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欧阳容百 《物理》2007,36(12):932-935
我国著名科学家、杰出的物理学教授、尊敬的老师施士元先生走完百年人生旅程与世长辞了.在沉痛悼念施先生的日子里,脑子里不时浮现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缅怀他出色的业绩和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佩和怀念.  相似文献   

3.
1929年,施士元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清华大学首届毕业生后,通过江苏省官费出国留学资格考试,进入法国巴黎大学,师从居里夫人。他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一位物理学博士。这里,我们征得施士元女儿施蕴中的同意,以《在居里夫人身边的日子》为题,从《施士元——回忆录及其他》一书中摘录有关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徐龙道 《物理》2007,36(12):940-943
施士元教授因病于2007年9月28日逝世,华年百岁,消息传来,使我倍加缅怀师生之情.他一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利益和名利,以身作则,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为科教兴国而奋斗的精神,我永远铭记在心.现就我所知道的其中几个突出业绩举例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5.
夏元复 《物理》2007,36(12):928-930
施士元教授,中国核物理学先驱.江苏崇明人(现崇明属上海市),生于1908年3月18日.前不久,南京大学为施老举行了盛大仪式,祝贺他百岁寿辰及其文集《施士元——回忆录及其他》的首发.按照中国“虚岁”的传统,施老己足百岁之数,但因近日身体欠佳,施老只能委托他大女婿、著名学者俞邃代为宣读讲演稿.短短的文字中,他笑言自己“无忧无虑地走过了百年.”言犹在耳,九天以后,他真的远离我们而去了.南京大学小百合网上一时轰动,竞有四百多名师生发帖悼念,寄托哀思,向这位德高望重、淡泊名利的中国物理学界元老之一深深哀悼.“巨星陨落,南大的损失,中国的损失,大师一路走好,默哀……”.后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施先生的精神,对他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6.
王凡 《物理》2007,36(12):930-931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都会向其父母预祝小生命百岁;见到老年人,中国人习惯祝愿他或她百岁长寿.可真能在世百年的人并不多.施先生真正目睹了中国百年变迁,从满清王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有各种因素,淡泊人生应是施先生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7.
冯端 《物理》2010,39(11)
在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学1953年就在当时学苏联的浪潮下建立了金属物理教研组.当时施士元教授担任主任.1958年,施士元教授调任新建的核物理教研组,由我开始担任金属物理教研组主任.  相似文献   

8.
叶企孙先生是我国当代有卓越贡献的爱国物理学家、教育家.为纪念叶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叶先生在发展我国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和他的爱国业绩、崇高品德和远见卓识,陈岱孙、赵忠尧、钱临照、盂昭英、王淦昌、施士元、王明贞、傅承义、沈同、马大猷、彭桓武、  相似文献   

9.
王韫明 《物理》2007,36(12):937-938
父亲王淦昌和施士元先生都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们是中学、大学的同班同学及好友.毕业后同时考取官费留学,一个去了法国,一个去了德国,他们的导师都是当时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我父亲师从迈特纳女士,施先生师从居里夫人.学成毕业都回到祖国执教,我父亲先后在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施先生在中央大学任教.各自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像李政道、吴健雄等.解放后继续为祖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永远是我们后人崇敬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物理通报》2006,(5):M0003-M0003
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26年,李政道先生说:从一位教授(叶企孙)、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进入全国前列.在这10年左右时间培养出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施士元、彭桓武、王竹溪、胡宁、张宗燧、林家翘、钱伟长、王大珩、葛庭燧、赵九章、陆学善、陈芳允等一批大师级人物.其后又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在80年的历程中共有82位两院院士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11.
中央大学时代的回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大学时代的回忆施士元(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210008)我是1933年夏到中央大学物理系工作的。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于1929年(时年21岁)留学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处从事核谱学的研究。1933年春,我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学生,60多年前他曾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成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作为一名园丁,半个多世纪来,他辛勤耕耘在南京大学教学第一线,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举世闻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等12名中科院院士。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施士元。施老是我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都会向其父母预祝小生命百岁;见到老年人,中国人习惯祝愿他或她百岁长寿,可真能在世百年的人并不多。施先生真正目睹了中国百年变迁,从满清王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有各种因素,淡泊人生应是施先生长寿之道。施士元先生1929年毕业于清华,适逢江苏省招考公费出国留学生,施士元和王淦昌等清华同学一起去报考,凭着清华四年功底,他和王淦昌同时在3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选择去法国留学,并申请去当时名闻世界的由居里夫人主持的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居里夫…  相似文献   

14.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他l929年毕业于清华,适逢江苏省招考公费出国留学生,施士元和王淦昌等清华同学一起去报考,凭着清华4年功底,他和王淦昌同时在3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选择去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15.
二○○七年九月十九日尊敬的施先生亲属,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施士元先生的百岁寿辰,并庆祝施先生的文集《施士元———回忆录及其他》的出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党委和行政,向施先生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施先生的亲属们、向各位嘉宾和校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学术造诣精深、科研成就卓越。作为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物理学学生,施先生在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工作期间,与居里夫…  相似文献   

16.
王淦昌先生是清华学堂改为四年制大学后,于1929年夏在物理系第一级毕业的;当时和他同班的,只有施士元、周同庆和钟间,一共四人.作者是物理系第十级的.在"十年"树人的现代,王先生实际上是我们的老师一辈,因此,我们常称他王老师.不过,这是解放以后的事了.解放以前,对大学里的教师,一般都称先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1月12日至17日在苏州市举行.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党组书记甘柏同志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代表130余人,他们来自科研、教育、科普各条战线的80个单位.我国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彭桓武、卢鹤线、胡宁、王治梁、施士元、周孝谦等同志出席了大会.从去年广州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讨论会后,一年来我国在理论研究、观测资料分析和引力实验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收到论文50篇,其中35篇在会上作了报告.周培源教授在会上就他的近期工作,作了题为“坐标在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的意义”的学术报…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初由南京大学校友总会转来李永泰先生提供他叔父李国鼎先生等在1930年编写的《物理学会手册》(HANDBOOKOF THEPHYSICAL SOCIETY)的复印本.该书 64开本,共102页,记载着当时中央大学物理系与物理学会的情况.在寒假中乘春节拜年之际,请施士元、冯端先生过目,他们过去部未曾见过此书,很有兴趣地阅读了,因时间相隔60多年,故此书不乏对物理学具有史料价值,尤其对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建立、艰辛地发展和当时的教学、科研及学会工作情况,是一部具有相当丰富资料和有价值的史书. 李国鼎先生1930年寒假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为民国20…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的本土化时期,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著名高校也先后建立了物理研究机构,并且开展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研究,从此结束了单纯的引进或传播,开始比较系统的物理学研究。这标志着中国物理学研究体制的形成。中国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科带头人已经基本俱备,在20世纪30年代,不少中国物理学家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指导,如居里夫人指导施士元(1929~1933年)、卢瑟福指导张文裕(1935年)、布拉格指导余瑞璜(1935年)、劳伦斯指导吴健雄(1936年…  相似文献   

20.
首先我要感谢大会组织者为我的老师施士元教授安排如此盛大的祝寿会,更要感谢南京大学物理系安排我在会上发言,使我有机会对先生的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他不仅教会我如何做学问,还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做人自尊做事自信我第一次见到施先生,是在入大学后不久,不知为什么系里让我们几个一年级新生去听苏联专家的学术报告,施先生就是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持人。当时,“反右”刚结束,有些人就因和苏联专家意见不合而被打成了“右派”,因此参会的人对苏联专家都有点诚惶诚恐,但施先生并不是这样,他落落大方地介绍了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