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水杨醛谷氨酸合镍修饰碳黑微电极,试验了修饰电极对一氧化氮的电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pH 6.8的磷酸盐中,一氧化氮在该电极上的线性范围为4.0×10-8~1.0×10-5mol.L-1;检出限(3σ)为1.0×10-8mol.L-1。将此电极用于3种模拟样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作回收率试验,测得RSD(n=8)值在1.9%~2.8%之间,回收率在97%~105%之间。在一氧化氮浓度1.0×10-6mol.L-1的水平上进行精密度试验,测得RSD(n=10)为2.2%。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在维生素B1修饰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巴胺(DA)是儿茶酚胺类化合物之一,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神经递质。自20世纪70年代初,分析化学家发现神经递质的电化学性质以来,其行为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对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无论是在生理功能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应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首次将VB1修饰到碳黑微电极上,研究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证明,DA在该电极上反应基本可逆,且灵敏度高。同时,由于该电极完全消除抗坏血酸(AA)的干扰,用这种电极测定DA的含量,方法简单、准确、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多巴胺(DA)在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 4.5(pH 3.8~5.2)的磷酸盐缓冲介质(PBS)中,多巴胺在伏安图0.21 V处的二阶导数峰高与其浓度在6×10-6~2×10-5mol.L-1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σ)为1×10-6mol.L-1;将此方法应用于多巴胺针剂试样的分析,测定结果的RSD值(n=5)均小于2.4%,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6%~102%之间。此方法所测得结果与碘量法测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将含有1.0%普鲁士蓝的碳黑与固体石蜡按2.5∶1(质量比)混合后装入φ0.2mm的石英毛细管中,在其上端插入一铂丝并抛光后即制成普鲁士蓝修饰碳黑微电极.对多巴胺(DA)及抗坏血酸(VC)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此电极测定两组分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定量测定中采用二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最佳条件下,DA与VC的峰电流(i″p)分别与各自的浓度保持如下线性关系DA为4.0×10-6~8.0×10-4mol·L-1,VC为6.0×10-5~1.0×10-3mol·L-1;检出限(3σ)依次为2.0×10-6mol·L-1及1.0×10-5mol·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种含DA及VC的混合溶液,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依次小于2.0%及3.0%,回收率范围依次为96.5%~101.0%及95.0%~102.5%.  相似文献   

5.
将含有1.0%普鲁士蓝的碳黑与固体石蜡按2.5∶1(质量比)混合后装入φ0.2mm的石英毛细管中,在其上端插入一铂丝并抛光后即制成普鲁士蓝修饰碳黑微电极.对多巴胺(DA)及抗坏血酸(VC)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此电极测定两组分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定量测定中采用二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在最佳条件下,DA与VC的峰电流(i″p)分别与各自的浓度保持如下线性关系:DA为4.0×10-6~8.0×10-4mol·L-1,VC为6.0×10-5~1.0×10-3mol·L-1;检出限(3σ)依次为2.0×10-6mol·L-1及1.0×10-5mol·L-1.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种含DA及VC的混合溶液,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依次小于2.0%及3.0%,回收率范围依次为96.5%~101.0%及95.0%~102.5%.  相似文献   

6.
用电化学方法将氨基乙酸聚合在碳黑微电极表面制得聚氨基乙酸修饰碳黑微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此缓冲介质中,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经在-200 mV(vs.SCE)富集30 s后,在此修饰电极上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并分别在320 mV及42 mV处呈现各自的峰电位(Epa),在多巴胺和抗坏血酸的I″p值及其浓度之间分别在2.0×10-8~1.0×10-4mol·L-1,4.0×10-7~1.0×10-3mol·L-1范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分别为6.0×10-9mol·L-1及1.0×10-7mol·L-1.此修饰电极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只需将用过的电极在400 mV置于同一缓冲溶液中清洗0.5~2.0 min,即可方便地再生恢复原有性能.应用此方法分析了含有多巴胺及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6 9,6~2.6%之间,回收率在96%~104%之间.  相似文献   

7.
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L-组氨酸修饰碳黑微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采用二次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测定,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多巴胺在0.15 V处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1.0×10-8mol/L。该聚合物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有效地排除抗坏血酸对测定的影响,用于人工合成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在聚中性红修饰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中性红(PNR)修饰碳纤维微电极.根据循环伏安(CV)、电位阶跃实验结果,得出了多巴胺(DA)在PNR膜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0=7.0×10-9cm2/s、膜表面表观标准电子转移速率常数κ=0.55 cm/s;该电极对DA响应灵敏,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可望用于活体中DA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黑微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黑微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在pH 7.0的PBS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DA和从均具有显著的催化氧化作用,AA与DA的氧化电位分别为30 mV和280 mV(vs.SCE).利用二次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DA与A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0×10-9~2.0×10-4 mol/L和2.0×10-7~1.0×10-3mol/L,检出限为2.0×10-9mol/L 和1.0×10-7mol/L.方法已用于人工合成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RCo(Salen),R=CH3,C2H5,n-C4H9,i-C4H9]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RCo(Salen)的电化学氧化或还原均为可逆的单电子过程;氧化时钴的价态变化为Co→Co,还原时为Co→Co→Co,并伴有Co─C键的断裂和R·自由基的产生。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不稳定,R影响电化学性质,随着R给电子能力的增强,氧化反应的电位和还原反应的电位均负移。光谱电化学实验的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溶液法,设计合成了5-溴水杨醛席夫碱及其镍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将溴代水杨醛席夫碱镍(Ⅱ)配合物作为电活性物质,制备了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详细考察了电活性物质的种类及用量、石墨用量、石蜡用量对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的影响,确定了修饰碳糊电极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电活性物质0.050 g、石墨0.30 g、石蜡0.18 g.以循环伏安图中氧化峰电位和峰电流变化值为指标,与空白修饰电极比较,考察了修饰电板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并计算得出甲醛在反应过程的阴极传递系数α=0.510;塔菲尔斜率b=0.115;扩散系数D=1.66×10-6cm2/s.甲醛浓度在O.001~0.01 mol/L范围内,氧化峰峰电流变化值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表明可用修饰碳糊电极对甲醛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聚L-谷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多巴胺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聚L-谷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在pH 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1.0×10-4~4.0×10-8mol.L-1,检出限为5.0×10-9mol.L-1。该法用于药剂中多巴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铅(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有的溶出伏地。该法不需镀汞,不需搅拌,且可在浓度很稀的支持电南中富集。在浓度为0.02mol/LHAc介质中,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扫描,有一灵敏Pb氧化出现,峰电位为-0.453V,溶出峰电流Pb^2+的质量浓度在5.0×10^8 ̄5.0×10^-6g/m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8g/mL。该法应用于逢来水和湖水中微量Pb^2+的直接测定,测定结  相似文献   

14.
同时测定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大环镍膜修饰电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大环镍膜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电极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位比在裸铂电极上分别负移了230mV和70mV,使二者的阳极峰得到很好的分离,且灵敏度大为提高;将该修饰电极用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同时检测,获得满意结果,生物体中的主要干扰物质抗坏血酸和NO2^-等均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5.
多巴胺在聚茶碱/Nafion双层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聚茶碱/Nafion双层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和其电化学性质,并用于测定多巴胺(DA)。在pH7.4的PBS缓冲溶液中,DA在聚茶碱/Nafion双层修饰玻碳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DA浓度在1×10-7~4×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0-8mol/L。该双层膜对DA有增敏作用,对抗坏血酸(AA)有排斥作用,重现性良好,可用于D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4种基于水杨醛亚胺配体的镍配合物bis[N-(2,6-diisopropylphen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1), bis[N-(2,6-diisopropylphenyl)-3-meth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2), bis[N-(2,6-diisopropylphenyl)-3-isoprop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Ⅱ)(C3)和[N-(2,6-diisopropylphenyl)-3-isopropylsalicylaldiminate]-nickel(Ph)(PPh3)(C4)为催化剂, 在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 对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催化共聚. 以C3为模型催化剂, 研究了Al/Ni摩尔比、 聚合温度、 聚合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在最佳的聚合条件下, 探索了不同的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双(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 C2的活性高于C1和C3, 为13.1 kg/(mol Ni·h), 而C3的插入率最低, 为14.1%. 对于具有相同配体不同结构的配合物C3和C4, 含双水杨醛亚胺配体的C3的催化活性高于含单水杨醛亚胺配体的C4, 而两者在共聚单体MMA的插入率方面差别不大. 对所得共聚物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咖啡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测定了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DA浓度在5.0×10-6~1.0×10-4mol/L范围内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7mol/L。该修饰膜对DA有增敏作用,可望用于D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lgi~E法研究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RCo(Salen),R=CH3,C2H5,n-C4H9,i-C4H9]在Au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过程,测定了RCo(Salen)的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s、电子转移数n1、电荷传递系数a、标准电极电位E0、扩散系数D;同时,还测定了氧化产物化学分解加速率常数kf及分解产物电解氧化的电子转移数n2等参数,实验表明RCo(Salen)的电化学反应是ECE过程,R基对E0、kf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5 .0× 1 0 - 8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模拟样品中的 DNM,回收率在 94%~ 1 0 8%之间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The hom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 (Ⅱ) and Ni (Ⅱ) with N, N'-bis(3-Carboxyl salicyl aminal ethylene) oxalamid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Uv-visible spectra, conductometry, thermogravimetr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which indicated the complexes own an oxalic amide bridge-linking structure. Room temperature magnetic moment data show that there are antiferromagnetic spin coupling through oxalic amide conjugated double bond, In DMF, the redox half wave potential of Cu (Ⅱ) binuclear complexes have been measur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which proves that the Cu (Ⅱ) complex has two redox wa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