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某些所谓“难”题时,如果采用直接求解的方法,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陷入窘境,甚至最后把题目放弃,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此时,若采用先猜后证的解题思路,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以下几类题目中. 相似文献
2.
3.
1函数表达式中的先猜后证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先猜后证的数学思想指导求函数的表达式等问题,常常可以通过归纳发现和类比联想的手段来实现.例1平面内的n个圆,最多可将平面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部分区域?这个实际问题可转化为数学问题:f(1)=2;f(2)=2 2;f(3)=2 2 4;f(n)=2 2 4 6 相似文献
5.
6.
解析几何中点的存在性问题备受高考和各级、各类考试的喜爱,这类问题灵活多变,对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笔者通过“先猜后证”将问题化繁为简,探求解析几何中点的存在性问题,旨在探索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激活解题思维,下面以几道题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1 问题提出
“对话教育”大约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但其实对话教学却早已存在.在西方,最早的实践者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认为,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在东方,《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就反映了对话的特征.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从简单意义上讲,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深层意义上讲,它挑战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 相似文献
8.
9.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数学归纳法这块内容是安排在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后面讲授的,这使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功能受到限制.实际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两个著名不等式十分简洁.一、n元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的简证n元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竞赛中的多元函数最值问题,解答往往具有连续多步的恒等变形和放缩,解题人难以直接找到恰到好处的变形方式.本文从一道全国联赛真题出发,介绍一种从猜测最值及取得最值的条件入手的探索法,以给解题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题目(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264第22题)已知:如图,△ABC中,DE∥BC,BE与CD交于点O,AO与DE、BC分别交于点N、M,求证:AN/AM=ON/OM. 证完这个题后,我看看还能得到什么结论?我通过观察,猜想得出①DN=NE;②BM=MC.通过思考,我的猜想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对话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1]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师生之间存在着和谐、对话的局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课堂存在充分、通畅的对话,而这样的对话又是以师生的对话为最主要的形式。高效的师生对话又是多元的,是涵盖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全方位的对话,以调动学生全方位地参与有效的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13.
对话作为当代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且新颖的教学理念,其理论重点在于要求教师与学生间应当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双方与教材和环境之间的心灵呼应.在当代课堂教学中,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对话”,数学也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也正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数学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但从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真正的“对话”仍然十分匮乏,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讲话、必须听老师讲. 相似文献
14.
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师生都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但现实中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的反映是上课听得懂但自己课后不会做,以致高考命题人员对高考的预期成绩与考生的实际表现经常存在较大的落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解题中不能有效整合题目的信息,对题意的理解支离破碎,走不进题目描绘的“世界”中去,进入不了解题的“角色”,也就不能快速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尝试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对话”的视角来设计解题教学的“话剧”,让学生分别“客串”不同角色(每个人也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和题目的相关元素进行“对话”,并为扮演的角色搜寻有价值的信息并展开换位思考,破译解题的“通关密语”,为解题进程寻找路线图,为角色设计辩护的“台词”,确定解题的最佳路径,让学生火热的思考去不断融化数学冰冷的美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几个案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文科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阐述了文科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就如何加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7.
18.
[1]的作者薛声家同志改进了[2]和[3]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通过他的改进,[2]和[3]中的数学规划稳定性定理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作者仿照薛声家同志的工作。把他的假设条件作进一步的改进。并用实例指出通过这进一步的改进[1]的数学规划稳定性定理的应用范围再一次得到了扩大。 相似文献
19.
李迪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5,(2)
“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这种现实材料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形成数学概念和理论.因此,“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数学是人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一个侧面的认识,是来源于物质的.数学起源于人的社会实践,“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