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Sephadex G200柱层析从感染卫氏并殖吸虫(Pw)囊蚴的Wistar大鼠血清中提取Pw童虫多克隆抗体(PwJ-PcAbs),继用结合有PwJ-PcAbs的溴化氰激活交联Sepharose 4B进行免疫亲和层析,提取Pw囊蚴中的囊蚴-童虫血清学抗原(PwMJ-SAg),并用免疫吸收和免疫电泳证实PwMJ-SAg为囊蚴和童虫两期特异血清学抗原,其化学性质为糖蛋白。SDS-PAGE显示,该抗原有7条带,其中A(27.5kd),B(19.5kd)两带是主要血清学抗原分子。应用Dot-ELISA以PwMJ-SAg和Pw囊蚴粗抗原检测20份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结果表明两种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具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将PwMJ-SAg免疫短程感染Pw囊蚴的BALB/c鼠,取鼠脾细胞与SP_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培养,从384孔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8个能持续分泌抗PwMJ-SAg的单克隆抗体株,它们均为IgG_1亚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由菲律宾吕宋岛上索尔索贡(Sorsogon)采集的淡水蟹体内分离到的并殖吸虫囊蚴,和用它喂动物后获得的并殖吸虫成虫和虫卵所进行的分类学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在菲律宾可能存在着两种或更多种的并殖吸虫,本文并首次指出放逸短沟蜷可能是除Antemelania dactylus Lea螺以外的另一种第一中间宿主。 成虫的染色体核型研究证明它属于二倍体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并殖吸虫皮棘的外形和分布与菠萝的刺相似,迄今均未见有类似的报道。 在一只感染后290天处死的大白鼠单个肺囊内获得了两条成虫,其大小分别为4.5×2.5毫米和4.5×3.0毫米。由于它们个体特别小,而且略呈圆形,故它们可能不同于菲律宾已报告过的并殖吸虫。同时,我们还首次观察到并殖吸虫间的交叉受精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活性酯法将半抗原玉米赤霉醇-16-羧丙基醚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制备了三种结合比的酶标抗原。通过紫外吸收法和直接非竞争ELISA法对酶标抗原的偶联结果和抗原性进行鉴定。最终选择结合比为1.3∶1的酶标抗原建立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DC-ELISA)与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方法在检出限、检测线性范围、检测时间和二抗的使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驴抗鼠二抗包被微孔板,以捕获方式包被抗赭曲霉毒素A(OTA)单克隆抗体,利用噬菌体随机七肽库筛选OTA模拟抗原表位,并以其替代检测抗原,建立了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Phage ELISA)检测OTA的方法.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模拟OTA抗原表位七肽氨基酸序列为GMSWMMA.基于模拟表位噬菌体建立的Phage ELISA方法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0.15±0.02) ng/mL,检测OTA的线性范围为0.03~ 0.50 ng/mL,OTA的检出限为0.03 ng/mL,且Phage ELISA与其它4种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无交叉反应.大米样品OTA加标实验表明,批内加标回收率为97.0% ~ 115.2%,批间加标回收率为107.2% ~ 123.1%,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虾致敏蛋白Pen a 1(Tropomyosin)抗原表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利用Pen a 1表位抗体亲和纯化致敏蛋白的新方法。Fmoc法合成致敏Pen a 1蛋白的C端含有3个抗原表位的第247~284位氨基酸对应的多肽片段,应用马来酰亚胺法将多肽与KLH(匙孔血蓝蛋白)、BSA(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人工免疫抗原(Peptide-KLH)和人工包被抗原(Peptide-BSA),免疫人工抗原免疫纯种新西兰白兔,获得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经辛酸-硫酸铵及特异性血清纯化预装柱(HiTrap rProtein A FF)纯化后与溴化氰活化琼脂糖凝4B(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进行偶联。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该多克隆抗体效价为2.05×106,多肽对抗体的IC50(50%抑制浓度)为0.21 mg/L,交叉试验表明该抗体与虾中非Pen a 1蛋白无交叉反应性;Bradford法测定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与抗体的偶联率为90.76%。间接竞争ELISA测定1 mL偶联介质的吸附容量为2.84 mg Pen a 1,免疫亲和柱的加标回收率为89.6%~93.6%,亲和柱使用寿命为4次。  相似文献   

6.
<正>公布号:CN104849476A;公布日:2015.08.19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蛋白同化激素免疫分析的酶标抗原及分析方法,属于免疫化学分析技术。所述酶标抗原是由诺龙半抗原与辣根过氧化酶连接制成,所述诺龙半抗原是在诺龙的羟基上引入羧基制成。使用本发明制备的酶标抗原进行诺龙、群勃龙、丙酸诺龙、雄诺龙和美雄诺龙等5种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合成了四种农药的人工半抗原,其结构经~1H NMR表征.分别以牛血清蛋白和卵清蛋白为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对应的人工抗原,为建立四种农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基于壳聚糖和溴化氰改性褐藻酸钠凝集作用的日本血吸虫安培免疫传感器.褐藻酸钠-抗体复合物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被凝集到含石墨-石蜡-壳聚糖组分的电极表面,然后与抗原和酶标抗原进行竞争反应,以邻氨基酚(o-AP)为电子媒介,通过测定酶催化下双氧水对其氧化的电流大小来间接测定抗原的浓度.研究表明这种免疫传感器具有很低的非特异吸附性能,而且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其重现性和灵敏度良好.传感器对日本血吸虫抗原的响应在0.64~40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64μg/mL.将电极应用于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原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虾过敏原Pen a1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利用表位抗体筛选虾过敏原Pen a1抗原表位中关键氨基酸的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5计算Pen a1中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出现频率,并采用DNAMAN软件对SDAP数据库中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保守性分析,综合两种方法筛选出各表位可能的关键氨基酸,Epitope 1:K,E,N;Epitope2:K,L,E;Epitope 3:E,R,D,L,Q;Epitope 5:K,L,Q。用丙氨酸取代并合成突变多肽。利用表位抗体,通过竞争性免疫斑点法及间接ELISA方法检测突变多肽的抗体结合能力,筛选出各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分别为:Epitope1:谷氨酰胺;Epitope2:亮氨酸和谷氨酸;Epitope3:亮氨酸和天冬氨酸;Epitope5:亮氨酸。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种筛选关键氨基酸的方法的可行性,为Pen a1致敏机理的研究及利用基因修饰脱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试验室》2021,40(5):529-534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机理,以单克隆抗体Ab_1修饰的Fe_3O_4磁珠(MB-Ab_1)为反应平台,联合了多克隆抗体Ab_2和乙醇脱氢酶(ADH)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NPs)作为信标(AuNPs-Ab_2/ADH),便携式血糖仪(PGM)为检测手段,构建一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方法。当PSA存在时,信标AuNPs-Ab_2/ADH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被捕获到探针MB-Ab_1上,标记的ADH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辅助下将乙醇催化为乙醛的同时,氧化态NAD~+被还原为还原态NADH。而PGM对NADH具有剂量依赖性,故可间接指示ADH的含量,进而用于PSA的检测。在最优条件下,PGM响应信号与PSA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50.0 ng/mL,检出限为30 pg/mL。实际血清中PSA的加标回收率为83.3%~114.5%,相对标准偏差为0.05%~0.20%。  相似文献   

11.
在MHC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加工呈递途径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抗原蛋白的降解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蛋白酶体的酶切特异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建立了蛋白酶体的酶切位点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为82.8%;由样本数据相应氨基酸对酶切位点形成的权重系数,得出蛋白酶体酶切位点及其两侧区域氨基酸的裂解特异性,它反映了蛋白酶体对抗原蛋白酶切的相互作用信息,也表明蛋白酶体对抗原蛋白酶切处理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模式和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2.
免疫亲和质谱法研究/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整的抗原分子和已固定在载体(CNBr-activated Sepharose beads)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亲和反应后,用Endoproteinase Glu-C,Trypsin,AminopeptidaseM和carboxypeptidase Y四种不同的蛋白酶依次酶解抗原分了,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与抗体连接受保护而未发生水解的肽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位于整个蛋白分了氨基酸序列的61~67位,即为SFYLLYY.通过合成肽段的分析,证明了SFYLLYY即为抗原表位,与亲和质谱方法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醚型菊酯类农药通用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醇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合成了醚型菊酯类农药通用半抗原Hapten I,经1 H-NMR及13C-NMR鉴定后,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得免疫原和包被原,经紫外光谱分析法计算得其偶联比分别为14∶1和35∶1,说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28×105,用半抗原经间接竞争ELISA检测人工抗原的免疫原性,IC50和IC10值分别为0.2653和0.0012 mg/L,证明人工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交叉反应表明此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亲和分离与质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进行了系统研究. 完整的抗原分子和已固定在载体(CNBr-activated Sepharose beads)上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亲和反应后, 用Endoproteinase Glu-C, Trypsin, Aminopeptidase M和carboxypeptidase Y四种不同的蛋白酶依次酶解抗原分子, 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与抗体连接受保护而未发生水解的肽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β2-微球蛋白抗原表位位于整个蛋白分子氨基酸序列的61~67位, 即为SFYLLYY. 通过合成肽段的分析, 证明了SFYLLYY即为抗原表位, 与亲和质谱方法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郭明  周伟  周珊  敬娇  杨萍 《分析化学》2013,41(2):193-198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方法合成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新型人工抗原.将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应用于人工合成抗原的表征分析,并结合荧光光谱分析EC人工抗原的偶联效果以及载体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变化;通过质谱结合紫外光谱、电泳方法进行人工抗原的系统表征,计算新型人工抗原中半抗原分子与载体蛋白质分子的偶联比.结果表明:合成路线合理,成功获得了氨基甲酸乙酯新型人工抗原.人工抗原分子的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与载体蛋白质分子相比含量发生变化,人工抗原的荧光相图满足线性型态变迁关系,符合“二态模型”.氨基甲酸乙酯人工抗原分析表征的红外衰减全反射方法、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法获得的检测结果与其它光谱方法、电泳方法表征结果一致,获得人工抗原的偶联比为15∶1~19∶1,EC新型人工抗原免疫小鼠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00.  相似文献   

16.
将雌三醇-6-(O-羧甲基)肟(E3-6-CM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的偶联物E3-6-CMO-BSA物理吸附于聚苯乙烯微孔板孔内作为固相抗原,与雌三醇(E3)标准溶液或者水解尿样中待测E3通过竞争法进行免疫反应.以对碘苯酚增强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作为信号检测系统,建立了一种高通量、简便快速、灵敏稳定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尿中E3的含量.考察和优化了包被液的酸碱性、抗原包被浓度、酶标抗体稀释比例及用量、温育时间、化学发光底物用量及化学发光反应时间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灵敏度为0.20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15%之内,低、中、高浓度加标水解尿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9%、100.9%和91.2%.使用抗原包被法和抗体包被法同时对10份水解尿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4,表明本方法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重氮化法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SM1作免疫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结合比为9∶1。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M1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HIV-1嵌合抗原的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的HIV诊断试剂,选定HIV-1的外膜蛋白env中469-511aa,538-674aa和700-734aa3处包含较多抗原位点的区域作为免疫抗原,用PCR的方法从HIV-1全基因扩增编码这3处片段的基因序列,将它们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嵌合蛋白.结果发现,3段嵌合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Star)中表达,通过Ni-sepharose4B金属Ni螯合层析柱分离纯化目的产物,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表明,纯化抗原有较强的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张斌  王鸣华 《分析化学》2012,40(4):579-583
合成了S,S-氰戊菊酯的半抗原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α-S-(N-丁酸基)-甲酰氨-(3-苯氧基)苄酯(Efvb).半抗原通过混合酸酐法与卵清蛋白(OVA)偶联作为包被抗原,活泼酯法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作为免疫抗原.用免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抗S,S-氰戊菊酯多克隆抗体.通过异源分析及检测条件优化,确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为pH 7.4,0.4 mol/L Na+、40%甲醇-PBS溶液,建立了S,S-氰戊菊酯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方法的抑制中浓度(IC50)值为(3.16±0.01)mg/L;检出限(IC10)为(0.0053±0.0012) mg/L.对甲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戊菊酸没有明显交叉反应.在自来水、河水和土壤样品中添加S,S-氰戊菊酯,其回收率分别为82.3%~108.2%,83.1%~109.2%和72.0%~91.2%.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瘤技术构建抗前列腺特异抗原-α1-抗胰凝乳蛋白酶(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α1-antichymot-rypsin complex,PSA-ACT)单克隆抗体(单抗)细胞株,共获得8株稳定分泌PSA-ACT单抗的细胞株,纯化后进行免疫特性鉴定并做单抗配对。选择其中一对单抗,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催化鲁米诺( lumino)-H2 O2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人血清中PSA-ACT浓度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 CLEIA)。对包被缓冲液、包被抗体浓度、酶标抗体稀释度、温育时间、发光反应时间和免疫反应步骤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PSA-ACT浓度在5~4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3),检出限为0.53 ng/m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6.6%,批间RSD为5.7%~8.0%,回收率为95.4%~104.2%,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交叉反应率为0.6%。本方法简单、稳定、灵敏、快速,为开发检测PSA-ACT的CLEIA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