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镜如  周金魁 《化学学报》1986,44(2):145-150
本文研究了一个钡-钙-茜素配合剂(ALC)新体系的极谱波及其机理,此极谱波是一种双金属三元配合物吸附波,是由钡-钙-ALC配合物在电极上吸附还原而产生的,配合物的组成为:Ba:Ca:ALC=1:2:5,此方法可应用于硫酸钡溶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pH3.0的HCl-NaAc介质中,In(Ⅲ)与1_苯基_3_甲基_4_噻吩甲酰基_吡唑啉酮_5(HPMTHP)生成配合物,于-0.63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In含量在0.002~1μg/m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证明-0.63V处的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In(Ⅲ)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配合物组成为n[In(Ⅲ)]∶n(HPMTHP)=1∶1,表观稳定常数为2.96×103。  相似文献   

3.
锌-精氨酸配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胺 -盐酸溶液 ( p H9.5)中 ,锌 -精氨酸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于 -1 .2 7V( vs.SCE)产生灵敏吸附波。可用于 1 .0× 1 0 - 7~ 3 .0× 1 0 - 6 mol/L 范围内锌含量的测定 ,利用该波测定了人发和废水中锌的含量。该波为 1∶ 1锌 -精氨酸配合物在电极上吸附还原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pH10的NH_4OH-NH_4Cl介质中,DBC-CPA在示波极谱上产生两个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1.11V和-1.19V(vs.SCE)。加入钡离子后两峰消失。在-1.15V处出现一新的还原峰,峰形稳定,峰高与钡离子浓度在5×10~(-9)-7×10~(-8)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配合物的组成比为Ba~(2+):DBC-CPA=1:2,极谱峰的性质为配合物吸附波,该波可直接用于水样中痕量钡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NH3 NH4Cl缓冲溶液中(pH10.80),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铜 黄嘌呤(Xan)配合物极谱吸附波,其二阶导数波峰高与黄嘌呤浓度在5.0×10-7~1.0×10-5mol L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检出限为2.0×10-7mol L,测得电活性配合物组成为Cu2+∶Xan=1∶1,条件稳定常数为1.11×105。  相似文献   

6.
李南强  崔毅 《化学学报》1985,43(10):955-959
本文报道了稀土-镍-茜素配位剂体系异核配合物的极谱配合吸附波的形成条件及其机理的研究.此外还将其应用于发光材料中铕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茜素红 S 在0.01M 氢氧化钾介质中,于-0.67V 处有一个导数波.加入钙离子后,在-0.77V出现一个尖锐的新的导数波.该波的峰高与钙离子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最佳条件下,钙的最低检测限为4×10~(-8)M,浓度在7×10~(-8)~7×10~(-6)M 内与峰高成正比.本文讨论了此极谱波的机理,确定了钙-茜素红 S(ARS)配合物的组成为1∶2.本法不需任何前处理,可直接应用于血清中微量钙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能与锰(Ⅱ)离子形成配合比为2:1的配合物,可用于光度法测定锰,但其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Mn(Ⅱ)-PAR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发现此配合物在碱性介质(pH=12.5)中,在滴汞电极上于—0.94 V(vs SCE,下同)产生一良好的灵敏吸附还原波,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极谱吸附波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胱氨酸在铜(Ⅱ)-乙二胺溶液中的极谱配合物吸附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胱氨酸在铜(II)-乙二胶溶液中的极谱行为,发现了某些新的灵敏度较高的极谱波。该极谱波可应用于微量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总量的测定。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实验结果证明,这些极谱波的产生与铜和胱氨酸或半胱氨酸配合物在电极上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pH=9.6的0.1MNH_3-NH_4Cl和2×10~(-4)M茜素红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钆-茜素红配合物的波,峰电位在-0.69V处。其导数波峰高与钆在1×10~(-7)~6×10~(-6)M范围内的浓度有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6×10~(-8)M。研究确定该波为1∶3钆-茜素红配合物的吸附波。配合物中茜素红经电极反应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  相似文献   

11.
在pH2.5的盐酸-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得到锑-茜素紫配合物的单扫极谱吸附波。峰电位在-0.41V(vs.SCE),锑(Ⅱ)浓度在1.6×10~(-8)~7.4×10~(-7)mol/L间与导数峰高成正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样品,获得了满意结果。本文对极谱波性质、配合物组成和电极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福美双-Cu2+配合物的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扫描极谱方法研究了福美双-Cu2+配合物的伏安行为.在pH4.0 HAc-NaAc缓冲液中,福美双与Cu2+形成配合物并于-1.06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峰,其峰高与福美双的浓度在1.25×10-6~3.0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得配合物的组成福美双∶Cu2+=1∶1.应用本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福美双的残留量并与HPLC比较,结果满意.同时还结合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2+对福美双的降解行为.并探讨了该极谱波的电极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13.
钴-5-Br-PADAP极谱催化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作者研究了某些有机试剂存在时钴的极谱行为.本文报道在氢氧化钠和盐酸羟胺底液中,钴-5-Br-PADAP配合物的极谱行为,证明峰电流为配合物吸附波.将铁分离后测定标钢中微量钴,与光度法结果一致,直接测定茶叶中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pH值为3.75的HAc-NaAc介质中, 测得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αFP)与邻菲啰啉(phen)合铅三元配合物的灵敏极谱波(-0.51 V (vs SCE))。铅浓度在0.02~10 μg·mL-1范围内与峰电流分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02 μg·mL-1。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51 V处的极谱波为多元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根据直线法测得多元配合物组成为nPb2+nphennHPMαFP=1∶1∶1,表观稳定常数为5.44×108。此体系用于粗盐、蔗糖和化妆品中铅测定,标准回收率98.5%~102.5%。  相似文献   

15.
锶的一种新的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锶是一个极难还原的元素,锶离子在滴汞电极上要在很负的电位(约为-2.0V)才能还原。由于其难于还原的特性,因此关于锶的极谱研究报道极为少见。我们发现,在乙二胺(En)-溴邻苯三酚红(BPR)-钛铁试剂(Tiron)-钙的溶液中,可以获得一个灵敏度很高的锶配合物的极谱吸附波,可检测3×10~(-(?))M 的锶。本文简要地报道此极谱波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金属与铍试剂Ⅲ(Beryllon Ⅲ)的配合物吸附波巳有报道。本文提出,在pH5.5~7.0的缓冲溶液中,铝与铍试剂Ⅲ可形成一种1:1的稳定的电活性配合物。此配合物于-0.65V(对SCE)产生一个非常灵敏的极谱波峰,检测下限可达0.002μg/ml。机理研究表明,该波具有吸附性质。方法简便、快速。测定了环境水及某些纯净物质中痕量铝,结果良好。 (一)仪器与主要试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极谱法研究了Ge(Ⅳ)-3,4-二羟基苯甲醛(DHB)配合物的组成,条件稳定常数.并对该配合物的极谱波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南强  崔毅 《化学学报》1985,43(12):1155-1159
在pH8.2~8.6的氨性缓冲溶液中,可获得锗-茜素红S的三个单扫极谱配合吸附波,在适宜条件下,三个波的峰高均与锗浓度有线性关系,其中第三个配合吸附波(Ep4=-1.130V)最灵敏,其最低检出限为1.0x10[-7]M锗,本文还进一步了三个配合吸附波的电极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测试了吡喃甲酸的固体, 溶液和配合物的普通Raman光谱及其SERS光谱, 用 冲极谱测量吡啶甲酸在汞电极上的极谱氢催化波, 取得了半波电位数据, 估计了吡啶甲酸各个异构体的吸附能力, 结果指出吡啶甲酸的增强因子和吸附能力间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微量钼的极谱法测定已有报道,但有关Mo(Ⅵ)-桑色素体系的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研究尚未见报道。桑色素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荧光试剂,关于其它一些金属离子,桑色素配合物极谱吸附波或吸附伏安法研究已有报道。本文发现,在pH 2.5的氯乙酸氯乙酸钠缓冲溶液中,Mo(Ⅵ)-桑色素络合物在电位—(0.3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