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p2ZrCl2、Et(Ind):ZrCl2与烷基铝原位生成二烷基化茂金属.然后与B(C6F5)3作用组成新的催化体系,研究了这种催化体系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发现用三乙基铝的体系对乙烯聚合没有活性,用三异丁基铝的体系对乙烯聚合有较高活性,其原因在于形成了不同的活性中心,用紫外光谱的方法研究活性中心的结构及其变化,并与聚合活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2.
3.
阐述了近些年来茂金属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讨论了它们的合成、结构及其对催化烯烃聚合活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配体对催化烯烃聚合活性、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茂类金属化合物制备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在催化烯烃聚合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茂钛催化剂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茂钛化合物CpTi(OCH2CH2OCH3)3与MAO组成的催化体系,以甲苯为溶剂,能够高活性地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催化活性可高达230×107g/(mol·mol·h),聚苯乙烯的间规度保持在95%以上.研究了聚合温度、反应时间、主催化剂和MAO浓度、单体浓度以及外加TMA对聚合活性、单体转化率、聚合物间规指数、熔点及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茂金属聚合物是一代新型树脂,产品开发进展很快,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综合介绍了茂金属催化剂和茂金属聚合物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用Cp2ZrCl2/Al(iBu)3/B(C6F5)3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发现共聚合活性随着α-烯烃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与传统的Cp2ZrCl2/甲基铝氧烷催化体系相比,聚合活性在同一数量级;凝胶渗透色谱的测定表明共聚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13C-NMR证实了共聚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用负载二茂钛族催化剂与格氏试剂组成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聚合,考察了催化反应温度、催化体系的组成、催化剂浓度、单体浓度和Mg/Ti比等因素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化可提高催化活性,减少活性中心的偶联衰减。催化活性与负载催化剂的结构、反应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负载二氯二茂锆配合物制备了SBA-15负载二氯二茂锆催化剂,在助催化剂MMAO作用下,该负载催化剂常压下可高活性催化乙烯聚合,通过XRD、TEM、DSC表征了SBA-15负载催化剂和所得聚乙烯,结果发现:因载体的孔道效应而生成了纤维状聚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Al/Zr摩尔比对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着重综述了非MAO-茂金属催化体系用于烯烃及其衍生物聚合的新进展,其中包括NCA-茂金属催化体系;单组分茂稀土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用格氏试剂法制备了三种高效催化剂并进行乙烯聚合的研究.在稀试剂浓度下TiCl4与格氏试剂反应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活性高,但聚合产物堆比重小,颗粒形态差.而在高浓度下反应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活性相对较低,聚合产物堆比重较大,颗粒形态好.当格氏试剂先与SiCl4反应产生一定粒度的MgCl2,然后负载TiCl4而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乙烯聚合,既具有高催化活性,聚合产物也有高的堆比重和良好的颗粒形态.用扫描电镜对聚合产物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水杨醛亚胺配体L1~L5,及相应镍配合物C1~C5,并用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Mass)和元素分析(EA)等手段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C3为单组分催化剂,研究了在不同聚合条件下单组分催化剂对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单组分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催化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种类型的乙烯气相聚合高活性催花剂.用SiO2,MgCl2作复合载体,负载TiCl4制得的SM型催化剂,载体中含w(Ti)为2%~3%,w(Ti3+)为35%~59%,比表面积105~120m2/g,催化活性每小时每克催化剂Ti催化得5.0~5.7kg产物PE(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衰减型.用镁粉、卤代烷、四氯化钛为主要组分制备的MG-2型催化剂,载体中w(Ti)为6%~7%,w(Ti3+)为55%~69%,比表面积70~85m2/g,催化活性1.8~2.0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平稳型.对SM型催化剂扫描电镜及图象分析得到颗粒平均粒径(d),颗粒长短轴比(dl/ds)及颗粒大小粒径比(dmax/dmin)分别为31μm,1.402,4.1,MG-2型催化剂为33μm,1.524,7.0,相应聚合产物颗粒的d,dl/ds,dmax/dmin,SM型催化剂为247μm,1.295,4.6,MG-2型催化剂为263μm,1.540,9.0.显示出SM催化剂更优良的聚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have oc- curred in olefin polymerization with late-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discovery of exceptionally active catalysts based on penta- coordi- nate iron and cobalt bearing bis(imino)pyridyl triden- tate ligands with substituted aryl groups, reported in- dependently by the groups of Brookhart[1] and Gibson[2]. Following this discovery,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efforts have been dedicated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e ac…  相似文献   

15.
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通过甲酰化、希夫碱缩合等反应,制得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2,6-二异丙基苯胺(配体1a)。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配体1a分别与NaH和TiCl4·2THF反应生成相应的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了各中间产物,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1。在三异丁基铝助催化剂作用下,所合成的钛配合物高效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温度为60℃,mMMA:m三异丁基铝:m钛配合物=2000:20:1下反应18h,88.16%MMA转化黏均分子量为34.8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2个[P^O]配体2-(二苯基膦)-苯磺酸(简称L1)和2-[二(5-甲基-苯基)膦]-苯磺酸(简称L2),并用1 H-NMR、31 P-NMR、MS和IR对配体进行表征.分别采用L1、L2与Pd(OAc),原位形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丙烯酸甲酯进行催化聚合与共聚反应,发现这类催化体系可以在无任何助催化剂的作用下引发聚合反应.以L1/Pd(OAc)2为催化体系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乙烯与丙烯酸甲酯聚合的影响.对于乙烯单体,当n(L1)∶n(Pd(OAc)2)=1∶1时催化活性较n(L1):n(Pd(OAc)2)=2∶1时高;对于丙烯酸甲酯单体,当n(L1)∶n(Pd(OAc)2)=2∶1时催化活性较n(L1)∶n(Pd(OAc)2)=1∶1时高;若两者共聚,则当n(L1)∶n(Pd(OAc)2)=1∶1时催化活性更佳.L2/Pd(OAc)2催化体系的活性比L1/Pd(OAc)2催化体系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17.
Early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s containing twophenoxy-imine ligands, called FI catalysts which havevery high potential to become a new generation of olefin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 new-type catalysts which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1—3]. Many ofthem display activitie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metal-locene catalysts and, in some cases, behave as living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of α-olefins. Brookhart and Gibsonet al.[4,5] recently reported separately series of Schi…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氯化钕二甲基亚砜配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二元体系催化4乙烯吡啶极性单体聚合反应,考察了 Al/ Nd 摩尔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常压下采用含苯甲酸乙酯的钛系负载型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动力学,并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了定催化体系聚合加氢和不加氢的活性中心比浓度[C^*]、聚合速率常数Kp,链增长活化能△E。结果是加氢聚合在30~50℃温度下[C^*]值为5×30^-3~15×10^-3mol/molTi,Kp值为65~94L/mol.s,△E为19.2kj/mol;不加氢聚合[C^*]值为1×10^-3~3.5×10^-3mol  相似文献   

20.
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与苯胺缩合得到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胺配体1a;配体1a的钠盐与TiC l4.2THF反应得到相应的水杨醛亚胺钛配合物1;以色谱-质谱联用(GC/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中间化合物及配合物1;在三异丁基铝助催化下,钛配合物1高效催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本体聚合;在反应温度为60℃,BMA/三异丁基铝/钛配合物1(摩尔比为2 000∶20∶1)反应18 h,84.28%BMA转化为粘均分子量为12.80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