合物改性的PG可以用作纳米胶囊,也可以作为纳米模板来合成各种无机粒子,而后者显示出量子限制效应和模板效应。特别地,一种全亲水壳交联的、刺激响应的粒子的合成显示了超支化聚合物法在合成复杂UIM方面的优势。总之,超支化聚合物法提供了巨大的核-壳结构分子设计空间,为合成功能集成粒子提供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2.
超支化环糊精聚合物具备了超支化聚合物和环糊精各自的优点,两者的结合也为超支化环糊精聚合物带来了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现在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本文简介了超支化聚合物和环糊精的基本特点,详细说明了超支化环糊精聚合物合成制备的方法,并从医药、生物学、新型材料、物化性质调控等方面介绍了超支化环糊精聚合物在近期的科研应用,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情况,并结合现阶段研究,对超支化环糊精聚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学报》2017,(2):214-228
超支化聚合物作为树形聚合物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总结了研究者们在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组装及应用方面的部分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多维多尺度的自组装结构和组装机理,包括纳米球形胶束,纳米、微米级囊泡,大的复合囊泡,纳米纤维,纳米、微米及宏观管和多孔膜等;第三部分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在生物医药、细胞模拟及纳米粒子模拟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超支化聚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高度文化三维球状结构以及众多的端基,因此显示出与相应线型分子截然不同的性质,如低粘度、无链缠结和良好的溶解性.本文讨论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特性与表征,对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所用单体以及产物作了详细介绍,旨在引起对该领域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壳层悬挂β-环糊精单元的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在缓冲溶液(25 ℃, pH=11)中的分子包合与识别行为. 结果表明, 两种聚合物具有来自环糊精单元和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双重包合能力, 可分别与水溶性染料分子酚酞(PP)、甲基橙(MO)、有机小分子对硝基苯酚(p-NP)等3种客体分子发生单客体包合效应, 而且其包合能力强于单一的环糊精或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 通过客体分子PP和MO证实了这两种聚合物还具有双重识别能力, 可以与PP和MO发生双客体包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超支化聚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高度独特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而引起了聚合物科学家们浓厚的兴趣。本文对超支化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晶  张玲  伍青 《化学进展》2008,20(12):1980-1986
树状聚合物及其功能化是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树状聚合物,分别有聚酯、聚丙三醇、聚乙烯亚胺等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胺、聚丙烯亚胺等树枝状聚合物。通过对树状聚合物末端大量官能团的亲水(亲油)改性可以制备两亲性树状聚合物,改性方法主要有酰胺化反应、酯化反应、麦克尔加成反应等。与通过缩聚反应所得到的上述树状聚合物不同,近年来配位聚合领域出现的通过“链行走”机理形成的树状聚乙烯,引起了高度关注,这方面着重介绍了乙烯与极性单体直接共聚合或者采用链行走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联用制备两亲性树状乙烯聚合物。最后对两亲性树状聚合物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两亲性共聚物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显示出其功能,它的重要理论和应用意义正为人们所认识。用它来修饰碳纳米管,将会赋予碳纳米管更加优异的性能,因此为碳纳米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本文综述了两亲性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表面的研究进展,从化学修饰和物理吸附、包裹两种修饰手段入手,着重介绍了两亲性聚合物化学修饰碳纳米管的方法和研究状况。最后,对修饰后的两亲性聚合物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支化聚合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可以通过一步法来合成的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体型大分子.经过二十年的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以及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已经迅速成为一类重要的和具有广阔应用潜力的高分子材料.本文从单体类型的角度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发展历程,主要涉及ABx型,AB*型,A2 B3型以及潜在ABx型单体(包括开环聚合和偶合单体法)等,同时论述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  相似文献   

10.
烷基链封端的两亲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的合成及自组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和端基改性的方法合成了以亲水性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和疏水性十六烷基链为臂的两亲性超支化多臂共聚物(HPG-g-C16),研究了十六烷基疏水臂的接枝率对该两亲性聚合物在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45%以上的HPG-g-C16在四氢呋喃(THF)中以单分子胶束的形式存在,在THF与水的混合溶剂中会自组装形成尺寸为1~10 μm的巨型囊泡,而接枝率为15% 的HPG-g-C16能直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球形胶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十六酰氯将商品超支化聚甘油醇部分酯化,再将残留的羟基转化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得到了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通过1H NMR求得羟基的酯化度和所得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此聚合物作为反相胶束型的单分子纳米胶囊,可用来包裹亲水性染料。用紫外光谱评价了纳米胶囊对染料的包裹能力。结果表明,与不含功能基的单分子纳米胶囊相比,带有少量丙烯酸酯基的纳米胶囊可以包裹更多的亲水性染料,且含丙烯酸酯基比含甲基丙烯酸酯基的纳米胶囊包裹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两亲聚合物胶束具有突出的理化性能和独特功能,能够在溶液中自组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胶束,同时实现药物的负载。自组装包药技术能够缓解我国药物辅料缺乏的现状,符合目前药物辅料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在药物控释、药物靶向载体、药物制剂开发、新型药物辅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两亲聚合物胶束自组装包载药物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介绍了三类两亲聚合物在自组装包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本文还对载药胶束在药物释放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CGMD)方法研究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在不同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 分析了主链刚性及链长对自组装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当溶剂对主链为良溶剂而对支链为不良溶剂时,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随主链刚性的增加自组装形成花状胶束、 花桥状胶束及桥状胶束, 并且组分比例对自组装结构影响很大; 随着链长的增加, 柔性链出现单花状胶束到多花状胶束的转化. 当溶剂对主链为不良溶剂而对支链为良溶剂时, 可得到近球形或椭球形核壳状胶束及束状结构; 不同链长时, 柔性接枝共聚物链均只能得到近球形的单核壳状胶束.  相似文献   

14.
一种不含介晶基团的两亲性高分子的热致液晶行为张希,张瑞丰,沈家骢,赵晓光,周恩乐(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关键词两亲性高分子,疏水作用,热致液晶热致液晶分子结构中含有几何...  相似文献   

15.
Nano-scale patterns were produced with UV-curable acrylat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nanocomposites using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with a glass master in a rapid, low-pressure process. The pattern of the glass master was replicated with composites containing up to 25 vol% SiO2 with a shape fidelity better than 98%. Photo-rheology, interferometr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aterial behavio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sition,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kinetics of photo-polymerisation, shrinkage, pressure and shape fidelity of nano-gratings. It was shown that the gel-point of the nanocomposit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determined the stability as well as the dimensions of the imprinted structure. Dimensional accuracy also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level of internal stress, which in fact in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silica. A resin rich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accounted for the good surface quality of the nano-pattern.  相似文献   

16.
以桐油酸(ES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桐油酸酯(PEG-ESA)。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探究聚合物溶液相关性质,测定不同条件下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zeta(ζ)电位和粒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得PEG-ESA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1×10-5g/L;芘可以增溶于聚合物胶束中;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物的胶束可以稳定存在且粒径可达纳米级,为其用于药物缓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硬脂酸改性白芨多糖两亲性聚合物(SA-BSPS)药物载体,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SA-BSPS药物载体进行了表征,并以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计算取代度.以多西他赛(DTX)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多西他赛-硬脂酸改性白芨多糖聚合物(DTX-SA-BSPS)胶束,测定了DTX-SA-BS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及包封率.结果表明,硬脂酸已接枝到白芨多糖的羟基上,取代度为12.94%.DTX-SA-BSPS胶束的粒径为(97.01±3.17)nm,Zeta电位为(-19.56±0.22)m V,载药量为(9.13±0.17)%、包封率达(81.11±0.18)%.探讨了SA-BSPS胶束的细胞毒性及其被人肝癌细胞(Hep G2)株摄入的情况.细胞毒性实验表明,浓度为0.5μg/m L的SA-BSPS胶束孵育72 h时,肝癌细胞存活率为(78.82±3.25)%.荧光摄入实验表明,孵育4 h后细胞中包载罗丹明B的SA-BSPS胶束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游离罗丹明B,且在孵育过程中,荧光强度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Magnetic microspheres have been widely usedin many fields,such as targetdrug,cell separationand enzyme immunoassay,since the past twentyyears because of their relatively rapid and easymagnetic separation[1] .Although a poly(ethyleneoxide) supported- catalyst system with a solublepolymer as the carrier can easily keep the activityand the selectivity of the catalyst,its recovery hasto be performed by filtration or precipitation fromthe reaction medium,which is time- consuming ande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