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四十多年以前,发现了宇宙线。立刻就产生了关于这一新辐射的起源问题。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只能停留于建立纯粹的假说。因为不只对于太阳系与星际介质内,甚至对于大气边缘的初级宇宙线的知识,也还一无所有。在1948-1950年确定,初级宇宙线的组成除质子外还有各种元素的原子核。最后,1950-1953年基于射电天文学的资料,作出关于银河系内外宇宙线分布的确定论断。这样;就开始能够以观测为基础通过计算研究宇宙线。苏联学者基于这些原则所建立的宇宙线起源理论,近几年来已赢得日益广泛的承认。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这一理论,并且,自然地,我们将限于考虑由于初级宇宙线的研究与射电天文学的观测所得的那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宇宙线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天基和地基宇宙线实验均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打破了宇宙线研究领域多年来的沉寂.多手段复合观测是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和成分的必要途径,甚高能伽玛射线天文学成为探索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的最有效手段.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计划将以最高的超高能伽玛射线探测灵敏度和甚高能伽玛射线巡天灵敏度以及最宽的宇宙线能量覆盖范围探索领域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传播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过程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并讨论其中几个涉及物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其中包括极高能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太阳中微子能谱的实时测量,宇宙线中新粒子的搜寻等。  相似文献   

5.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传播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过程是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并讨论其中几个涉及物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重要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其中包括极高能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太阳中微子能谱的实时测量,宇宙线中新粒子的搜寻等。  相似文献   

6.
 宇宙线研究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20 世纪50 年代建于云南落雪山海拔约3180 米的观测站,到文革后建于西藏甘巴拉山海拔近5400 米的高山乳胶实验观测站,再到1990 年建成的位于海拔4270 米的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我国研究人员为揭示宇宙线的奥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研究,介绍我国在银河宇宙线起源、加速和传播问题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宇宙线?宇宙线的起源被称为世纪之谜,其科学意义是什么? 宇宙线是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高能粒子,以电离的原子核为主,还包括少量的正负电子和伽马射线.宇宙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其加速源头、加速机制、传播过程等基本问题仍然没有弄清.研究清楚宇宙线的起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极端天体环境中发生的物理过程,还可以为暗物质...  相似文献   

8.
宇宙线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宇宙线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些观测结果和物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主要讨论了宇宙线对大气中化学反应、云形成过程等的影响,并给出了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对宇宙线流强和大气参量日变化的初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百年前,宇宙线的发现曾极大地开阔了人们对宇观和微观世界的眼界,促成了粒子物理学的诞生.新中国成立之初,早年在国外在此领域业已成果卓著的几位前辈,组织起了中国本土第一支宇宙线研究队伍,在云南乌蒙山中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宇宙线实验室,十年中收获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实验成果.不幸,此后近20年的磋跎岁月扩大了中国与日新月异的国际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中国的宇宙线研究落到了自我边缘化的境地.幸好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奋起直追提供了机会,中国第二代的宇宙线研究者经过种种摸索,选择了高海拔广延大气簇射观测的路线去实现我国宇宙线研究的复兴.20多年的埋头苦干,在海拔4300m的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脚下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宇宙线实验基地,完成了中国的宇宙线研究从云雾室、手工化向规模化、信息化的历史性转型,并以其特有的低阈能、高事例率、全天候、宽视场优势和国际合作,开展着多项前沿性的科研项目,迎来了丰收的季节.随着国家的日益富强,中国宇宙线研究的年青一代,必将从更高的起点出发,创造出中国宇宙线研究的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宇宙线物理诞生100周年,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几位老一辈的物理学家在宇宙线和粒子物理研究中曾做出的卓越贡献,回顾了中国60年来,特别是最初阶段,新中国的宇宙线研究的发展历程,对研究的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举例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宇宙线的研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宇宙线天体物理,2)宇宙线超高能现象,3)日地空间宇宙线现象。本文主要叙述前二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肖健先生是我国著名宇宙线物理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宇宙线和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国内建立了最早的高山宇宙线观测站,是我国宇宙线物理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学术上有很深造诣,进行了大量开拓工作。他在国内首先将现代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引入高能物理实验,为在线数据获取和离线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宇宙线?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宇宙线被称为射线,宇宙(射)线实际是指宇宙中比比皆是的高能带电粒子.在地球上,人类不能够直接感受到宇宙线,但能够感受到宇宙线轰击大气后产生的效应.正因为此,在大致110年前,宇宙线的存在就已被发现,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现在知道宇宙线由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主要成分是氢,也包括少量的...  相似文献   

14.
霍安祥 《物理学进展》2011,7(3):364-374
近年来,我国宇宙线的研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宇宙线天体物理,2)宇宙线超高能现象,3)日地空间宇宙线现象。本文主要叙述前二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宇宙线发现100年来,人们对其成分、产生和加速机制、及其传播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天体物理信息,但其起源至今仍然不清楚。一般认为相对低能的宇宙线起源于银河系内,极高能宇宙线起源于河外,而作为宇宙中最明亮的河外天体,活动星系核很可能是河外宇宙线源。随着多信使观测时代的到来,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从整体上去理解高能伽马射线和河外极高能宇宙线最好机遇。本文将简要地回顾和讨论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宇宙线起源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即将建成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研究预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又提出了建设一座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的计划。LHAASO的核心科学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新物理前沿的研究。通过开展全天区γ源扫描并精确测量Y能谱,积累各种γ源的统计样本,通过对辐射机制的探索发现高能粒子的加速源,测量单成分宇宙线能谱,确定"膝"的位置,实现空间的宇宙线直接测量和地面的空气簇射测量之间的无缝连接,完成宇宙线能谱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取样保持电子学系统用于宇宙线实验的一种触发判选方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完整地收集随机出现的宇宙线事例信号的全部电荷,解决了由于取样门延迟打开所造成的信号电荷丢失问题.讨论了将这种方法用于北京谱仪宇宙线实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红波  韩金林 《物理》2012,41(2):111-113
二十年的大气电离之谜导致了宇宙线的发现.宇宙线的研究打开了粒子物理学的大门.而今天,宇宙线又为银河系外的天体物理学开启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取样保持电子学系统用于宇宙线实验的一种触发判选方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完整地收集随机出现的宇宙线事例信号的全部电荷,解决了由于取样门延迟打开所造成的信号电荷丢失问题.讨论了将这种方法用于北京谱仪宇宙线实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0TeV宇宙线时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羊八井ASγ二期阵列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10TeV宇宙线时间变化,以10.4σ和9.6σ的显著性发现了10TeV宇宙线流强气象效应修正后的半太阳日和太阳日周期变化,没有发现有恒星日变化.同时发现10TeV宇宙线流强有7天左右周期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