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凤丹’蓇葖果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同时,探讨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以充分了解‘凤丹’种子的发育特性,并为其科学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凤丹’蓇葖果及种子为材料,对其发育过程中6个阶段进行生物学观察,同时测定种子中的含水率、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总淀粉酶、总蛋白酶、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ase)和植物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结果】 ‘凤丹’种子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绿熟阶段(花后45~85 d)和褐熟阶段(花后95~115 d)。在测定的各阶段,种子含水率持续显著下降,种皮颜色由黄色变为乳白色,最终表皮坚固,呈黑褐色。果皮颜色也从绿色转变为黄褐色,最终呈现灰褐色并伴随着果荚开裂。对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而言,‘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旺盛期主要集中于花后45~85 d,中后期时油脂增长较为缓慢,于成熟时达至此次测定的最高值(33.1%)。可溶性糖的消耗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积累的趋势类似;且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均于花后85 d时达到了此次测定的最低值。在此过程中,总淀粉酶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与粗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相反,且当粗淀粉含量随着总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而减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着总蛋白酶活性的降低而升高。此外,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则随着油脂积累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各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等变化趋势表明,‘凤丹’种子于花后115 d左右采收较为合适。同时,在栽植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于花后45~65 d时需保证水分及磷肥的充分供应;花后65~85 d时,则应以浅浇灌为主,增施适量的氮肥及钾肥;而种子发育中后期,应进一步适量减少水分供应,并追施少量磷肥。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老化的西葫芦种子为材料, 研究不同强度高压静电场对其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 探索了种子吸涨时间、萌发时间、萌发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高压静电场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5-2.5 kV/cm场强范围内, 可显著促进种子吸胀.缩短萌发时间;2.5~3.5kV/cm场强处理可显著提高发芽率, 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提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5~2.5 kV/cm范围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提高;2.5~3.5kV/cm范围内,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提高;2.5 kV/cm场强对膜系统的稳定性最强,可视为促进老化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场强.  相似文献   

3.
西葫芦幼瓜发育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处理西葫芦幼瓜 4个同部位几种有机物质的测定结果证明 ,不同处理的幼瓜内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变化比较敏感 ,而未授粉处理中这两种物质的平均含量明显都低于人工授粉与激素处理 ;所有处理中开花前蛋白质水平高于花后 ,只是未授粉处理表现更为明显 ;瓜柄还原糖含量在未授粉处理后 (花后 ) 6~ 1 0天出现一个峰值。幼瓜内各部位蛋白质含量存在胎座 >中壁 =端壁 >瓜柄的共同特点 ,而Vc含量存在胎座 >中壁 =端壁 =瓜柄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节能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对西葫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纬度地区冬季节能日光温室内不同CO2浓度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高CO2浓度条件下,西葫芦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干)重都有很大的增长,其中以茎粗,植株鲜,(干)重增长量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文远 《科技信息》2009,(27):35-36
以低温干燥贮藏一年、二年、三年的西葫芦种子为试材,采用PEG、土元粪浸出液处理,研究其对老化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EG溶液、土元粪浸出液浸泡的老化西葫芦种子能显著提高活力,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三种类型油菜角果、种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角果的生长为先伸长,后加宽、种子干物质积累和油分积累曲线基本一致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还发现新疆大陆性气候造成油菜角果成熟后期出现油分下降,角果萎缩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纬度地区 (石河子 ,北纬 44 1 9’)冬季节能日光温室内不同CO2 浓度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提高CO2 浓度条件下 ,西葫芦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干 )重都有很大的增长 ,其中以茎粗、植株鲜、(干 )重增长最为显著。另外 ,提高CO2 浓度能促进西葫芦的花芽分化 ,使开花提前 ,提高雌 /雄花比值 ,提高雌花数。CO2 浓度促进了西葫芦的生殖生长 ,其花芽质量提高 ,化瓜率降低 ,通过统计早期西葫芦的经济产量 ,1 0 0 0 μL/L、2 0 0 0 μL/L、30 0 0 μL/L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 32 .1 8%、86.97%、8.43%。  相似文献   

9.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长期作文教学的结果却是“种瓜得豆”。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与普通油菜中油821的生物学特性、籽粒成熟期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油菜秦油2号具有明显的营养生长和产量优势,与ck相比增产18.35% 。但芥酸与硫代葡萄糖甙的含量比ck高,必需脂肪酸及含油量比ck低,其品质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主分布区浙江红花油茶种实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评价和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主分布区6个代表性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种实的8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Duncan多重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型分化系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将石自然保护区乌冈栎群落内的41种木本被子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大小.结果表明:①干果占果实类型的43.08%,肉质果占果实类型的56.92%,两种类型果实比例接近1∶1;②与其他地区果实类型的比较发现,果实类型分布格局受水热环境影响显著,西北部干果比例高,而东南部肉质果比例高;③用种子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种子形状,植物种子的形状差异很大,最小值为0.003 1,而最大的值有0.537 1,大部分种子的三维方差小于0.4;④从种子的重量来看,种子百粒重为1~10 g和10~100 g的物种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39.02%和21.95%;⑤大种子和小种子不仅在科的分布上有差异,在植物的生活型上亦有差异;⑥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低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该群落种子传播单一性有关.探讨了果实和种子对群落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种子形态特征与营养成分的地理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米槠天然分布区13个种源357个单株的种子,测定种子表型(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体积、表面积和千粒质量)及其营养成分(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米槠种子6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江西定南(JXDN)的种子长、宽、体积、表面积及千粒质量均最大,且与其他种源差异显著;而安徽祁门(AHQM)的千粒质量最小,仅为江西定南的66.23%,且种子长、宽、体积、表面积均较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1.80%和21.76%,而且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种源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种源间相差很大,存在丰富的变异,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06%和30.62%。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8.15%,种源内变异是其表型特征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淀粉含量与千粒质量和种子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长和...  相似文献   

15.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南部和西部种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大小明显高于分布区北部和东部种源。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毛红椿种实大小的主要因素。毛红椿的苗高和地径在不同种源间有显著差异,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毛红椿种源的地径生长与产地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源地径的变异模式为纬度渐变型。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可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陕西夏播玉米田叶螨有 3种 ,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为优势种 ,年发生 12~ 13代 ,以雌成螨越冬 ,6月下~ 7月初迁入夏播玉米田 ,7月中— 8月下是为害高峰及防治的关键时期 .发生为害面积约 2 5万hm2 ,减产 10 %~ 2 0 % .繁殖力强、食料条件优越是叶螨暴发的根本原因 ;整体防治不重视 ,抗药性强 ,自然天敌控制弱等是大面积暴发的主要因素 .清除田间杂草 ,区域联片种植、培肥地力、促进玉米发育、结合追肥根施药剂及轮换用药等是综合治理抗性叶螨的重要技术措施 .  相似文献   

17.
籽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内蒙古地区栽培的四个籽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果实鲜重、体积、横纵径、果柄的长与粗和果实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果实干物率的定期观测与分析,明确了籽瓜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蒙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蒙山有野生种子植物107科,426属、764种、60变种、4亚种、4变型;植物区系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优势现象明显,具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性质。与相邻种子植物区系比较,蒙山种子植物区系与泰山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与崂山、云台山、千山依次递减,与芦芽山和大青山则具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ENSO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最近几年我国学者在ENSO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夏季风时降水的影响分析ENSO对夏季降水的作用,结合1997-1998年的ENSO现象,对前人的理论和统计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除了ENSO发生的时间、区域、强度外,其增长和衰减率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找出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的规律,为未来进行亚丁湾地区气象水文预报打下良好基础,依据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实时及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的特点及气象水文预报的关键点。结果表明:亚丁湾地区春夏季的降水十分稀少,能见度较好;春夏季气象水文预报的重点是风浪的变化,而风浪的变化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且在4月份存在明显的转折,即由4月份之前较弱的东北季风转为较强的西南季风,并使得亚丁湾不同区域的风浪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