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飞行员的失重是不是由于他所在的地区重力加速度为0?宇宙飞行员在飞出去的时候,重力加速度愈来愈小,为什么又会超重呢?这些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回答。因此,我想在这里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作如下两个假设: 1.认为地球是一个半径为6400公里密度均匀的球体,这样就保证了地球的质心与其几  相似文献   

2.
 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它是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一门综合技术;它包括运载工具的研制,航天器的发射、控制,以及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的研制等。空间技术作为当代高技术门类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神舟飞船的3次试航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国人对空间技术的兴趣,增进了对空间技术的了解。一、空间与空间技术历史的回顾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目标,在古希腊神话中,雅典杰出的建筑师代达罗斯,用麻线和蜜蜡将羽毛连接成翅膀插在身上,带他的孩子伊卡罗斯扇动翅膀逃出了囚禁他们的克里特岛;中国古代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3.
 1543年,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著作问世了,这就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建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哥白尼认为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日心地动说”与当时人们认为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与当时作为欧洲天主教神学宇宙观基础的托勒密学说针锋相对,因此,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宣扬哥白尼学说的人受到了严酷迫害和镇压。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面对广阔无垠的宇宙,人类常常被宇宙的浩瀚而震撼!对于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而且还编出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到了近代,天文学才从神话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5.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完全理解我们的宇宙,弄清它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以及它究竟为什么存在。”《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那种自远古时代起就不断驱使科学家和哲学家去研究宇宙的求知欲望。适用于地球本身的物理定律在天文尺度同样适用,这一简单假设已经在建立宇宙模型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从而导致了物理学根本性的飞跃和实用技术天翻地覆的进步。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天文观测的苛刻限制,我们能在理解宇宙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可谓十分不寻常了。其他物理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和限制各种参数来检测一个封闭系统的变化,而宇宙的宽广无垠却意味着天文学家永远受制于大自然而无能为力。因此,实验科学中这个出类拔萃的分支理应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充分的认可。本文旨在简要回顾天文学观测从早期的肉眼观星发展到如今发射造价数十亿美金的太空望远镜的精彩历程。  相似文献   

6.
月高几何     
<正>1969年7月20日历史性的阿波罗11号登月半个世纪后,Robert P Crease阐述了为什么当时任务中的激光测月试验目前仍然很活跃并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几千年来,月球一直紧密围绕着地球运转,人类曾把这颗明亮神秘的天体视为奇迹的源泉和宇宙中的基本地标。古希腊人甚至相信有一个球承载着月球,将我们变幻莫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命在地球上,不是原本就有,至少在恐龙年代,约2亿年前;证明后者的存在和年代,是其庞大完好的化石架.但是,自从近百万年以来,地球上产生了人类;尤其是最近的万年来,有了人类文明、文化;才打破了时空中上百亿年的沉寂,使得宇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没有我们人类,宇宙就不会这样,如果宇宙不是这样的,也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这就是人择原理.一、科学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是近、现代的事情,且西方比我们快半拍.科技的发达,一是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二是提供认识客观自然的手段、工具和方法.科技和财富不应该用于战…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的科学家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都还认为银河(Milky Way,指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而宇宙是静止不变的。然而,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于1925年1月和1929年1月所宣布的两个发现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他的第一个发现说明宇宙比大家先前所想的要大很多,第二个指出宇宙会持续膨胀,不断地越变越大。  相似文献   

9.
苏成悦 《物理学报》2001,50(11):2089-2091
利用Ernst方法,在Harrison变换为线性变换的条件下,得到Kasuya荷电荷磁的外部引力场解,解中所含常量B0表示一均匀弱磁场,该解不要求q=-2B0J.当r趋于∞时,度规接近Melvin’s磁宇宙的渐进行为.该度规是非渐近平直的,在均匀外磁场下这是合理的结果. 关键词: Ernst方法 Kasuya双荷 磁场 引力场  相似文献   

10.
厚宇德 《物理》2015,(3):184-188
玻恩在回忆录中曾高度评价他的第一个中国弟子彭桓武。玻恩说,彭桓武于1947年离开英国,回到中国后,直到1960年才给他写了一封信。事实上,彭桓武先生1950年曾给玻恩写过一封重要信函,建议玻恩来华,并想购买玻恩的全部藏书。遗憾的是,在玻恩的档案中未能找到这封信。但是文章作者看到了玻恩写给彭桓武的回函,并翻译了这封重要回函的全文。文章对玻恩写给彭桓武的这封信函进行了译释,并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讨论,分析了玻恩一生未曾到中国的原因。文章最后展示了玻恩与彭桓武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3张珍贵的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11.
漫话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尉蓝色的旋转大球,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她的产生,演变,兴衰和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不懈探索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里的天体,地球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占了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的天体质量总和的99%左右.太阳几乎“主宰”着太阳系的一切:光和热的效应,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以及支配着各天体的运动等.据天文学家推算,66亿年前的宇宙充满了尘埃,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射线等“原始星云”.由于星云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引力中心,其中之一便形成了原始太阳.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12,41(2)
2000年,在一项“年轻宇宙的星系辨认”的巡天计划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巨大的正在发光的气体云团.两者从地球上看过去就像是两片圆形斑(blob),它们所处的时代是:宇宙的年龄仅仅25亿岁左右,那时大部分恒星已经形成.圆形斑的范围非常之大,发光气体云的尺度要比其包围的星系尺度大100倍.  相似文献   

13.
侯伯宇  李卫 《物理学报》1987,36(7):930-934
本文给出了在Ernst场方程的解空间上的一种新变换,并且研究了这种变换与Ernst场方程解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在这种变换下,Ernst场方程是不变的,即由我们的这种变换可产生Ernst场方程的新解。最后还讨论了这种变换与Virasoro代数的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风中的星尘     
 从宇宙的宏大尺度来看, 一粒沙尘似乎微不足道, 但是宇宙中的尘粒聚集起来却可形成地球那样的岩石星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述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物理学教科书中对宇宙演化的膨胀与收缩取决于天体物质密度与宇宙临界密度的相对大小的说法,指出了如果将宇宙收缩过程的所谓临界密度学说应用于宇宙膨胀过程就会自相矛盾,并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的错误.最后给出了能够自圆其说的正确答案:宇宙的膨胀与收缩取决于物质形态的互相转化和质量与能量的相互转换——当质量全部转换成了能量,宇宙就会由收缩转而膨胀;而当能量全部转换成了质量,宇宙就会由膨胀转而收缩.奇点只有能量,没有质量密度.  相似文献   

16.
 佩格斯(Heinz R.Pagels),美国物理学家.他的科普读物《宇宙密码》颇有影响,被认为是将“微观物理的最新成就通俗地介绍给读者”.本文就是从该书中摘录出来的,题目为编者所加.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智力的进取心,要有在解决宇宙之谜的问题中去了解和锻炼自己智力的愿望.没有一门伟大的学科是以谦卑的精神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戴闻 《物理》2012,(2):94
2000年,在一项"年轻宇宙的星系辨认"的巡天计划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巨大的正在发光的气体云团.两者从地球上看过去就像是两片圆形斑(blob),它们所处的时代是:宇宙的年龄仅仅25亿岁左右,那时  相似文献   

18.
 虽然氦在可观察到的宇宙是第二多的元素, 但可由铀等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而生成的氦,在地球上却是相对稀少。事实上, 氦真的太稀少了, 所以直到1868 年才被发现, 这都要归功于两位科学家的努力, 一位在英国,另一位在法国。  相似文献   

19.
TN248.2 2005064079 Ernst电极系统电场均匀性分析=Field uniformity analysis of an Ernst electrode system[刊,中]/吕岩(中科院电子所. 北京(100080)),万重怡∥光电子·激光.-2005,16 (3).-302-306 分析了用于TEA CO2激光器的Ernst电极在加工和  相似文献   

20.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2009,(3):I0001-I0007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恒星.在古代,太阳一直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甲骨文或一些古籍上就有对日食和太阳黑子现象的记载.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1666年牛顿用棱镜发现了太阳可见光光谱。19世纪以来,随着观测的全面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太阳活动现象,以及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迁以及日地空间物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中,进入空间时代以来,科学家们利用一切手段,开始全波段观测太阳,并深入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