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国威 《力学进展》2008,38(2):253-355
近年来,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在坚持固体与流体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和规律的学术方向下,突出了多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的研究.这既与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对多时空尺度演化和斑图的非线性科学问题的重视相互呼应,又反映了LNM在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的交叉点上长期探索所形成的发展特点.实际上,多个时间/空间尺度非线性耦合的行为,是非线性复杂系统中至今尚未阐明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顾元宪 《力学进展》2003,33(2):281-282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滨海之城大连,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6月经国家计委确认, 1991年启动建设, 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力学进展》2003,33(2):282-283
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西南地区,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是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解决高坝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大水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应用目标是我国待建的一大批高坝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的学科领域以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为主,包含2个博士学科点及水利土木博士后流动站,下设高速水力学、河流泥沙工程学、环境水力学、高坝大库水资源综合利用与防灾、现代流体量测与控制5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梁燕 《力学进展》2005,35(2):299-299
北京大学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著名科学家、国际湍流模式理论奠基人周培源先生的支持与倡导下,于1995年底通过科技部验收而正式成立的.实验室成立以来,继承和发扬了长期积累的学科优势,在科学研究、基础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精耕细作,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湍流研究的中心,并在国际湍流界具有一定影响.实验室顺应非线性科学与复杂系统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湍流问题逐步纳入到复杂系统这一更高层次的研究领域中去,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实验室更名为“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梁彬 《力学进展》1998,28(2):286-287
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动态梁彬北京大学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着眼于湍流发生发展的机制,从理论、计算和实验方面进行研究.实验室也兼顾应用基础研究,在环境流体力学、大气边界层模拟和风工程研...   相似文献   

7.
黄晨光 《力学进展》2003,33(2):279-281
2002年是力学所整体进入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第二年,对力学所科研人员而言,这是十分充实的一年.力学所在中科院新时期办院方针的指引下,锐意进取,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杨晓昕 《力学进展》2007,37(2):311-315
1 实验室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后被批准正式对国内外开放.1994年、1997年和2003年3次通过了国家计委/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赵亚溥  宋凡 《力学进展》2001,31(2):309-312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6月的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1995年国家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基础上,经专家组论证和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的推荐,国家科学技术部于 1999年10月批准进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2001年4月10日 LNM通过了专家组的建设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 “该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对研究目标进一步进行了凝练,在保持原来研究特色的基础上,近期突出纳米/微米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纳/微电子机械系…  相似文献   

10.
范伶俐  柳朝晖 《力学进展》2006,36(2):310-31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改变.煤炭的利用效率不高以及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和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是为了应运国家的这种需要,1988年由国家直接投资建设,199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属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实验室自开放以来,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  相似文献   

11.
顾元宪  徐新生 《力学进展》1998,28(2):279-281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介绍顾元宪徐新生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拥有CRAYS/MP小巨型机和SGI图形工作站等计算机系统,以及MTS...   相似文献   

12.
孟光 《力学进展》2006,36(2):312-313
1 实验室概况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 tory of Vibration,Shock and Noise)在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支持下,于1988年底开始立项筹建,1995 年9月正式建成,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运行.目前,钟掘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光教授任实验室主任,有固定人员38 名(其中长江学者3名、正高职称研究人员22名),客座研究人员30名,研究生及博士后130余名,实验室现有实  相似文献   

13.
王暄 《力学进展》2007,37(2):309-310
2006年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Modelling for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院方向性项目等的资助下, 在天气气候动力学、气候模式发展、可预报性研究、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研究和计算地球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武金瑛 《力学进展》2006,36(2):314-316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第2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可行性论证,1989年6月经国家计委确认,1991年启动建设,1995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的任务是:面向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大结构工程,以力学和计算科学为学科基础,主要研究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计算中的科学问题、关键算法、软件技术以及它们在  相似文献   

15.
朱芙英 《力学进展》2009,39(2):249-250
微重力科学是应运载人航天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孕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黄晨光 《力学进展》2006,36(2):307-309
2005年,力学所经历了几件大事:一是完成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的总结和创新三期筹划,并顺利通过了现场评估,为进入2006年开始的创新三期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成功举办了“庆祝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暨钱学森回国50周年大会”;三是在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我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被评为数理科学“良好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姜宗林 《力学进展》2011,41(3):377-378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Temperature Gas Dynamics, LHD)以空天科技发展为主要背景,致力于高温气体动力学的基础学科研究,以支撑我国高超声速技术发展的需求.LHD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钱学森和郭永怀先生建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气动科研力量和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作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1994年. 十几年来,在俞鸿儒院士的指导下, LHD以创新求发展,逐步建设成为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装备配套的高温气体动力学开放研究基地.1998年、2004年和2005年,LHD先后多次以优良成绩通过中国科学院或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特别是在2009年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在20个数理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中取得了排名第一的优秀成绩.   相似文献   

18.
姜宗林 《力学进展》2008,38(2):150-252
在钱学森先生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高温气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相关研究进展曾经为发展我国``两弹一星'和神州飞船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钱学森先生创立的气动研究队伍和科研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于1994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钱学森先生倡导的技术科学理念,按照中国科学院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办院方针,面向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需求,研究高温、高超声速条件下,具有分子内态变化介质流动的高温气体动力学前沿学科问题.通过不断提出新方法、新概念、新技术,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高温气体动力学的学科发展.近年来,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团队,86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项目的支持下,实验室在高焓高超声速气体流动规律、高超声速推进方法、稀薄气体非平衡流动、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理论与优化等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在促进高超声速流动模拟实验、高超声速推进、气动热预测与防护、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优化设计等重大关键技术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室概况 本实验室于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投资建设,主要支撑学科为力学,其中:固体力学为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由王铁军教授和杜善义院士担任.实验室总体定位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重大装备、国家安全、交叉边缘及其它领域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强调理论、方法与技术创新.主要研究方向为:(1)固体变形与强度理论;(2)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3)超轻多功能结构及多场耦合;(4)结构安全与监检测.  相似文献   

20.
唐涛  马慧茹 《力学进展》2009,39(2):251-252
1 实验室概况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备于2005年,2006年5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2月通过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2008年底,实验室开始以实体化方式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