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nS:Tb薄膜电致发光的量子效率及过热电子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频溅射的方法制备了高亮度的ZnS:Tb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发射强度比I(5D3-7F6)/I(5D4-7F4)随激发电压的变化关系、弛豫时间及发光的量子效率,计算了碰撞截面,分析ZnS:Tb的过热电子的分布,并与ZnS:Mn进行了比较.指出了ZnS:Tb效率与ZnS:Mn效率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阴极射线发光技术对溅射法生长的ZnS∶Tb,F薄膜的发光光谱和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激晶薄膜的晶粒尺寸与发光强度的关系.讨论了稀土离子的价态对掺杂稀土微晶薄膜的发光性质与晶粒尺寸的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乳液方法合成出粒径为4 nm的核-壳结构ZnS∶Tb/CdS纳米晶。用XRD、TEM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晶的结构、形态和光学特性分别进行了表征。将ZnS∶Tb/CdS纳米晶制作成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poly(3,4-ethylene d ioxythiophene)∶poly(styrene sulfonate)(PEDOT-PSS)(70 nm)/poly(vinylcobarzale)(PVK)(100 nm)/ZnS∶Tb/CdS纳米晶(120 nm)/2,9-d im ethyl-4,7-d 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30 nm)/L iF(1.0 nm)/A l(100 nm)。当驱动电压为13 V时,可以测到Tb3+离子的两个特征峰。在电致发光光谱中未测到聚合物PVK的发光,说明电子和空穴是在纳米晶层上复合的。当驱动电压为25 V时,得到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9 cd/m2。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利用探针层实验方法来测量激发效率在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分布的机理,并利用这种实验方法测量了激光发效率在低压驱动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的分布特性和器件的激光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低压驱动电致发光器的发光层中激光发效率是不均匀的,其分布与器件被激发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田昕  曹立新  柳伟  苏革  董博华 《发光学报》2012,33(7):736-741
本文采用水相合成方法制备了ZnS∶Cu量子点并进行了ZnS壳层修饰,研究了壳层厚度对ZnS∶Cu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TEM、XRD、PL、PLE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ZnS∶Cu/ZnS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尺寸分布均匀呈球形,分散性良好,经过壳层修饰平均粒径由2 nm增加到3.2 nm。随着ZnS壳与ZnS核量的比的增加,量子点的PLE激发峰位置和UV-Vis吸收谱线出现红移,也说明了量子点的尺寸增大,证明ZnS在ZnS∶Cu量子点的表面生长,形成了核壳结构的ZnS∶Cu/ZnS量子点。随着壳层增厚,量子点与铜离子发光中心相关的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壳核比ns/nc=2.5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核-壳结构ZnS:Tb/CdS纳米晶的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乳液方法合成出粒径为4nm的核.壳结构ZnS:Tb/CdS纳米晶。用XRD、TEM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晶的结构、形态和光学特性分别进行了表征。将ZnS:Tb/CdS纳米晶制作成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 sulfonate)(PEDOT-PSS)(70nm)/poly(vinyleobarzale)(PVK)(100nm)/ZnS:Tb/CdS纳米晶(120nm)/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30nm)/LiF(1.0nm)/Al(100nm)。当驱动电压为13V时,可以测到Tb^3+离子的两个特征峰。在电致发光光谱中未测到聚合物PVK的发光,说明电子和空穴是在纳米晶层上复合的。当驱动电压为25V时,得到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9cd/m^2。  相似文献   

7.
变色的ZnS:Mn/SrS:Ce/ZnS:Mn薄膜电致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春玖  蒋雪茵 《发光学报》1996,17(4):317-321
利用ZnS:Mn/SrS:Ce/ZnS:Mn多层结构,得到了一种可变颜色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这一器件的发射光谱随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并讨论了随电压的增加,发射光谱中蓝带和黄带的不同增长的原因,以及在不同电压下,发射光谱中蓝带和黄带随频率变化的不同趋势的原因。观察到随驱动频率的增加,发射光谱出现黄-蓝色位移。  相似文献   

8.
高频溅射生长ZnS:Tb,F薄膜的结构与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庆选  班大雁 《发光学报》1996,17(3):225-229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阴极射线发光技术对溅射法生长的ZnS:Tb,F薄膜的发光光谱和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激晶薄膜的晶粒尺寸与发光强度的关系.讨论了稀土离子的价态对掺杂稀土微晶薄膜的发光性质与晶粒尺寸的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发光效率及稳定性改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久前,我们报导了以TPD为空穴传输层,Alq为电子传输兼发光层的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定电流密度6mA/cm2连续驱动下,初始亮度106cd/m2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为120小时,而继续操作500小时,亮度仍有38cd/m2[1]。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一个在上述器件的空穴传输层TPD中掺杂而构成的新器件。这个新器件发光亮度和效率比原器件增加了50%,而稳定性增加了近10倍,初始亮度165cd/m2的半亮度寿命达1200小时。  相似文献   

10.
赵丽娟  杨宝均 《发光学报》1996,17(2):122-127
本文报导了用MOCVD技术制备的ZnS:Mn电致发光薄膜为立方晶相,结晶取向性好,颗粒大。从高倍率的扫描电镜拍摄的照片观察到薄膜的表面平滑。SIMS测量表明Mn2+在ZnS薄膜纵向分布均匀,但在两侧有起伏,可能的原因是在生长的初终阶段流量的突变使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比偏离而产生位错,引起原子的局部堆积,并且由于初终阶段ZnS:Mn生长的衬底不同使原子堆积层厚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层高分子发光层和电极层结构实现了在同一ITO基片上产生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得到电压阈值分别为:蓝色:2.5V,绿色:2.5V,红色:1.8V;发光量子效率:蓝色:2.5%,绿色:1.7%,红色:1.2%:色度坐标分别为:蓝色:(0.16,0.16),绿色:(0.34,0.58),红色:(0.60,0.39)。这种多层薄膜结构可能成为实现高分子彩色发光显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量子效率测量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量子效率是衡量器件发光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考虑到提高OLED量子效应的基本前提是能精确测得器件的量子效率。本文工作采用美国Keithley公司的系列产品,设计与组建了一套精确测量OLED量子效率的测量系统(主要由真空系统和测试系统组成)。应用本系统测量时,由测量软件通过数据采集卡来实时地对K-2400(稳压源)和K-485(微检流计)进行控制,得到流经器件的电流和器件输的光电流,再经过换算得出注入器件的电子数和从器件输出的光子数,从而能够得到器件的量子效率值,最后由计算机动态地绘制出器件的性能曲线。此外,我们还利用本测量系统对以MEH-PPV为基质的橙红色OLED进行测量,该测试样品在0.0117A/cm^2的电流密度下,测量量子效率为0.39%。  相似文献   

14.
15.
纳米ZnS∶Mn~(2+)薄膜荧光增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机溶胶方法制备了纳米ZnS∶Mn2 + 颗粒并将其分散在PVB薄膜中 ,观察到紫外辐照荧光增强的现象且增长倍数高于以前的报道。利用激发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荧光增强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纳米ZnS中元激发向Mn2 + 离子和表面态的能量传递是两个互相竞争的过程 ,紫外光辐照使表面态数目减少从而使Mn2 + 的发光增强 ,辐照后ZnS基质的 1P能级对Mn的激发更为有效。该样品在太阳光辐照下有相同的增强效应 ,可用来作为紫外光辐照剂量的探测材料  相似文献   

16.
宋航  李长华 《发光学报》1989,10(2):140-146
利用高真空条件,分舟蒸发制备ZnS:Ho3+和ZnS:HoF3绿色交流电致发光薄膜屏。讨论了ZnS:Ho3+及ZnS:HoF3薄膜的发光特性和光谱差异。确定其激发机理为热电子直接碰撞激发,以及660nm的发射在低浓度下来自于5F3→5I7的跃迁。并认为在两种材料中,由于热电子在外电场中的加速过程中受到不同散射中心的散射,改变了热电子的统计分布,从而直接引起两种材料发射光谱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S∶TM(TM= Mn, Cu)水溶胶, 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通过吸收光谱计算得到微粒的尺寸约为3~4nm . 光致发射光谱中给出了所对应掺杂中心的发射带, 其能量来源于基质ZnS的吸收. 通过旋涂法制备了ZnS∶Cu 纳米微粒EL器件, 测定了其启动电压和耐压值以及EL光谱强度与电压的关系, 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掺杂PPQ薄膜的电致发光及电场调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掺杂PPQ薄膜单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在掺杂前后的变化。说明掺杂PPQ薄膜中存在着基质分子和掺杂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其电致发光光谱随加电场变化说明电场对PPQ薄膜的电致发光具有调制作用。用一个由单链模型扩展到包括杂质和外场的Hamiltonian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在PPQ和TPL分子之间有效的能量传递是源于它们之间的是荷转移,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其电致发光谱峰位的移动与掺杂前后系统总量的改变及发光强度与掺杂后转移的电荷数之间分别存在对应关系,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电场对PPQ薄膜电致发光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激光能量130 mJ(靶面),脉宽60 fs,波长800 nm,对比度1∶10-6,激光与靶法线成45°夹角,P偏振,靶面激光峰值功率密度约为7.0×1017 W·cm-2,无预脉冲的条件下,采用电子谱仪与经γ标准源标定的LiF热释光探测器(TLD)相配合,测量了飞秒激光-薄膜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超热电子能谱。根据所测的能谱,推算出超热电子的产额和激光能量转化为超热电子能量的效率,在靶法线方向分别为1.19×1010/sr和4.55%/sr,在激光反射方向分别为1.83×109/sr和0.76%/sr。结果显示,不同方向的超热电子产额和激光转化效率有所不同,原因在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超热电子构成各向异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