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这些天来,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已有三万余人前来悼念钱伟长先生;社会上,各方人士以各种方式在表示对这位科技伟人离世的悲恸. 一位大学校长的辞世在世间引起这样大的震撼,说明钱伟长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说明他的精神感人至深!此刻,我想说的是,老校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怎样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认为,最好的行动是传承他的伟大精神,倾情奉献,实现他的遗愿!什么是钱伟长精神?可以归纳为6个字:爱国,执着,坦荡.钱校长是彻底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漫长人生的红线. 他在人生抉择的六个关口,他都以爱国主义为准绳毫不犹豫地做了正确的选择. 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他的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从未改变. ``反右'之后的26年,他承受了各种屈辱和磨难,但报国之情矢志不渝.1980年代初,国内盛传钱伟长已移居国外,钱先生一笑置之,他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我要是有这个想法,1946年就不会回来. 我是中国人,决不会离开哺育我成长的伟大的祖国.我的岗位在这里!'有人问起这些年他对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想法,他说:``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你能说母亲错打你几下屁股,你就记恨了吗?天下没这个事情. 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就应当是永恒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所以,我们要慰籍老人家的在天之灵,首先要像钱先生那样,成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6.
7.
钱伟长先生逝世了, 人们说他是教育家、应用数学与力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为了纪念这位我国力学界的领军人物. 这里大略谈一谈他在我国力学事业上的贡献.力学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所起的作用, 我想力学界的朋友是不言而喻的. 但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独立的力学研究和教学. 早先的力学研究和教学都是大学工科、数学、物理系科的教员在教学之余开展的研究工作. 最早在国内从事力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只有两名, 一名是当年清华大学的物理系的教授周培源, 还有一位就是周培源曾经教过的学生钱伟长. 所以他们两位和后来归国的钱学森和郭永怀一起被称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简洁地回顾了钱伟长先生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 并简要地介绍了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 包括板壳统一内禀理论, 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求解-摄动法和奇异摄动法, 环壳方程的一般解, 广义变分原理及其应用, 以及先生对于理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贡献等. 相似文献
9.
钱伟长先生对力学和应用数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缅怀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钱伟长先生,该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他在力学和应用数学的若干重要方面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主要包括在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弹性圆薄板大挠度理论、环壳理论及其应用、广义变分原理及在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奇异摄动理论、理性力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还回顾了他在发展我国力学事业和培养我国力学人才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近代力学、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国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 钱学森学术思想富于前瞻性和创造性,着眼点极具战略性, 其学术成就既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显示了超凡的智慧, 处处展现着他倡导的技术科学所特有的风格.钱老思考和研究的视野横跨了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发展,曾先后提出``技术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创新概念.钱学森先生的不幸逝世, 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在沉痛哀悼钱老之际, 为了继承钱老的遗志,大力弘扬钱学森学术思想, 特出版本专辑. 在此专辑中,本刊特将过去曾经启迪过许多青年学子,但是未用中文发表过的钱老在1947年为国内几所大学所做的经典演讲``工程和工程科学'译成中文刊出,供力学界同仁, 特别是当代青年们学习.为了能更深刻地领会钱老的学术思想,我们特邀了钱老60年前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先生撰写了回顾钱学森先生居留国外时期对力学的贡献的文章,以期帮助大家深入认识钱先生的科学贡献.本刊还发表了钱老当年的学生、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吴耀祖先生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李家春院士的深情缅怀文章.钱老生前对于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的开拓曾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能够实现钱老的遗愿,本刊特邀崔尔杰院士、姜宗林研究员和孟庆国研究员主编了``近空间飞行器中的重大力学问题'专题综述论文8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王仁先生是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教育家,他为我国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将力学与地质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先驱者.
王仁先生的科学研究涉及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里,他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除了科学研究外,王仁先生为我国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学科建设也付出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