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核分子振转模型,解释了~(12)C+~(12)C反应系统的中间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2.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π-20Ne elastic scattering at intermediate energy basing on the α+16O model of the20Ne nucleus and in the framework of Glauber multiple scattering theory.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pion elastic scattering on the neighboring 4N-type nuclei is obtained without any free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pion elastic scattering on12C,16O,24Mg,and28Si nuclei, the difractive patterns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dips and peaks in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π-20Ne elastic scattering are reasonably predicted by the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3.
16O(16O, 12C)20Ne反应微分截面中的振荡结构在核分子轨道理论框架下, 基于由共价道到离子道的α转移机制得到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能量高达72MeV的~(12)C轰击~(115)In(Z=49)的反应中,使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8Be和α转移的余核碘(Z=53)和锑(Z=51)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和角分布.用简单的运动学方法分析了余核角分布后指出,碘同位素来自三种不同的反应机制,即复合核蒸发α,强阻尼的非完全熔合以及不完全动量转移的裂开-熔合过程.在入射能量约70MeV时,后两个过程(或统称为~8Be转移)的截面为100多毫巴,显著大于根据锑同位素截面导出的大约17毫巴的α转移反应截面.实验结果和类似反应中测量出射α粒子得到的结论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5.
对轰击能在5.3MeV/A以下的~(16)O+~(27)Al系统产生的准弹和深部非弹反应作了较细致的研究.给出了反应产物的能谱、角分布、电荷分布及E-θ平面上的(d~3σ/dEdΩdZ)等高图,并分析了它们随轰击能量的演交过程.讨论了作为轰击能量的函数,准弹和深部非弹是如何竞争的.也讨论了轻系统中能量和质量弛豫过程的特征及核结构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E_1=36.5 MeV至69.4 MeV八个入射能量下的~(12)C轰击~(64)Ni引起的核反应.使用△E-E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角分布随着入射能量的升高由擦边角成峰变成为前角成蜂,中间呈现过渡形态.入射能量较低时,截面随入射能量的升高而增加的速率较慢,能量较高时增加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7.
16O(α,γ)20Ne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前16O(α ,γ) 2 0 Ne反应的实验研究工作 ,并对2 0 Na β+—→2 0 N →16O +α的β+ 缓发衰变α能谱的相对强度值同文献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低能激发能级、共振强度及其对共振截面的贡献、S因子的理论研究.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16 O(α,γ) 20 Ne reaction is reviewed. The energy spectrum of β + delay α decay were measured through the 20 Naβ +-→ 20 Ne *→ 16 O+α process, and the relative densities of α decay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 results. The low excitation energy levels, resonance strength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resonance crosses s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we have calculated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direct capture reaction.......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用于处理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转移反应的Goldfarb-Buttle方法推广到多粒子转移反应。计算了~(12)C(~7Li,t)~(16)O和~(20)Ne(d,~6Li)~(16)O反应,用了~(16)O的全相干波函数,考虑了某些反冲因素,并将结果与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最近Yanabu及Baldeweg等对C~12(d,a_0)B~(10)反应的微分截面作了系统的测量,侧量结果表现出明显的直接反应特征,我们的初步分析也证实了向后峯可用重粒子剥裂机构解释。不过Austern认为向后峯也许不一定要用重粒子剥裂机构解释,只要考虑扭曲效应就行了,并认为1962年以前的一切有关重粒子剥裂的分析几乎都是错误的。Ed-wards已从理论上回答了此质难,他的分析表明,至少对于轻核,重粒子剥裂是存在的,62年以前所用的平面波玻恩近似也还是一个正确的近似。最近Honda等对O~16(d,a),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和Ca~(40)(d,p)Ca~(41)两个基态反应质子群在六个角度上的极化值。在C~(12)的反应中,小角区的结果和前人的工作相近,和半经典符号规则j_n=l_n±1/2,P=(±)一致。θ_L=115°的数据是前人没有测量过的,我们得到P=0.529±0.068,在Ca~(40)的反应中,小角区数据的符号也和半经典符号规则一致,和Немeц及Boschitz的实验结果相同,而和Hird,Takeda及Bercaw的实验结果相反,看来这是由于入射能量不一样所致。因为在这些实验中,三个较高入射能量和三个较低入射能量的结果,都分别有一致的符号,把已发表的极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半经典符号规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者,可能找出一个修改后的符号规律,以供核能谱学应用。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看到,随着氘核能量的增加,极化角分布的图形似乎有向小角区移动的趋势,这可能是直接反应的一个特性。关于截面和极化角分布间的位置对应关系,我们认为,截面角分布的极小,除了可对应于极化的变号以外,还可能对应于极化绝对值的极大,截面角分布的极大也可能对应于极化的变号,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用粗糙的扭曲波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及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群的角分布和微分截面。氘核能量为13.3MeV,对C~(12)和Ca~(40)的反应,其测量角度范围分别为3°—167°和10°—164°,每隔2.5°或5°测量一点,其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这两群质子,在主削裂峯附近的实验点和用简单Butler理论算得的理论角分布曲线都符合得相当好;理论计算数据对实验数据在主峯处归一;由此而定得的核能级参数与前人所得到的是一致的。(2)大角度区的实验截面数值没有减小到象Butler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小,并有非常明显的次极大出现,其位置与Butler理论所预言的不一致;这些特点可以用扭曲波理论来解释,非氘核削裂机制也可能有部分贡献。(3)在C~(12)(d,p)C~(13)反应中,前角度区的截面有很大下降,而后角区则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现象都和Butler理论不一致;然而,这也可以用扭曲波来解释。(4)用主峯处的截面和Butler理论算得的基态的约化宽度,对C~(12)(d,p)C~(13)和Ca~(40)(d,p)Ca~(41)反应分别为r~2=0.17和0.041;用扭曲波理论计算时,则得到较大的r~2值,后者更接近于单粒子模型所预言的数值,基于上面这些事实,对本实验的数据使用扭曲波理论来进行分析似乎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中子非弹性散射测量旋声晶体高对称方向的横声学支声子色散曲线的劈裂,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同构异质晶体Bi_(12)GeO_(20)和Bi_(12)SiO_(20)的旋声特性。值得注意的是,沿〈111〉方向传播的左旋、右旋圆偏振声子具有不同的衰减。其中传播速度快的圆偏振声子衰减较大,该结论为这两种晶体所证实,这是在晶体旋声性研究中首次观察到的现象。实验还直接确定了衰减较大的这支声子的寿命约为2×10~(-11)S。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位置灵敏的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入射能量为50—90MeV范围内的~(16)O+~(12)C反应全熔合截面,发现全熔合激发函数是不平滑的,存在着一些结构,其峰位约在26.0,31.0和36.4MeV。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用△E-E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84.5 MeV及62.0MeV~(16)O轰击~(27)Al产生的α粒子,得到了α粒子的发射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d~2σ/(dE·dΩ)等高图及核温度随发射角的变化.对产生α粒子的直接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奇奇核U~(B)(6)U~(v)(12)U~(π)(4)动力学对称性的SO(6)极限情形.除计算能谱外,对体系的波函数、E(2)电磁跃迁几率和单粒子转移反应强度都进行了计算,并得到相应精确解.最后就_(79)~(198)Au_(119)和_(77)~(188)Ir_(111)两核的实验能谱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了两碰撞核间核子结团的转移机制,解释了象~(16)O ~(24)Mg和~(20)Ne ~(24)Mg这样一些4N核间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后角振荡上升的反常现象.在原子核分子轨道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将交换势的强度作为唯一的可调参数,数值计算较自然地拟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利用扭曲波冲量近似(DWIA),计算了实验室系下入射能量为101.5MeV的敲出反应16O(p,pα)12C和实验室系下入射能量分别为90MeV和140MeV的敲出反应16O(α,2α)12C.得到的反应截面和谱因子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比用壳模型的结果有了一定的改进,表明独立α集团模型能较好地描述α集团敲出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用α-γ符合测量方法,对72MeV的~(12)C离子轰击近球形靶~(124)Sn的(~(12)C,α×n)和(~(12)C,~8Be×n)反应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与前方角20°—50°发射的α粒子相关联的余核级联γ的平均γ多重性〈M_γ〉,据此推算出~(124)Sn核俘获~8Be和α反应的最可几初始轨道角动量分别是35.5((?))和39((?)),与全熔合临界角动量l_(cr)=34.4((?))之比近似等于1,甚至稍大于1.实验支持了大质量转移是发生在高角动量区的周边反应的观点,而与近期出现的初始l布局有赖于靶核形变程度及球形靶核系统的大质量转移是中心碰撞的论点相背悖.  相似文献   

19.
在4300~8000(?)波长范围研究了Bi_(12)GeO_(20)的旋光性和法拉第效应.分析表明,锗酸铋的旋光频散特性可以用Drude的分子旋光模型来描述.它的较强的法拉第效应使它有可能用于光学非互易器件或偏振旋转器中.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discuss whether or not the collective flows in heavy-ion collision at the Fermi energy can be taken as a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cluster configuration in light nuclei. In practice, within an extend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four α-clustering(linear chain, kite, square and tetrahedron)configurations of 160 are employed in the initialization, ~(16)O+~(16)O around the Fermi energy(40-60 MeV/nucleon)with impact parameter 1-3 fm are simulated, and the directed and elliptic flows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collective flows are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 α-clustering configurations, and the directed flow of free protons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initial cluster configuration than the elliptic flow. Nuclear reaction at the Fermi energy can be taken as a useful way to study cluster configuration in light nucl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