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李兴伟  赵梦丹 《珠算》2014,(9):36-37
大数据开发部分实现了原本只有上帝能做到的对人类心理的洞悉。随着现代数据采集,如视频监控云的形成和走向云存储,数据的威力越来越大,通过云数据,甚至可以描绘出一个人或亿万人的生活轨迹、兴趣爱好,他们喜欢去哪些店铺,愿意在哪里活动,服饰爱好如何,经常跟谁在一块儿……无疑,彭博社早已掌握了这一上帝的真传。  相似文献   

2.
文[1]中提出了下面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推广3有若干堆棋子,两人轮流取子,每人可从其中任意一堆中取走1~4枚棋子,谁最后取子谁胜.问谁有必胜策略?  相似文献   

3.
图解游戏     
我在这里!放学后,我和我的朋友在公园里玩。我用一个个小黑点来表示我和我的朋友们。你可能已经猜到那个最大的点就是我。我画一个圆圈把我们圈起来,表示我们是同一组的。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在我们这一组里谁是男生谁是女生?但是太糟糕了,他们都只是一个点而已。你甚至不知道我是男生还是女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对称点的几何意义求对称点坐标较为麻烦 ,容易出错 .但对这种方法的规律加以总结后 ,可得出两个简单易懂的口诀 .用口诀求对称点坐标就变得相当方便、快捷了 .一、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口诀 :关于谁对称谁不变 ,另一个符号变相反例 1  (初三《代数》79页 4题 ( 1 ) ,( 2 ) )( 1 )点 ( 5 ,-3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2 )点 ( 3 ,-5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分析 :( 1 )由口诀“关于谁对称谁不变 ,另一个符号变相反”知 :关于x轴对称 ,即关于横轴对称 ,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为相反数 .所以填 ( 5 ,3 ) .( 2 )由口诀“关于谁对…  相似文献   

5.
星期天,我和妈妈玩了一个取球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一个木盒里有101个塑料球,我和妈妈轮流从中取球,但每人每次只能从中取走1个或2个球(最多能取2个球),不许不取球,谁先取得木盒中的最后一个球,谁就赢了.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从两名射击选手中选拔一名成绩稳定者参加射击比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看,就是要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波动)程度.我们通过下面三个问题的解决,来体会怎样度量一组数据的离散(波动)程度.问题1甲、乙两人的射击环数如下,你选择谁?甲:3、5、6、7、9;乙:4、5、6、7、8.从两人的成绩看,甲、乙二人的平均环数都是6,可见用平均数来选拔是不可取的.甲最多打9环,最少打3环,波动范围较大,而乙  相似文献   

7.
小黄和小李是某厂的统计员.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一起参加了数理统计训练班.可这天,他们却为一个统计问题争的面红耳赤,谁也说不服谁.最后他们决定去找王老师裁决.下面是他们的讨论情况.黄、李:王老师,请您给我们两个评评, 到底谁对谁错?王:什么事需要我来评理?黄:是这么回事.小  相似文献   

8.
<正>例1图1是一张5×5的方格纸,甲、乙两人轮流在图1中的方格里涂色,要求每人每次只能涂一个方格或若干个方格组成的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当然每一个方格只允许涂一次,不可重复地涂;同时,也不可以一次涂整个5×5的图形.谁涂到最后一个方格就算谁胜.问谁有必胜策略?是先涂的甲还是后涂的乙呢?共有多少种必胜策略?分析与解先涂的甲有必胜策略,关键是甲在图1中第一次涂色应涂成以方格a为中  相似文献   

9.
马珊珊 《珠算》2013,(8):32-33
潮退了,便会知道谁在“裸泳”。 全球和中国需求增长乏善可陈。中国惊心动魄的6月“钱荒”过后,近期的进出口数据亦显得格外热闹,“挤干”贸易水分后,最新进出口数据在呈现激进改革迹象的同时,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逻辑亦受到空前挑战,市场谨慎看待未来资金面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0.
贵刊2008年第11期文<数学中的几个小游戏>对取棋子的取胜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有N堆棋子,两个人轮流取棋子,每人可以从任意一堆中取1-4枚,谁取到最后的棋子谁获胜,问谁有必胜策略?对此我们经过探索得到如下结论,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1 甲乙二人轮流报数。从1起,每人每次可报一个数或连续报两个数。谁能报得30谁就获胜。这就是民间流传很久的“抢三十”游戏。 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取胜的规律:要想抢到30,必须先抢到27,因为在这以后对方  相似文献   

12.
谈谈数学考试中评分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学教育离不开解数学题,解数学题又不可避免地要对题进行评判.简单地说,谁做得既快又准谁做得就好,这只是质的方面的衡量,这种衡量比较适用于课堂实施,而对正式场合的书面表达而言,必须有一量化标准来体现解题的优劣程度,这种量化标准体现为考试中的分数.与其他科目一样,数学考试中的分数包含了三层运作:考前的评分标准、考后的评判分及根据不同需要对原始分数进行必要的数据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活动课上,小麦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数学魔术。
  “要完成这个魔术,我需要一个搭档,谁愿意帮忙啊?”小麦拿上自己的魔术道具边问边走向讲台。  相似文献   

14.
换比萨     
顾丽 《数学大王》2009,(6):27-27
星期天.精灵鼠小弟和爸爸、妈妈去必胜客吃饭,精灵鼠小弟点了一个12寸的比萨,谁知道服务员说没有了,建议给他们一个9寸的外加一个6寸的比萨。爸爸妈妈觉得不错,可精灵鼠小弟不乐意了,坚持叫服务员拿一个9寸的,外加两个6寸的!  相似文献   

15.
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下)第112页游戏1:由两个人玩"抢30"游戏,游戏规则是: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个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得胜.  相似文献   

16.
题1甲乙两人玩下面的游戏:甲先将一堆以个石子分成三堆,每堆至少一个石子,且有一堆石子的数目大于另外两堆中每一堆石子的数目,然后,乙用同样的方法分石子数目最多的一堆.甲乙交换进行,谁分最后一次谁就获胜.对于形如n=a^b(正整数a、b〉1)的数,哪些使得乙有获胜策略?  相似文献   

17.
漫画趣题     
第一题 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在教室前踢足球,打碎 了窗玻璃.有人问他们是谁打碎的? 甲说:"是丙和丁一起打碎的." 乙说:"丁是打碎玻璃的人中的一个." 丙说:"我没有打碎玻璃." 丁说:"我才不干这种事哪!" 深深了解 这些孩子的老 师说:"他们中 有三个人决不 会说谎话." 请问,谁打碎 了玻璃?  相似文献   

18.
种水晶     
<正>水晶奶奶喜欢吃包子。谁给水晶奶奶送包子,她就会给谁一块水晶。云朵妈妈也给水晶奶奶做了一个大包子。云朵、鱼骨头、包子馋得直流口水,但谁也不敢偷吃。云朵妈妈载着大家去水晶奶奶家。“奶奶好!您在做什么?”云朵问道。“别着急,慢慢来!”水晶奶奶眯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我们想知道,您在做什么?”大家齐声问。  相似文献   

19.
小亮与小勇既是邻居,又是同学.他们为下面一个数学问题争论了起来.两人往一张圆桌面上轮流放一枚硬币,交替进行.规则是每一枚硬币都必须平放在桌面上且不许重叠,谁在桌面上放下最后一枚硬币,谁就获胜.有没有方法判断哪一方能获胜呢?  相似文献   

20.
游戏规则如下:两个人接替着从数字“1”连续地数到“30”,每人每次只许说一个或两个数.谁最后说了“30”,谁便是输者.用逆向思维分析.不妨甲先说,甲想取胜,就不能说30.要不说30,就必须说29,这样乙就只能接着说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