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单层微穿孔板的低频吸声问题提出了微穿孔板复合板型声学超材料结构。将板型声学超材料置入微穿孔板结构的背腔内部实现结构复合。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背腔厚度下,复合结构的吸声性能整体优于单层微穿孔板结构,其中复合结构的吸声曲线从396~892 Hz均大于0.6,在453 Hz处吸声系数达到0.972。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结构进行了仿真,仿真计算的吸声曲线与实验吸声曲线的趋势基本相同,同时发现低频吸声主要由板型声学超材料与声波相互作用贡献。板型声学超材料的吸声峰值的对应频率处,其等效动态质量密度从正变负。在复合结构内部的微穿孔板和板型声学超材料存在相互耦合作用,使得复合结构的第一峰值发生微小偏移。增加板型声学超材料的质量块重量可以使第一吸声峰值向低频移动;保持总背腔厚度不变,增加板型声学超材料的子腔厚度,也可以使第一吸声峰向低频移动。   相似文献   

2.
乔厚  何锃  赵超  江雯  彭伟才 《声学学报》2020,45(2):258-266
为获得理想吸声性能,提出了一种由多孔材料,微穿孔板及空气层构成的周期复合结构,并利用微穿孔板理论和等效流体多孔材料模型,结合等效电路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结构显著增强了微穿孔板结构的中低频吸声性能,但其高频性能较单独多孔材料差;采用合适填充比例并联布置多种多孔材料,可适当调节复合结构的吸声性能。此外,周期复合结构的堆叠层数N≥1时,相对单层复合结构,中低频吸声带宽提升至少40%(≥380 Hz);相对多层微穿孔板结构,增大N对相应中低频吸声带宽提升不低于30%(≥300 Hz)。总体上,文中周期复合结构可显著增强传统微穿孔结构的中低频性能,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低频宽频降噪方案。   相似文献   

3.
吕玉恒 《应用声学》1997,16(2):27-27
1996年12月12日由上海市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主持,对上海申华声学装备有限公司研究设计的SHP-W型微穿孔吸声屏障通过了产品鉴定,国家环保局、国家科委、上海市轻委、上海市环保局等领导以及北京、上海声学专家等90余人参加了会议。SHP-W型微穿孔共振吸声屏障根据马大献院士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理论,采用了透明微穿也孔板和顶部扇形高效吸声体,结构新颖,声学性能优良,景观效果好,具有防雨水,防积尘,防反光等特点。该产品通过声学、力学等性能研究测试,完全满足高架道路使用要求,在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西段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用户的好评。鉴定会认为,将透明微穿孔吸声结构作为一种户外声屏障属国内外  相似文献   

4.
一种微穿孔板消声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马大猷教授提出的“微穿孔板吸声体精确理论”,在对微穿孔板消声器结构参数与吸声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微穿孔板消声器并将其应用在新舟60飞机APU(辅助动力装置)降噪的实际工程中,并通过编写的噪音数据采集分析程序,对降噪效果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出微穿孔板消声器对消除飞机的APU的排气噪声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平均降噪7.16dB。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发动机低频噪声问题,基于双端口非对称吸声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尺寸渐变的吸声超表面,用于发动机声衬降噪设计.首先,建立了非对称共振吸声器的理论分析模型和仿真分析模型,揭示了降噪机理,并分析了其降噪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非对称共振吸声器设计了一种声学超表面声衬,用全模型理论计算、等效阻抗理论计算和COMSOL有限元仿真三种方法深入分析了声衬的降噪效果,并用全模型理论计算和等效阻抗理论计算方法考虑了流速对降噪效果的影响,然后对此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非对称吸声器的声学超表面声衬在厚度仅为2.5 cm (仅为252 Hz对应波长的1/54)的情况下,可实现252—692 Hz的频带范围内3 dB以上的降噪效果,为发动机降噪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晨曦  胡莹  何立燕 《应用声学》2019,38(6):954-960
为拓宽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该文用有限元算法建立了典型微穿孔板和穿入不同数量金属纤维的微穿孔板模型,研究了两种微穿孔板的吸声系数、声阻抗和微孔内法向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数据表明:穿入金属纤维可以拓宽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吸声系数也随纤维根数的增加而下降;吸声系数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仿真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穿入纤维前后微穿孔板的吸声特性;穿入金属纤维导致黏滞效应引起的低质点速度区域增大,声阻增加,引起吸声系数的降低,而声抗变化不大。研究发现,有限元仿真方法适用于结构相对复杂的微穿孔结构的声学建模,能直观地体现微孔复杂结构的影响,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穿孔共振吸声结构中吸声材料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蔺磊  王佐民  姜在秀 《声学学报》2010,35(4):385-392
详细分析了不同厚度和放置方式的吸声材料对空腔声阻抗和穿孔辐射声阻抗的影响,从而建立起微穿孔-吸声复合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以用于预测和优化结构的吸声性能。并针对常用的几种微穿孔-吸声复合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阻抗管实验探讨了其声学性能的不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证明了模型的可用性。考虑到结构的声学性能和经济性,建议采用中部放置吸声材料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8.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是由微穿孔板与板后空腔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被认为是继多孔吸声材料之后发展起来的最有吸引力的吸声结构,其吸声特性与结构参数孔径d、板厚t、孔距b及空腔深度D有关,如何按需设计一个有效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和吸声特性混合设计的角度出发,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开发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平台。与以往设计方法不同,本文开发的软件平台综合考虑了结构参数和吸声特性参数两方面的限制,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平衡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最大吸声系数与吸声带宽之间的制约关系,并以饱满的吸声曲线为目标,提供满足混合设计要求的优化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9.
吕林梅  温激鸿  赵宏刚  温熙森 《物理学报》2014,63(15):154301-154301
本文利用标准化动态力学测量手段获得了某种高分子聚合物的动态杨氏模量,并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对动态杨氏模量与声学测量在频段上的差异加以分析和转换,得到了500—7500 Hz频率范围内该黏弹性材料杨氏模量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基于所测得动态杨氏模量,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均匀黏弹材料的吸声性能,并将仿真结果与样品声管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测试所得参数的准确性.进一步仿真分析了含有局域共振结构的声学覆盖层吸声性能,并讨论了黏弹性材料的动态特性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水声覆盖层低频宽带吸声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下微穿孔吸声体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忠  朱锡  梅志远  李浩 《声学学报》2010,35(3):329-334
根据马大猷院士的微穿孔板(MPP)理论,提出在可设计的夹芯复合隐身结构的空腔中附加微穿孔板层的水下微穿孔吸声体。基于微穿孔板的精确计算理论及水下声隐身结构的特点,考虑空腔深度、穿孔板厚度、穿孔直径及穿孔率等对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对水下微穿孔吸声体进行了结构设计。利用脉冲声管法对水下微穿孔吸声体试样的吸声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水下微穿孔吸声体有效地拓宽了低频吸声频带,其微穿孔板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也与理论分析一致;对于多种吸声机理并存的水下微穿孔吸声体的空腔个数、形状及谐振特性等也是影响吸声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必须结合所关心的频带对水下微穿孔吸声体进行匹配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钱玉洁  娄思成  张杰 《声学学报》2023,48(1):238-248
提出并研究一种利用两板间微缝进行阻尼耦合的双层微穿孔板(DMPP)吸声体。该吸声体在两层微穿孔板(MPP)之间形成一个宽度小于1mm的微缝,因此其阻尼不仅可由板上的微穿孔提供,还可由两板之间形成的微缝提供。采用声电类比法建立了DMPP转移阻抗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然后利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对单层MPP和DMPP吸声体的吸声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层MPP,DMPP可以利用微缝提供的阻尼显著改善吸声性能,同时减少实际板厚。最后,对DMPP吸声体的吸声性能及其几何参数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保持其它结构参数不变时,微缝宽度对DMPP吸声系数的提高存在一个最优值,超过或低于此值会导致吸声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12.
高声压级时多孔金属板的吸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锋  王晓林  孙艳  常宝军  刘克 《声学学报》2009,34(3):266-274
针对高声压级下有限厚度多孔金属板在线性阻抗背衬条件下(背衬表面声压与声质点速度为线性关系)的吸声问题,提出了一个描述不同声压级下材料层法向吸声性能的一维模型,并给出求解材料层内部声质点速度的线化与差分方法,以预测多孔金属板在高声压级下的非线性吸声特性。在阻抗管中对两块多孔金属板进行了声学测试,得到了材料层法向表面阻抗和吸声系数随入射声压级变化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实验与理论预测符合良好,验证了模型与数值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所提原理和方法,可用于一般硬质多孔材料。   相似文献   

13.
The control of the forc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structures through the optimal tuning of its supports is desirable in many applications. Tuning may enhance the dissipation of vibration energy within the supports, thereby reducing fatigue and structure-borne noise. Two different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support stiffness that minimizes the velocity response of homogeneous plates. The first model, based on the wave propagation at the edge, yields a good first cut approximation of the optimal properties. The optimal viscous and viscoelastic support stiffness for minimal reflection at the edge was calculated. Maximum absorption of the incident waves occurs when the viscous support stiffness matches the characteristic mechanical impedances of the plate. The second model, based on the Rayleigh-Ritz method, yields more accurate estimates of the optimal support stiffness required to minimize the forced velocity response of the finite rectangular plate. The optimal support properties calculated from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modal response of the plat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wave reflections at the edges. Finally, the effects of support properties on the sound radiated from the pl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support stiffness that minimizes the radiated sound power was found to be smaller than the value that minimizes the velocity respon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velocity response and sound radiation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dissipation of vibration energy at the edges, and demonstrate that support tuning can yield significant noise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4.
暗声学超材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军  马冠聪  杨旻  杨志宇  温维佳  沈平 《物理》2012,41(7):425-433
由于普通材料的固有耗散在低频区域的微弱性,长久以来,低频声波的衰减一直都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为了能够在100—1000Hz范围内完全吸收某些频率的低频声波,文章作者设计了一种薄膜型的暗声学超材料样品:它是由在弹性薄膜上镶嵌有一些非对称性的硬质金属片而制成.实验表明,该样品在低频区域几乎能够百分之百地吸收声波,而在共振吸收频率处,空气中的声波波长要比薄膜的厚度大3个数量级以上.当共振发生时,硬质金属片的"拍动"导致很大的弹性曲率能量聚集在金属片的边界附近.由于薄膜的拍动模式与声波的辐射模式仅存在微弱的耦合作用,而弹性薄膜的整体能量密度又比入射声波的能量密度大2—3个数量级,该样品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共振腔,这也是它能够高效地吸收低频声波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Comptes Rendus Physique》2016,17(5):524-532
We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of the behavior of a plate-type acoustic metamaterial considered in an air-borne sound environment in view of sound mitigation application. Two configurations of plate are studied, a spring-mass one and a pillar system-based one.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s of the considered systems are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show that a high sound transmission loss (STL) up to 82 dB is reached with a metamaterial plate with a thickness of 0.5 mm. The phys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coustic behavior of the metamaterial partition is discussed based on both air-borne and structure-borne approaches.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STL, the band structure, the displacement fields and the effective mass density of the plate metamaterial is made to have a complete phys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6.
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薄板带隙特性的能量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永振  杨浩森  雷博  郑辉 《声学学报》2020,45(3):404-414
研究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的带隙特性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寻求一种带隙特性的高效解法。为此,本文以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薄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及正交多项式级数展开的带隙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合并基体板及共振子的动、势能及外力功建立元胞的能量泛函,经过变分运算得到元胞的振动控制方程,进而引入第一类Chebyshev正交多项式作为基函数将控制方程进行离散。为克服无法直接对离散控制方程中的广义坐标施加周期边界条件的困难,该方法将连续边界条件弱化到若干选定的配点上以离散方式实现,并将对应的一组线性约束条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施加到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可应用于"局域共振子-夹层板"等复合结构的带隙特性研究。本文方法为局域共振型薄壁超材料的带隙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声学超材料的振-声学理论,并为薄壁超材料的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激光体烧蚀模型,数值模拟了激光驱动飞片的加速过程,包括激光的吸收和飞片的速度历史等。在光强为GW/cm2量级的激光作用下,激光烧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流体力学运动可用改编的1维La-grange流体力学计算程序SSS来描述。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激光能量下的飞片密度剖面,由此给出金属薄膜的烧蚀深度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对,二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翟世龙  王元博  赵晓鹏 《物理学报》2019,68(3):34301-034301
在当今社会,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噪声污染一直是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以开口环嵌套结构为模型,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声学超材料.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发现由于模型内部空腔的强烈耦合共振效应,该超材料可以在低频区域实现接近完美的吸声效应.此外,通过简单地绕轴旋转其内腔开口方向,即可改变该超材料的相对阻抗值,进而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实现对吸收峰位置的可调控制.由于该超材料具有深亚波长的尺寸,因此非常有利于低频吸声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同时该模型也为宽带吸收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下多层均匀材料的声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水和空气中由不同厚度的两层弹性板及消声橡胶共同组成的分层介质在斜入射时的声特性,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多层结构声场的线性方程组。得到反射,透射系数,当板的厚度远小于波长时,采用弹性薄壳振动模型和弹性波模型进行计算,它们的结果基本相同,但是薄壳振动模型更便于计算和理论分析;对系统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增加消声橡胶层后,极大地改变后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频率响应;频率升高,反射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