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关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一般采用经典的距离公式法:用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将几何性质转化为代数关系,经过两次等式两边的平方、化简、整理,就可以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虽然这种方法的思路非常自然、直观,但是由于其间要经过两次  相似文献   

2.
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教科书采用了两次平方,以强调基础,保持了自身系统的完整性。为加强横向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恒等式简化推导过程,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大有好处,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探索:利用(x c)~2 y~2-(x-c)~2-y~2=4cx推导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一、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集合p={M||MF_1| |MF_2|=2a}得方程  相似文献   

3.
汪晓勤 《数学通报》2013,52(4):52-56
今天的中学数学教科书采用椭圆的第一定义,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两次平方,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我们已经太熟悉该推导法,以致不会去想:椭圆方程有过怎样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有别的推导方法吗?历史上数学家或数学教科书的作者是怎么做的?对我们有何启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4.
1”寻觅与追索T:我们从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开始!移项,两边平方,化简得obzpb4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式子,请分别说一说,它们表示、揭示了什么?SI:①式是椭圆的定义式,它揭示了:椭国上的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d,这一本质属性.S:③式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它具有简单、对称、和谐的特点.T:那么,②式又揭示了什么呢?我们将②式变形为④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S:④式表示椭圆上的点M(X,y)到焦.左A(C,0)与到定直线人:C一一的距离之比是常数上(a>c>0)(注意一一—·。>a,即定直线在椭圆的右面的外侧…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普通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科书上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为例,在建系列式后,化简两根式相加的式子■=2a时,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先将其中一个根式■移到等式右边,经过第一次两边平方得到a2-cx=■,  相似文献   

6.
椭圆面积公式S=πab,其中π为圆周率,α、b分别是椭圆半短轴、半长轴的长.关于椭圆面积公式的证法有多种,文献[1]利用仿射变换与仿射不变量推导出椭圆面积公式,文献[2]通过对单位正方形的拉伸(压缩)变换前后面积关系的讨论,给出了椭圆面积公式的又一证法.文献[3]利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推导出椭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本文利用投...  相似文献   

7.
知识要点]基本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两点间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两直线位置关系: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圆的方程: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直线与...  相似文献   

8.
利用平面的向量式方程和向量的射影、两点间距离、平行平面间距离,给出了点到平面距离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相关方法显示了平面的向量式方程和向量运算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第一章“直线”的最后一节,其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定比分点公式、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也学习了用代数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以数论形,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在第一章的最后安排了这一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使学生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认识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二册(上)在推导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有不严密的情形,在其后应当补充说明,可以验证由通过平方化简后得到的标准方程与起初的方程等价,否则对学生会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平面解析几何教材中,关于椭圆知识的安排,一般都是从“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轨迹定义出发,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再讨论椭圆的性质。通过例题讲解,引入准线概念,建立椭圆的另一个轨迹定义:“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  相似文献   

12.
文[1]提出了一种椭圆周长的推导“方法”,认为圆柱面上的半椭圆的展开图为直线段而得到椭圆周长公式为C椭=2√4a^2+(π^2-4)b^2(a,b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长),文[2]指出该公式不成立,并得出半椭圆的展开图为三角曲线.事实上,我们知道椭圆周长涉及到第二类椭圆积分,故椭圆周长是不能用初等函数来表示的,然而,文[2]提出了一个没有解决却又耐人寻味的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理科第19题以椭圆为载体,属于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主要考查两点间距离公式、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等知识,此题构思巧妙,设计不落俗套,在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运算能力和方程思想等思想方法.一、原题再现  相似文献   

14.
以第二类椭圆积分为理论基础,通过推导,将椭圆弧长公式变换为以椭圆离心角、极角等常用角度参数为自变量的第二类椭圆积分的标准形式,建立起椭圆弧长公式与第二类椭圆积分标准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椭圆上的弧微分变化规律及椭圆周长与离心率的变化关系.公式反映了椭圆弧长的本质问题即为第二类椭圆积分问题.因此,各类涉及椭圆弧长计算的应用问题,均可化为第二类椭圆的计算问题,应用时直接调用各类编程软件的函数库中的第二类椭圆积分函数,无需复杂编程即可实现椭圆弧长的高精度计算.文章以GPS采用的WGS-84椭球子午线弧长为例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给出的公式及相关分析的正确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圆与椭圆     
在圆锥曲线中,通常都是以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定点长度)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其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特别地,当a=b时,椭圆的方程就成为了圆的方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圆可以看作一类特殊的“椭圆”.而且对上述椭圆方程,  相似文献   

16.
分别借助向量方法、平行六面体的高、向量的射影、点到平面的距离、两点间距离和平行平面间距离,给出空间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式的六种推导方法.相关方法显示了直线、平面的向量式方程和向量运算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整系数一元三次方程f(x)=ax^3+bx^2+cx+d=0(a≠0),由代数基本定理知道,它至少有一个实数根;若有虚根,则它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两虚根一定互为共轭复数).尽管有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即著名的卡丹公式),但使用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该方程何时有虚根,仍不易判断.  相似文献   

18.
数列     
吴为 《数学通讯》2007,(1):46-50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一系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推导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本章的难点.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与高等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将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租圆锥曲线结合起来的综合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1.1节.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刻画现实世界和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步骤、标准方程中a、b、c的代数意义、标准方程.对椭圆定义与轨迹的研究和圆的定义与轨迹相呼应,通过探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邓杰 《中学数学》2023,(1):72-73
<正>1真题呈现高考真题2021年高考数学新高考Ⅰ卷第5题已知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点M在C上,则|MF1|·|MF2|的最大值为().A.13 B.12 C.9 D.6该题题目简洁明了,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给出,进而确定椭圆两焦半径积的最大值.题目难度不大,破解思维方式多样.破解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应用基本不等式;而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或焦半径公式也是不错的方法,结合函数思维来确定最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