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平正方形小通道内氮气-水两相流流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摄影仪对正方形小通道(dh=1 mm)内氮气-水两相水平流动进行可视化观察,对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典型的流型图像,并观测到了很少见的毛细泡状流,但是未发现常规尺寸通道中的层流流型.将本文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比较,结果表明:相同(相近)水力直径的小通道内,截面形状和实验条件对小通道内流型转变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非圆小通道内水-空气垂直上升流动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化工机械以及紧凑式换热器的发展,使非圆截面小通道在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但现有文献针对非圆截面小通道内两相流动的研究报导屈指可数。本文采用可视化手段研究了水力直径分别为2.886 mm和1.443 mm的三角形截面并联小通道内水-空气垂直上升流动,表现气速0.1~100 m/s,表观水速0.1~6 m/s。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总结得到了流型转变界限,并获得了典型流型图像。将本文的实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表明:通道的截面形状和水力直径均对非圆截面小通道内两相流型转变界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空气与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矩形微通道中的两相流动特性,给出了在不同气液两相流速下的流型图。同时比较了气液两相流速,液相黏度,表面张力,微通道尺寸对各流型分布区域以及Taylor气泡/液柱长度的影响。发现气液两相流流速变化对流型区域的影响极为明显,而黏性力和表面张力只是在局部范围改变了流型分布。Taylor气泡长度随气液两相流速比增大而增大,随液相黏度及表面张力增大而减小。液柱长度随液相黏度增大而增大,随两相流速比及表面张力增大而减小。最后,我们给出了基于无量纲数JG/JL,Re和Ca的Taylor气泡/液柱长度预测公式,公式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浓度的非牛顿流体(PAM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曲线及其在周期性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PAM溶液的稠度系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流变指数n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两种浓度PAM溶液在周期性通道内的换热强度和阻力损失均比水高。同时,在Re 在10~50的范围内,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流动与换热规律可整理成形如 Nu= C1Re*m1和 f= C2Re*,m2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氮气和水为工质,在水平矩形小通道(dh=0.99 mm)中对两相流摩擦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是在大气压力下进行的,氮气的折算流速的范围为0.017~33.3 m/s,水的折算流速的范围为0.1~5 m/s.实验对所得的219个数据点进行了分析,并同 L & M 关系式、L&L关系式、均相流模型以及均相流修正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1)L & M关系式比均相流模型、均相流修正模型以及 L & L 关系式的偏差都小,能更好地预测两相流压降变化.(2) L & M 关系式中的C在不同的流型(流型是由UGS、ULS以及dh决定)具有不同的值,在同一ULS下,C随X(UGS)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X=7左右,C出现最大值,而此处恰好是块状流最激烈区域.但是C随ULS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方形通道内的低雷诺数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介质为1500wppm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通道顶壁受到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流体粘弹性与传热的相互作用取决于雷诺数的大小。当表观雷诺数Re>11.5时,非牛顿流体开始强化对流传热。Re数越高,传热强化的程度越大。流体的阻力系数则几乎不受粘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部分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和平号”空间站气液两相流实验中获得的部分重力(0.1g和0.014g)条件下的流型特征及其相互转换条件,并将其和常重力与微重力两相流研究中较常用的流型转换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电容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套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的电容测量系统,并对内径为1.6 mm、2.5 mm和3.6 mm的玻璃管气液两相流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首先对电容方法在小通道下的应用做了探索性尝试,设计了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的电容传感器;然后利用所设计的电容传感器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弹状流电容动态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原理对气弹速度的测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容方法可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的分析研究中,是一种有效的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手段,并为小通道两相流检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浓度为1500wppm的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在周期性渐扩渐缩通道内层流流动与换热问题。研究表明,大约经过8个周期后流动进入充分发展阶段,而换热则要经过大约20个周期后才能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在充分发展阶段,阻力系数和换热Nusselt数随广义 Reynolds数的变化关系式分别为: f= 135 × Re*-0.632和 Nu= 10.5 × Re*0.598。  相似文献   

10.
采用VOF方法,对梯形微通道内不可压缩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气泡形成过程,以及当量直径、截面形状、液体表面张力和粘度等对气泡液柱形成过程和长度的影响,拟合出微通道气泡液柱长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气泡液柱的长度受表观气速和表观液速的影响较大;表面张力对气泡尺寸的影响较小,当液体粘度增加为水粘度的10倍时,形成的气泡形状不规则。增大表面张力,形成气泡的时间增加;增大粘度,形成气泡的时间减小。  相似文献   

11.
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鉴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低压空气一水作介质,进行了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鉴别的实验研究;采用沿垂直管局部轴向压差信号及压差信号的统计分析并借助高速闪光观测仪进行可视化观察鉴别流型。实验结果发现,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可以客观地判别垂直上升管内泡状、弹状和环状三种主要流型。  相似文献   

12.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水平放置圆管内的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定义了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并由实验所得数据给出了水平圆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并考察了影响流型的因素。采用无量纲准则数以及半理论公式对流型转变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并与他人的实验数据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卧式螺旋管内油-气两相流流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两种不同尺寸的卧式螺旋管内进行了油-气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流型图,并对各种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同时给出了各流型之间转变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b/a=0.5的椭圆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椭圆形通道内的层流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1500Wppm的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采用直接通电的方法对管壁四周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椭圆通道内,非牛顿流体Carbopol水溶液的换热强于牛顿流体水,约高出水50%左右,说明粘弹性流体在椭圆形通道内也产生二次流并能强化换热;与同种浓度的Carbopol水溶液在方形通道内的换热结果相比,椭圆通道内的换热高于方形通道。流体的压力降则不受粘弹性的影响,仍符合幂律流体的阻力系数关系式(f=16/Re*)。  相似文献   

15.
零净液流量两相流持液率与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为液相,研究了垂直管中零净液流量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提出了零净液流量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应用这一模型计算了零净液流量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和压力降,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零净液流量气液两相流与常规气液两相流相比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其持液率仅由质量平衡方程控制,其摩擦阻力压力降为负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通管的相分离特性,从被测气液两相流体中分流分离出一部分单相气体,通过测量这部分单相气体的流量计算被测气液两相流体的流量或干度.文中给出了这种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的组成原理,分流系数特性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规则结构多孔填料塔两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对规则结构多孔填料塔的气-液逆向流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填料塔内气一液两相流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液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压力损失增大;当气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气相压力损失增加.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采用水力雷诺数、韦伯数和无量纲流动参数的填料塔内气-液两相流动阻力系数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