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学习"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时,我们知道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然而,最近笔者在教学中碰到一个有"争议"的逻辑问题,现提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问题:若k<0,则方程x~2 (2k 1)x k=0必有两相异实根.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相似文献   

2.
读了“谈数学中反证法的应用”一文,觉得部分老师对反证法的认识存在误区,虽然平时都在用反证法,但对这种证法的逻辑等价式却一知半解.文中写道:“要证命题‘若A则B’正确(简记为A→B),途径之一是证与其等价的逆否命题(简记为B→A)正确.即从否定B出发,作出一系列正确、严密、合乎逻辑的推理,最后推出与A矛盾的结论,即原命题得证.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成立的基本步骤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定——推理一反驳——肯定’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3.
4.
周鸿高 《数学通讯》2009,(9):19-19,21
命题学习貌似简单易懂,实则抽象难解.文[1]与文[2]提出了命题教学中大都会碰到的疑惑:以常识的误解质疑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真假性的必然联系,即真假相同.  相似文献   

5.
陈翠花 《数学通讯》2003,(19):23-23
作者在给“百千万骨干教师”讲授逻辑问题时 ,一位教师向我提出了一个令他困惑不解的问题 ,下面是解决此问题的全过程 .(为叙述方便 ,把“百千万骨干教师”视为学生 )问题 :原命题 若 x≥ 0 ,则 x2 ≥ 0 .逆否命题 若 x2 <0 ,则 x<0 .学生甲 :逆否命题这样写对吗 ?教师 :对呀 .学生甲 :原命题显然是真的 ,然而逆否命题怎样是假的呢 ?教师 :这个问题提的好 .(因为刚讲过逻辑研究的对象 ,这个问题正好与逻辑研究的对象有关 )请同学们讨论逆否命题到底是真还是假 ?学生乙 :在实数范围内 ,x<0不可能 ,所以逆否命题不存在 .学生丙 :不对 .x2 <0…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必修)37页习题1.7第3题(3)是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7.
命题"若p则q"和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性相同,我们称互为逆否的两命题是等价的.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在判断命题真假、证明命题、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和求解参数取值范围等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一、利用  相似文献   

8.
陶兴模 《数学通讯》2002,(11):25-26
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 ,将一个命题“若 p则 q”的条件和结论交换 ,并同时否定所得到的新命题“若┒ q则┒ p”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根据这一法则 ,请同学们写出命题 :“若a ,b全为 0 ,则ab =0”的逆否命题 .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甲在黑板上写出 ,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 .学生甲写出的逆否命题是 :“若ab≠ 0 ,则a≠ 0且b≠ 0” .教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 ,试判断学生甲写出的逆否命题是对还是错 ?学生乙 :甲写出的逆否命题正确 !教师 :请你 (学生乙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学生乙 :因为一个命题与…  相似文献   

9.
对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这一结论,或许是出于控制教学难度的想法,高中数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论证过程,而是采用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归纳得出一般结论的做法.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一些能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很多时候教师还是希望能够对这个结论给出证明.不少教师采用了这样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司林 《大学数学》2014,30(5):109-111
考虑了以数理逻辑中的等值演算为工具对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定理的逻辑结构做了分析.这为我们常用的分析命题结构的方法如逆否命题等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1]、文[2]和文[3]等文章确实指出了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有争议的逻辑问题,而且指出并纠正了一部分逻辑思维方法上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3节《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习题1—3(第15页):4.指出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并对这些命题进行否定: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高考复习中发现江苏省 1 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的最后一题 ,即第 2 5题是一道病题 .原题是这样的 :已知圆 C:x2 y2 - 1 0 x =0 ,过原点的直线l被圆 C所截得的弦长为 8,求以圆 C的圆心为一个焦点 ,以 l为渐进线的双曲线方程 .根据题意 ,过原点的直线 l被圆 C所截得的弦长为 8,这样的直线 l有两条 y =34x与 y =- 34x,到底以哪一条为渐近线呢 ,还是以这两条为渐近线呢 ?这里原题只说求以圆 C的圆心为一个焦点 ,以 l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 .依题意 ,渐近线 l的选择可以任取一条 .这里就有这样一个问题 ;以一个点为焦点…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随机数学与精确数学的逻辑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模糊数学,随机数学与精确数学有相似的形式公理化描述,它们的区别只在语义上。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非常迷人的学科,她象一棵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生机勃勃,历史悠久;她更象一座由一代代人层层添砖加瓦建立起来的高楼大厦,美轮美奂.人们不禁要问:这棵大树到底根扎何处?这座高楼的地基是否牢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人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曾经引起过认识上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1—1和2—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发现一些参考资料上在解答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联结的命题时,出现一些错误答案.下面抄录原参考资料上的题目及其解答,并剖析其中错误的原因,同时给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单蹲先生在其近作《解题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中,将其多年来对数学解题的经验与总结奉送给我们.这是一本扎根于我国本土的数学解题研究的大作,让我们受益匪浅.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大师的风范,相信每个喜爱数学的朋友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胡京爽 《大学数学》2001,17(6):63-66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分析了如何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形式化思维的规律指导工科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莫绍揆 《中国科学A辑》1993,36(9):897-903
无论集合论、λ换位演算、组合逻辑及逻辑(谓词演算)都由于无限制地使用概括原理而导致悖论,因而不能不对概括原理给以限制;然而加以限制以后又近于人工做作而不够自然,而且也变得复杂得多。本文指出,可以在一切方面用代入运算代替概括过程,从而概括原理可以根本废除,废除概括原理以后,不仅不会产生新的高级函词高级算子,而公理与推理过程也简洁得多,不受任何人工约定的限制。这样我们便得到一个既非常简洁又确实很完备的逻辑谓词演算,足以作为整个数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