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_l衰变过程,首先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_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v~l衰变过程,首先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关键词: QCD光锥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3.
在QCD光锥求和规则(LCSR)框架内应用具有手征流关联函数计算B(B_c)→Dl■衰变过程的弱形状因子.所获得的形状因子的表达式仅依赖于D介子的主导级分布振幅(DA).应用了三类D介子的分布振幅计算了形状因子F_(B→D)(0)和F_(B_c→D)(0).在速度迁移1.14相似文献   

4.
在两个耦合的势能面12A′和22A′上对N+ND反应进行了非绝热量子动力学研究. 计算了N+ND→N2+D反应和N′+ND→N′D+N反应在5 meV~1.0 eV碰撞能的反应几率和积分截面. 结果发现N+ND→N2+D反应是N+ND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另外,计算了N+ND→N2+D 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5.
计算了Cabibbo压制过程D0 →π- e νe 衰变率 .利用计算结果和测得分支比来研究形状因子 |fπ (0 ) |及CKM矩阵元 |Vcd| .  相似文献   

6.
计算了Cabibbo压制D0→π-e+ve衰变率.利用计算结果和测得分支比来研究形状因子|fπ +(0)|及CKM矩阵元|v cd|  相似文献   

7.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0→π~-1~ ν_1衰变过程,首先计算D→π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0—2.0 eV的碰撞能范围内采用含时量子波包方法和二阶分裂算符传播子对初始量子态为(v_0=0,j_0=0)的D+DBr反应进行了态分辨理论水平上的动力学计算.计算了抽取反应通道D+DBr→Br+D_2和置换反应通道D'+DBr→D+D'Br的反应概率、积分截面、微分截面、产物的振动和转动分布以及速率常数等动力学性质,并与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的速率常数与实验结果十分符合.微分截面的结果表明:对于抽取反应,前向的剥离反应机制在反应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置换反应,头碰头的反弹机制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白景芝 《中国物理 C》2001,25(6):465-475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3GeV的e+e–湮没中,D+s单标记的分析结果,测定了D+s→K0K+和D+s→K0K+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s→K0K+)=(3.02±0.94±0.91)%,Br(D+s→K0K+)=(3.28±1.22±0.94)%与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用π+,K0K+,K0K+作为单标记,共观测到94±13个D+s事例,测得在e+e–湮没中D+sD–s对产生的截面为σprod D+s D–s=451±63±118pb.  相似文献   

10.
We report experimentally the measured rate coefficients for the energy pooling (EP) collisions process Cs(5D) +Cs(5D) → Cs(6S)+Cs(nL = 9D, 11S, 7F) in cesium densities of 1016 -1017 cm-3 . The 5D state was populated via 8S → 7P → 5D spontaneous emission following two-step pumping 6S → 6P3/2 → 8S.Since the 5D → 6P (3.0-3.6 μm) fluorescence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is experiment, we carried out a relative measurement for the process 6P + 5D → 6S + 7D.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和北京谱仪 (BES) ,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 3GeV的e+ e-湮没中 ,D+ s 单标记的分析结果 ,测定了D+ s →K 0 K+ 和D+ s →K0 K+ 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 s →K 0 K+ ) =(3.0 2± 0 .94±0 .91) % ,Br(D+ s →K0 K+ ) =(3.2 8± 1.2 2± 0 .94) %与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用π+ ,K 0 K+ ,K0 K+ 作为单标记 ,共观测到 94± 13个D+ s 事例 ,测得在e+ e-湮没中D+ s D-s 对产生的截面为σprodD+s D-s =45 1± 6 3± 118pb .  相似文献   

12.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0→πl+νl衰变过程, 首先计算D→π跃迁形状因子, 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 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京谱仪 (BES -Ⅰ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e+ e-质心系能量为 4 .0 3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为 2 2 .3pb-1的数据 ,研究了D0 →K0sπ+ π-,D0 →K0sK+ K-的衰变及其末态的共振结构 .实验测得D0 →K0sπ+ π-过程的分支比为 (5 .32± 0 .5 3± 0 .4 0 ) % ;D0 →K -π+ ,D0 →K0 ρ0 和D0 →K0s(π+ π-)non resonance过程的分支比分别为 (6 .0 5± 0 .32± 0 .4 9) % ,(1.17± 0 .17± 0 .13) %和 (1.35± 0 .2 2± 0 .17) % ;测得D0 →K0sK+ K-,D0 →K0 和D0 → K0 (K+ K-) non 的分支比分别为 (1.0 4± 0 .2 4± 0 .16 ) % ,(1.12± 0 .34± 0 .15 ) %和 (0 .2 7± 0 .13±0 .0 3) % .  相似文献   

14.
利用激光泵浦一吸收技术,研究了在样品池中(T=385 K,H2气压400 Pa)的Rb(5DJ)+H2→RbH+H[x1∑+(υ"=0)]+H光化学反应过程.双光子激发Rb-H2混合蒸气中Rb原子至52D态,荧光中除有泵浦能级发生的直接荧光外,还包含由精细结构碰撞转移产生的敏化荧光,RbH分子是由5D原子与H2间的三体碰撞反应产生的.利用852 nm激光扫描RbH X1∑+(υ"=0→υ'=17)吸收带,△I'和△I"分别表示泵浦5D3/2和5D5/2时的吸收光强.泵浦室温下的纯Rb蒸气至5D3/2或5D5/2态,由于在低密度下52D精细结构混合可略去,故由5D3/2→5P1/2与5D5/2→5P3/2的荧光比得到泵浦率比.解速率方程组,得到5D3/2→5D5/2和5D→5D以外态的碰撞转移截面分别是9.8×10-16和2.0×10-16cm2,Rb(5DJ)+H2→RbH+H的反应截面分别是5.4×10-17(J=3/2)和2.3×10-17cm2(J=5/2),5D3/2与H2的反应活动性大于5D5/2,这与其他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recent results from BABAR experiment for D0-D0 mixing measurements. Mixing parameters can be measured in different ways using different D0 decay modes, here we discuss the most sensitive analyses such as DO→K+π- where we had the first evidence of charm mixing,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atio of lifetimes of the decays DO→K+K-and DO→π- relative to D0→K-π+, the time dependent Dalitz plot analysis of D0→K+π-π0.New limits on CP-violating time-integrated asymmetries in D0→K+K- and D0→π+π- are also discussed. The analyses presented are based on 384 fb-1 data collected with the BABAR detector at the PEP-Ⅱ asymmetric B Factory.  相似文献   

16.
黄涛 《中国物理 C》2007,31(9):849-856
在QCD光锥求和规则(LCSR)框架内应用具有手征流关联函数计算B(Bc)→Dlν衰变过程的弱形状因子. 所获得的形状因子的表达式仅依赖于D介子的主导级分布振幅(DA). 应用了三类D介子的分布振幅计算了形状因子FB→D(0)和FBc→D(0). 在速度迁移1.142=0附近算符乘积展开(OPE)得以有效的情况下所计算的形状因子行为在误差范围内与B(Bc)→Dlν过程实验数据相一致. 在大反冲区域1.35B→D(0)是与微扰QCD(pQCD)结果相一致的. 所以本文的计算在联接格点QCD, 重夸克对称性和pQCD之间起桥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对B(Bc)→Dlν跃迁过程的理解. 计算 使用了在端点具有指数压低的分布振幅行为, 对FBc→D(0)的预言与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是可比的, 有利于具有库仑修正的三点求和规则(3PSR)方法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方法计算了氮原子的同位素14N和15N的四对能级跃迁:3s4P→3p4P°,3s4P→3p4D°,3s2D→5p2D°,和3s2P→3p2P°相应的特殊质量位移系数和场因子. 由计算所得的正常质量位移,特殊质量位移系数和场因子获得了氮原子同位素的正常质量位移、特殊质量位移和场位移. 同时将计算结果和报道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李文涛  于文涛  姚明海 《物理学报》2018,67(10):103401-103401
采用量子波包方法和二阶分裂算符方法对H/D+Li_2→LiH/LiD+Li反应在0.01到0.4 eV的碰撞能范围内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在态分辨的理论水平上计算了反应概率、积分截面、微分截面等动力学性质并与之前的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本文的计算中包含了总角动量J在体固定坐标轴上的所有投影所得,结果更加精确;此外,当H原子被重的同位素原子D取代,反应概率、积分截面增大,然而这并没有对反应机理产生大的影响.前后对称的微分截面表明插入反应机理在反应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重夸克极限下,用QCD因子化方法分析Ds→φπ的衰变. 讨论了硬旁观者散射等非因子化贡献,并给出了数值结果,理论预言的分支比与实验相符. 最后,结合D0→K*π的测量值,采用纯惟象的方法估计Ds→φπ的分支比.  相似文献   

20.
O(1D)+N2O→NO+NO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三体模型及扩展的LEPS势能面(PES),对初始条件为(Ecol=55 kJ/mol,v=0,j=0)的O(1D)+N2O→NO+NO反应体系进行了准经典轨线(QCT)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体系的势能面及反应机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较全面地研究了此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