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介绍了在高山乳胶室中观测到的能量: ΣEγ=1000TeV的两核心事例. 粒子在两核心中分布的情况不同, 是否预示着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集团呢?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甘巴拉山乳胶室在核乳胶片上记录的宇宙线超高能多核心族事例KOE19(ΣEγ≈1530TeV). 分析了事例的族现象特征, 并同其它大族事例进行比较. 把事例中的几个主要核心的特性同加速器和C喷注的实验结果以及TeV能区唯象QCD理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讨论了TeV能区超高能粒子强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 观测大族的初步结果. 讨论了ΣEγ≥1000TeV γ线族的特性, 并与Monte Carlo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用大规模铁乳胶室研究超高能γ族事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规模铁乳胶室观测到ΣEγ=7631TeV的大γ族事例,介绍了铁乳胶室观测大族的优点和族的各项特征,并与模拟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用大规模铁乳胶室观测到∑E_r=7631TeV的大γ族事例,介绍了铁乳胶室观测大族的优点和族的各项特征,并与模拟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利用加速器高能物理实验中通用的探测器模拟软件GEANT3对于铁乳胶室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了级联簇射转换曲线及半宽度的性质,讨论了利用半宽度分布将簇射起始深度Δt<6c.u.的簇射事例中的强子与γ线区分开来的可能性.给出了在铁乳胶室实验中行之有效的区分γ/强子的联合判选标准.  相似文献   

7.
1978年在西藏5500米的甘巴拉山上,建立了面积为5平方米,厚度为40c.u.的乳胶室。经过一年时间回收处理。找到一个纯量∑Er≥800TeV的r线族事例。其明显特征是大部份高能斑点远离能量中心,中心处为许多低能斑点组成。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 范晓龄:用高山乳胶室研究超高能核作用导师:何泽慧用大面积高山乳胶室观测宇宙线超高能核作用,是探索1014-1017eV能域核作用规律和寻找新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工作在参与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各年度X光片的包装、处理和乳胶室拆室、建室及维护工作的同时,对大族事例(∑Er≥200TeV)及小族事例(20TeV≤∑Er≤200TeV)进行了扫描与测量,获得大族事例10个,小族事例68个,其中K7492事例的能量高达∑E=3079.2TeV.  相似文献   

9.
对高山乳胶室方位角各向异性的γ族事例可能的形成机制做了探讨.采用D-ND模型和SD-SH模型对族现象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得到了与Pamir实验相符的各向异性度分布及高各向异性度事例率.指出,产生碎裂区少体粒子的衍射过程对γ族各向异性有重要贡献,是共线事例的主要成因.而QCD jet产生对γ族的各向异性的效应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0.
观测能量大于1015eV的γ族事例,在乳胶室中往往形成晕,给进一步观测超高能核作用的特征带来许多不便.目前只能给出一些粗糙的量来描述晕事例.然而晕事例的内部还有精细的结构,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作者对超高能族事例尽可能作逐个簇射测量,并用测量晕的方法进行重复测量,进行比较.并就某些特例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找到了簇射斑点分布呈同心双环形的超高能γ线族事例,两环半径分别为4mm和10mm,这个事例的某些特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大族事例,对环的某些特性作了分析和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找到了簇射斑点分布呈同心双环形的超高能γ线族事例,两环半径分别为4mm和10mm,这个事例的某些特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大族事例,对环的某些特性作了分析和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的甘巴拉山(海拔5500米)上设置了13吨铅的乳胶室。找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超高能核作用事例,总观测能量为ΣEr=445TeV,这个事例的外形特点是有两组明显分离的高能簇射。初步分析表明,产生这两组簇射的粒子具有异乎寻常的大横动量。这预示超高能核作用中可能存在着另一种作用机制,它的某些性质不同于H量子与SH量子等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高山乳胶室环状事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表明这种事例联系于超高能核作用中碎裂区一个窄的快度范围内的多粒子产生, 可能与核-核作用的相变有关. 采用一种相变模型对超高能核作用的大气级联进行模拟, 在高山乳胶室观测条件下, 得到了具有环状形态的事例.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台图象漂移室的模型室. 制作了模型室的读出线路,线路具有记录8次击中的能力. 对模型室的性能作了实验研究, 其中包括位置分辨、径迹的左右分辨、双径迹分辨以及多径迹事例的图象识别等. 本文描述了模型室的结构特点、读出线路的原理及线路框图, 给出了第个线路单元的性能指标及读出线路的总体性能. 本文还给出了实验研究的结果, 其中σx=280μm, σz=3cm, 并给出重建簇射事例的图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强子探测效率高的厚型甘巴拉山铁乳胶室,观测了能量大于4TeV强子流的衰减长度.分别对无伴随的单个强子、ΣEγ>500TeV、100TeV≤ΣEγ≤500TeV和30TeV≤ΣEγ<100TeV的族事例中的强子作了测量. 初步结果表明,四种情况的衰减长度是有差异的,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甘巴拉山乳胶室得到的一个∑Er≈1300TeV的r线簇进行了分析,这个事例是发生在乳胶室上方的核作用,产生的高度低于150m,事例的中心部分由5个集团组成,对此事例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王允信 《中国物理 C》1986,10(2):245-248
从甘巴拉山乳胶室中选取18个大天顶角(θ≥70°)事例, 对这些事例进行了初步分析. 从而给出μ子在产生能量大于3TeV时的电磁簇射流强与能谱.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甘巴拉山乳胶室中观测到一个独特的双心事例:K5618,它的能量ΣEγ=547TeV,天顶角27°,每个核心的能量是E1=428TeV,E2=119TeV,相互间距离R12=25.56cm.这样的事例予示着在超高能区有特大横动量的强子相互作用的讯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甘巴拉山铁乳胶室观测到的族事例以及COSMOS程序和CORSI-KA程序产生的模拟族事例进行分析、对比,对超高能γ强子族的能量集中现象的产生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初步的结论是:超高能γ强子族的能量集中现象是族中含有的高能中心簇射集团的外在表现,这种现象在实验上发生的频度为(20.5±3.1)%,集团的平均横向扩展约为0.37cm.与传统的以唯象多团模型为基础的COSMOS程序相比,基于SIBYLL模型的CORSIKA程序的模拟结果较为接近实验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