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用固体高分辨NMR技术测量了AB-交联聚合物(即ABCP)PPU/PS(聚氨酯/聚苯乙烯)中侧甲基的13C弛豫时间T1。使用分子内旋转的平均谱密度函数分析了ABCP中CH3侧基的内旋转运动。结果表明PPU/PS,ABCP中PPU的CH3侧基运动与PS的含量有关。当体系发生相反转时,侧甲基的运动也发生一转变。这反映了侧甲基的运动与ABCP的宏观性质密切相关。对该ABCP体系还进行了1H T1ρ的测量,分析了其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体NMR研究MPEG-PLA双嵌段共聚物的固态相区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AB型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MPEG-b-PLA)的固态微相结构. 13C核的交叉极化与直接极化实验表明,MPEG中存在晶态和非晶态两种相区结构,PLA则含有大量的α螺旋与少量的β折叠二级结构. 由交叉极化过程下的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MPEG链段由于嵌段结构使结晶过程受抑制,结晶度明显下降. PLA链段以结晶态形式存在,并由于大量α螺旋和β折叠有序结构的存在, 链段非常刚性,运动严重受限,而β位甲基因为可以自由旋转,所以运动能力较α位次甲基和羰基强.  相似文献   

3.
首次应用变温实验方法和13C核自旋弛豫方法研究了抗癌药β-榄香烯小分子的内部运动状况。结果表明β-榄香烯分子的六元环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298~318K)内几乎是刚性的。该分子的整体滚动自扩散活化能为14kJ/mol.其六元环外侧链基团CH2=CCH3-和CH2=CH-的整体内旋转扩散活化能均为19kJ/mol.而与该六元环直接相连的甲基的内旋转扩散活化能为18kJ/mol.这个数值大大高于连在六元环上不同位置的两个侧链基团CH2=CCH3一中甲基的内旋转扩散活化能(其数值分别为了7kJ/mol和2.8KJ/mol).3个不同位置的甲基的内旋转扩散活化能有很大差别可能是由它们所处的分子空间环境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邹琴  赵新  孙万赋 《波谱学杂志》2006,23(2):187-192
1H NMR、13C NMR谱、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研究了丙烯腈在60Co γ射线辐射聚合后的大分子结构变化与大分子链的运动. 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增大,在单体形成聚合物的过程中,聚合物主链上出现了少量的-OH基团,继续增大辐射剂量, -OH部分被氧化. 对聚合物溶液的变温氢谱的研究表明,溶剂中的残余水与上述-OH形成氢键,且随着温度升高氢键被破坏,同时H2O与-OH之间还存在着质子交换. 利用13C NMR谱对丙烯腈辐射聚合的产物进行了序列结构分析. 对T1和T2的研究表明,辐射剂量的增大并未影响到聚丙烯腈的链运动,证明了在丙烯腈的辐射聚合过程交联反应未发生.  相似文献   

5.
13C及29Si核磁共振研究了苯乙烯(S)及二甲基硅氧烷(Si)嵌段共聚物中硅氧烷软段的固体及溶液谱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固态嵌段共聚物主链29Si及侧甲基13C的T1都与均聚物的T1相近,但在CdCl3溶液中各种嵌段共聚物的T1与均聚硅氧烷相差颇大。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来解释高聚物的自旋-晶格弛豫。苯乙烯-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具两相结构,所以嵌段共聚物中软段及硬段微区中链段的运动与在均聚物分子中链段的运动模式基本相同。而CdCl3对聚苯乙烯或聚硅氧烷都是良溶剂,软段硬段之间有相互影响。所以其链段运动与均聚物不同,从而导致链段运动的相关时间τc变短和T1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用自旋标记方法将氮氧自由基连接在聚乙二醇分子末端,研究了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合金体系的链段运动.测得了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ESR谱,混合体系的ESR谱图由快运动和慢运动两部分组成,且两组分相对比例随着温度变化发生变化,表明混合体系中氮氧自由基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根据谱图参数计算得体系中快运动部分的旋转相关时间τc在10-9~10-11s之间,并由2AZZ′获得了体系的T5mT. 结果表明由于体系中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异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体系中高分子链运动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是根据生物磁性核在磁场中表现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新技术,其中弛豫时间是实现和控制成像的重要物理量.本文使用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对相关样品的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测量,并且基于不同弛豫时间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实现T1、T2加权像,用反转恢复成像序列实现磁共振成像对脂肪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14N核四极共振自旋系统的自旋-晶格弛豫是一种双指数弛豫。本文介绍了14N核四极共振自旋系统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3种测量方法,利用可变多面体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了14N核四极共振自旋系统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s和T11,对有关文献中关于核四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的3个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在298、303和313 K下对浓度为0.82 和2.59 mmol/L的癸基萘磺酸钠的重水溶液中质子的自旋-自旋弛豫(T2)时间进行了测量. 浓度为0.82 mmol/L 的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中的所有质子的T2值均随温度上升而增长,说明整个分子运动变的更自由. 然而,浓度在CMC以上(2.59 mmol/L)时,分子中一部分参与形成栅栏层的质子的T2值却表现出相反的效应,它们的运动随温度上升而变慢,说明在高温下为防止水分子进入疏水胶束壳内,这些栅栏层的质子堆积的更紧密. 同时分子中其他质子的T2值随温度上升而增长,表现出正常的分子运动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薛毅  孔渝华 《波谱学杂志》1994,11(2):133-140
本文提出核与电子偶极相互作用和自旋扩散两种作用在被吸附到固体多电子表面上的分子弛豫起着重要作用,给出了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e)和相关时间(τc)的关系:T1e,-kτc/1+ω02τc2)1/2,式中k对给定固体是常数。吸附在硅胶上甲苯的弛豫数据可用此式描述。得到了甲苯中甲基在不同温度下的τc。,它们在374K到240K间的相关时间在3.56×10-9 s到5.76×10-8 s范围。由此计算出其活化能为15.0kJ/mol。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间接测量1H-13CT1和T2的新方法,这些方法能用于测量1H谱不能很好分辨的分子。并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大分子中磁偶极弛豫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采用仅与偶极弛豫有关的13C核同1H核之间的核交叉弛豫速率来考察分子内部运动状况。给出了实际用于考察分子运动状况的关系式,从理论上阐明了本文方法比传统上直接采用常规测定的13C核纵向弛豫时间T1、演向弛豫时间T2及NOE增强因子η来研究分子运动状况的方法要合理。建立了既适用于小分子又适用于大分子自旋系统13C核总自旋弛豫中偶极弛豫分离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两个氢化丁苯共聚物样品的1H、13C NMR谱。通过处理文献中的13C NMR谱数据得到了-C2H5和-C6H5的SCS参数。利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SCS方法结合DEPT NMR实验技术重新归属了该共聚物的13C NMR谱。明确指出,氢化丁苯共聚物分子链中主链任何一个乙烯单元的两个CH2在序列分布上分属于二元组和三元组。CH则用三元组来表征。最后,对HBS共聚物的序列分布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4.
Stationary interphases with long n-alkyl chains (n = 18, 22, 30, 34) have been examined by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ilane functionality and the degree of cross-linking of silane ligands on the silica surface was performed by 29Si CP/MAS NMR spectroscopy. High-speed 1H MAS and 13C CP/MAS NMR spectroscopy were utilized to assess alkyl chain order and mobility of the different bonded phases. For this purpose, 1H NMR line widths and 13C chemical shifts have been evaluated. It is shown that stationary phase order and rigidity increase with alkyl chain length. In addition,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trans/gauc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occurs at higher temperatures for a polymeric C34 phase compared with a C30 sorbent. This behaviour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previously reported Chromatographic (HPLC) shape selectivity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5.
吲哚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该文主要应用1D NMR 和2D NMR技术(COSY, HSQC, HMBC, NOESY)对合成的吲哚衍生物的1H NMR、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用变温NMR研究了N-叔丁氧羰基吲哚(化合物m)中C-N键的旋转受阻对氢谱和碳谱的影响,计算了融合温度下C-N键旋转速率为175 Hz,此温度下活化自由能为12 kcal/mol. 研究了化合物m的溶剂效应,发现在低极性溶剂中的C-N键的旋转阻力大于极性溶剂.  相似文献   

16.
一对阻转异构体NMR谱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一个孕甾生物碱-富贵草碱A的阻转异构现象,并报道利用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DEPT)技术、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ETCOR)、质子NOE谱(NOESY)这些核磁共振技术,对表富贵草碱A的一对阻转异构体的13C NMR化学位移数据,作了完整指定,表富贵草碱A为一对阻旋异构体的混合物,这是孕甾生物碱中的一个阻旋异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陈星彩  刘宁 《波谱学杂志》1989,6(4):501-508
研究了11种叔丁基酚化合物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并讨论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魏令  张善民 《波谱学杂志》2020,37(1):123-130
由静态探头线圈外有机材料产生的13C NMR背景信号强度大,化学位移范围广(δC 20~250),此背景信号在交叉极化实验中还可被增强,并随着样品信号的累积而累积,严重影响谱图分析.将相位步进脉冲引入交叉极化实验(称为PIPCP)中可以有效去除经交叉极化增强的13C NMR背景信号,但样品信号不受影响.这是由于经过相位步进脉冲后,线圈外相位严重畸变,而且线圈外锁定场强度急剧降低,来自探头材料的13C NMR背景信号无法有效地进行交叉极化.而对于被测样品甘氨酸来说,由于I核和S核之间强烈的偶极耦合作用,所加相位步进脉冲对锁定场强度的影响只有1.4%.  相似文献   

19.
用核弛豫研究了溶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萘乙烯共聚物体系中高分子链间的凝聚态结构.通过对溶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萘乙烯共聚物的变温13C NMR自旋-晶格弛豫的研究,发现此体系具有类似小分子在溶液中的弛豫特性.变温1H NMR自旋-自旅弛豫呈现出双指数特性,弛豫快的部分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对应于聚合物链间凝聚缠结的解缠,当温度继续升高时,主链的这种组分又开始增加,说明主链中形成新的缠结.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这种共聚物中,例基萘环的叠加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