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_(24)),并通过浇铸与极化制成了热电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F_(24)薄膜的热释电系数依赖于极化温度,极化电场,极化时间。选用适当的极化条件可以提高薄膜的热释电性。热释电系数还与共聚物组成有关,当共聚物中,偏氟乙烯的克分子百分数为80~85时,热释电系数最高.此外,还测定了F_(24)的电滞回线。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玻璃基体表面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苯胺-邻苯二胺(An-oPD)共聚物薄膜的一种方法:分段控温法,即高温预聚(高水浴温度)、低温聚合(冰水浴)。该法可在缩短聚合反应时间的同时避免暴聚现象,提高成膜效率,所得共聚物薄膜形貌特征优异、膜厚均匀;该法可制得饱和厚度120 nm,电导率9.16×10-2S/cm的An-oPD共聚物薄膜,具有与均聚PAn薄膜不同的电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针尖电晕极化方式对非线性光学单元与液昌基元交替排列的聚丙二酸酯液晶进行极化取向,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的变化求出了取向序参数并考察了取向的稳定性,发现极化膜处在高于其玻璃化温度10℃以上的环境72h以上,序参数的稳定保留率仍达75%,并通过偏光显微镜考察极化前后的织构变化,首次直接测定到两类不同侧链在电场极化下取向方向扭转近90°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可控/活性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腈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嵌段共聚物,通过调控嵌段聚合反应时间可以获得一系列不同嵌段链长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在1.3左右.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所合成嵌段共聚物的纳米纤维膜,扫描电镜照片表明纳米纤维膜较为均匀且直径可调.研究了纳米纤维膜表面水接触角与荧光标记牛血清清蛋白的吸附现象,接触角结果证实共聚物纳米纤维膜具有一定的温度响应性,且疏水性嵌段的引入导致响应温度较PNIPAM有所降低;蛋白质吸附结果则表明温度较低时纳米纤维膜表面更亲水,蛋白质吸附较少.所制备的温敏性纳米纤维膜可望用作智能分离与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杷来酸酐-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于70℃和低引发剂浓度(0.59-1.8×10^-3mol/L条件下,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的配比无关,生成无规共聚物;在高引发剂浓度(2×10^-2mol/L),随马来酸酐单体含量的增加,趋向生成1:1交替共聚物,温度的提高可以使生砀共聚物结构向1:1组成移动,当温度超过140℃时将生成无规共聚物,在本体聚合反应体系中,存在共聚反应和苯乙烯的均聚反应,而且随着的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聚偏氟乙烯的压电性。聚偏氟乙烯薄膜是用DMA溶剂浇铸而成,然后进行单轴拉伸,并采用热驻极的方法使薄膜成极。实验结果表明,压电活性依赖于拉伸比、极化电场、极化温度和极化时间。此外,还研究了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的稳定性和某些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中性红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温度对中性红 (NR)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低温下和在低浓度下NR嵌入到CTDNA碱基内部 ,NR的显色团嵌入G -C碱基对并与核酸双螺旋的对称轴垂直 (γ =90°) ,当温度升高时 ,部分NR从DNA双螺旋中脱出 ,嵌入的NR发色团的长轴转变为与DNA双螺旋的对称轴成 45°角 (γ =4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苯乙炔在1.5,6和10小时的热聚合过程中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在150—50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聚合温度的增高,聚合物的分子量都是逐渐降低,表明在高温时聚合物有裂解现象发生。红外光谱显示,400°所得聚合物的光谱吸收峯较之200°聚合物的为小,500°聚合物则出现无明显吸收峯的连续吸收,并且背景升高(“背景效应”)。聚合物的碳氢含量此同样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些结果,以及300°以上聚合物在溶液中显示明显的萤光等,被认为是表明聚苯乙炔在高温时发生结构改变,除裂解成小分子外,可能还有环化、脱氢、芳构化等发生,从而由链状结构变为稠环结构乃至三维共轭结构。 聚合物的电子自旋共振测试表明,聚苯乙炔的自由基浓度随下列顺序递增: 300°聚合物<400°聚合物<500°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极化条件、热历程、增塑作用等与聚氯乙烯薄膜压电性的关系,并且讨论了聚氯乙烯薄膜压电性对时间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极化聚氯乙烯薄膜的压电应变常数d_(33)值为2.1×10~(-12)C/N,压电电压常数g_(33)达到73.9×10~(-3)V·m/N,与经典的压电材料石英晶体的压电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TiO2/SiO2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sol gel工艺在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SiO2复合纳米薄膜.实验结 果表明: 当SiO2添加量较高时, TiO2/SiO2复合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降低;当SiO2添加 量较低时,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在TiO2薄膜中添加SiO2,可以抑制薄 膜中TiO2晶粒的长大,同时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增加, 水在复合薄膜表面的润湿角下降, 亲 水能力增强.当SiO2含量为10%-20%(摩尔分数)时获得了润湿角为0°的超亲水性薄膜.  相似文献   

11.
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康诺瓦洛夫(МнхаилИваповичКоновалов)在研究一系列环烃之后,打算氧化从石油中提出来的一种环烃——壬环烷C_9H_(18)(三甲基环己烷)的侧链,为此他把壬环烷与比重1.115即相当于25%的HNO_3一同放到封闭管中加热到120—150°;他发现在反应产物中除了氧化产物外,还有硝基衍生物即硝基壬环烷C_9H_(17)NO_2。这种观察成为硝酸对饱和烃的作用的系统研究的开端。曾经发现,烃类与比重1.075即相当于12.7%的HNO_3在封闭管中加热当温度不超过  相似文献   

12.
汞阴极法制烧碱的解汞能有可能回收,它决定于钠汞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平衡电位,而后者的确定须先知道钠汞齐的标准电极电位ε°(定义见后).钠汞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平衡电位较难测定,ε°值亦尚未确定.为此,本文利用前人数据,采用一般化学热力学方法计算5°,15°,25°及35°下ε°的数值,给出ε°与温度的关系式,并以图表示不同温度下不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中和不同钠汞齐浓度的平衡电位ε的数值.现将结果简  相似文献   

13.
在硫酸介质中,以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玻璃为载体,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3-氨基苯硼酸-苯胺共聚物膜,研究了该薄膜对维生素C(AA)的光学响应.结果表明,利用电聚合方法可在ITO玻璃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蓝色3-氨基苯硼酸-苯胺共聚物薄膜,薄膜的厚度可通过控制电位循环圈数来进行调节,薄膜使用后可用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进行再生;在3%HAc介质中,在2.0~17.5mg·L-1范围内薄膜对AA浓度的变化产生灵敏的光学响应,且在480~750nm波长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响应的灵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PH/温度响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群  倪沛红 《化学进展》2006,18(6):768-779
刺激响应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由于具有多种潜在的用途而引起广泛关注。其中,pH和温度响应的嵌段共聚物被认为是较易获得并对外界环境刺激响应较敏感的一类聚合物。本文综述了利用各种可控/活性聚合方法制备不同结构刺激响应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聚(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与聚环氧乙烷(PEO)和聚环氧丙烷(PPO)类结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以及它们在水溶液中对pH值和温度变化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石墨烯(Gra)在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分散性和界面性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1-乙烯基-3-乙基咪唑溴盐(IL)为单体合成P[MMA-IL]共聚物,用于修饰石墨烯(Gra),并通过溶液共混、热压法制备PVDF/PMMA、PVDF/P[MMA-IL]、PVDF/PMMA/Gra和PVDF/P[MMA-IL]/Gra复合薄膜.采用Raman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ATR)、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PO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电感电容电阻测试仪(LCR)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形态、结晶与介电行为进行表征和分析.Raman光谱表明P[MMA-IL]与Gra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FESEM照片显示P[MMAIL]能够促进Gra在基体中的分散;DSC、XRD和FTIR-ATR数据表明PMMA降低PVDF的结晶温度,PMMA和Gra未能诱导出?-PVDF极性晶体,而单独的P[MMA-IL]会通过咪唑阳离子-偶极子作用诱导?-PVDF晶体;通过咪唑阳离子-π强相互作用,P[MMA-IL]在模板剂Gra表面进行修饰,协同诱导作用增强.POM照片表明?-PVDF晶体在生长过程中,MMA链段会嵌入到球晶的晶片空隙中,引起结构疏松;离子-偶极子和IL成核作用导致?-PVDF晶体尺寸较小,结晶较快.介电行为研究表明PMMA及其修饰Gra降低PVDF的结晶度和链浓度,导致界面极化和取向极化较弱,介电响应较弱;而P[MMA-IL]修饰Gra诱导的?-PVDF晶体、以及IL链段在界面的离子极化使得界面极化作用增强,介电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聚环氧乙烷(PS-b-PEO)嵌段共聚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外加气流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嵌段共聚物薄膜,并讨论聚合物分子组成、气流温度、气流速度以及不同基底对薄膜表面形貌以及内部结构的影响.当嵌段共聚物中聚苯乙烯嵌段的质量分数为83%~85%,气流温度为30~50℃,气流速度3~5 m/s时,有利于形成表面垂直柱状微相分离结构.当硅基底的接触角小于90°时,在合适的外加气流场作用下可以形成薄膜的表层和底层垂直有序而薄膜内部无序的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17.
Ni控制掺杂TiO2薄膜的光电化学及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分步控制工艺制备了镍离子不同掺杂方式的TiO2薄膜。通过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来表征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镍离子非均匀掺杂在掺杂量0.5%时可以明显增强TiO2的光催化活性,而均匀掺杂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较小。光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镍离子非均匀掺杂TiO2薄膜的瞬时光电流信号较强,说明其光生载流子易于生成且分离效果较好;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光照时Ni非均匀掺杂的TiO2薄膜改变了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说明了薄膜内建电场的建立。基于半导体的P-N结原理探讨了镍离子非均匀掺杂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金属酞菁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出了包含阴离子四磺化酞菁氧钒(VOTsPc)和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EI)交替层的复合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表征了VOTsPc/PEI交替多层组装体的组装过程,结果表明组装过程为有规律的连续吸收过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了VOTsPc/PEI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膜表面是光滑的、均匀的;膜表面紧密堆积了纳米级颗粒,平均粒径为75 nm,平均表面粗糙度为4.406 nm.使用调Q倍频ns/ps Nd∶YAG脉冲激光系统,在输出激光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4 ns条件下,通过Z-扫描测试研究了组装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和计算,30-双层VOTsPc/PEI膜的非线性极化率n2和非线性吸收系数β值分别为4.87×10-6esu和1.2×10-5m/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值为1.57×10-6esu.VOTsPc/PEI膜显示出较强的非线性反饱和吸收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预辐照聚三氟氯乙烯薄膜的过氧化含氟自由基室温衰变缓慢,可长期生存。预辐照的有效期可超过六年,研究了苯乙烯接枝反应时的温度、无机盐添加剂和有机溶剂的影响。观察到较低温度能提高接枝率。添加三氯化铁能有效地抑制苯乙烯自聚反应,并研究了聚三氟氯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UB3LYP和有限场(FF)方法, 探讨了6,6’-二氧-3,3’-二四联氮自由基及其衍生物构象变化对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分析了自由基分子极化率、二阶超极化率对构象、自旋多重度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构象下各体系有效交换积分值都小于零, 自由基间表现为反铁磁性耦合. 各体系单三态不同构象时极化率α值的变化很小, 且不同构象时单重态的α值都大于三重态. 在构象变化过程中, 体系(a)和(b)单重态的二阶超极化率均为负值(体系(a)的45°和135°除外), 且绝对值都小于三重态的二阶超极化率值, 体系(c)的单三重态二阶超极化率值均为正值, 且在分子接近平面构型时, 三重态的γ值大于单重态. 不同的取代基R, 对体系的构型、极化率和二阶超极化率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