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采用乙醇提取法、酶法、索氏提取法从低次烟叶中制备浸膏,首先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3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浸膏中挥发性成分差异;其次通过测定DPPH·、ABTS+·、铁离子还原能力3个抗氧化指标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低次烟叶浸膏中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总糖含量的相关性;最后将3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浸膏添加在卷烟中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中酶法得率最高;经GC-MS分析,3种浸膏共检出了70种组分;3种浸膏均表现出体外抗氧化活性,醇提浸膏的清除效果最佳;在总酚、总黄酮、总糖的测定中,醇提浸膏中的含量更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酚类和黄酮类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有密切关系;3种浸膏对卷烟都有明显的增甜增香和降低刺激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硫酸和固态酸对大米草多糖水解的条件及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米草多糖水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最佳硫酸水解浓度为1.6mol·L^-1佳水解时间为4h,水解产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5.7%,最佳固态酸水解条件为90℃,4h,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2.0%.大米草多糖水解产物对仪.葡萄糖苷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佳硫酸水解浓度为0.6mol·L^-1佳水解时间为5h,水解产物对仪.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48.6%.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大米草多糖水解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大米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桑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HPLC法测定桑叶提取物中水解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先用甲醇-盐酸混合液(甲醇终浓度50%,盐酸终浓度2.0mol·L^-1)水解桑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成槲皮素和山萘酚,以HPLC法测定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63:37,体积分数),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84~26.8μg·mL^-1之间,山萘酚在0.44~14.2μ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和99.5%.该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桑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含量叶片最高,其它器官的含量很低;总绿原酸含量叶、根中的含量较高,其它器官也有一定的含量.3个不同海拔高度夏蜡梅叶片的总黄酮与总绿原酸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夏蜡梅7个居群叶片总黄酮含量在3.4979%~5.1779%,其中大雷山2个居群的含量高于临安居群,差异极显著;7个居群叶片总绿原酸含量变化范围为2.6991%~4.5873%,大雷山2个居群的含量也高于临安居群.不同居群叶片的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3)通径分析显示,影响夏蜡梅叶片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因子为氮、有机质和C/N.(4)聚类分析结果为大雷山是夏蜡梅叶片高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适生区域.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HPLC/MS)分离鉴定了绿茶、红茶和咖啡中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如酚类(儿茶素、绿原酸等)、生物碱类(咖啡因等),并对上述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表明:进样量20μL,流速200μL·min^-1条件下,用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进行梯度洗脱,能有效分离相关组分;各饮品中咖啡因的含量依次为绿茶〉咖啡〉红茶.同时用TEAC法测定和比较了各饮料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11种柑橘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柑橘品种果汁中的总酚、总黄酮、Vc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性,探讨抗氧化主导作用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血橙的总酚、Vc含量最高,分别为0.76 mg·m L-1和65.48 mg·100g-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效果最好,分别为45.87%和89.51%.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柑橘果汁中总酚、总黄酮、Vc含量均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其中Vc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柑橘果汁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Vc直接正效应表现,而总酚、总黄酮均通过Vc的间接效应表现.  相似文献   

7.
紫心甘薯多糖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紫心甘薯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以不同剂量的紫心甘薯多糖200、400、800 mg.(kg.d)-1分别给予小鼠灌胃,设立对照组,连续10 d作预处理,腹腔注射0.1%的CCl410 ml.kg-1建立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酶活力、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含量,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并进一步观察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紫心甘薯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地抑制血清中ALT、AST、LDH、TBIL的升高和TP的下降,降低肝脏中MDA的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和GSH活性,减轻CCl4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紫心甘薯多糖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提取分离技术对诃子进行抗嗜水气单胞茵活性成分分离追踪,并对诃子的抗菌活性单体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显示,诃子的抗嗜水气单胞茵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浓度为4mg·L^-1时,抑茵圈直径为18mm.活性部位经多次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白色针状晶体.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8mg-L^-1和5.6mg·L^-1.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活性单体对鲫鱼的96h半致死浓度为220.7mg·L^-1,其安全浓度为85.2mg·L^-1,但其化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企业提供螺旋藻干粉灭菌前菌落总数远超国家标准(≤1×104 cfu·g-1),可能严重限制其国内外消费及出口应用的问题。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及非热效应杀灭螺旋藻干粉中的微生物,探索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量及作用面积等因素对螺旋藻干粉灭菌效果的影响,结合微波灭菌前后螺旋藻干粉色泽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螺旋藻干粉的最佳微波灭菌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灭菌技术对螺旋藻干粉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其最佳灭菌条件为微波功率750 W、样品15 g、处理3 min和接触面积7×7 cm2时,该条件处理下螺旋藻干粉菌落总数由1.25×104 cfu·g-1降低至2.5×103 cfu·g-1;灭菌前后粉末的颜色无显著性变化。该条件下灭菌前后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10.37±0.56和9.74±0.15(750 W)、9.53±0.44(900 W)。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人工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淋巴和肌肉中甲基法尼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向淋巴或冷冻干燥后的肌肉样品中加入十九烷酸甲酯作为定量内标物,淋巴中加入0.9%NaCl和乙腈后用正己烷提取;肌肉冷冻干燥后用正己烷提取,浓缩定容后用EI源在SIM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基法尼酯与内标物十九烷酸甲酯在SPB—1柱上得到良好的分离,方法在5.00~200.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5,方法的最低检测限3.27pg.淋巴和肌肉中甲基法尼酯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95.32%和88.37%,标准相对偏差分别为5.71%和7.94%.对采自浙江宁波象山港养殖三疣梭子蟹进行分析测定,甲基法尼酯在血清中含量在15.11~145.23ng·mL^-1。范围内,而肌肉中则在3.23~10.32ng·g^-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种集紫薯的营养保健功能和乳酸菌发酵优势为一体的新型功能性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 以紫薯为原料, 通过打浆液化、糖化、接种发酵等系列处理并比较最适的操作条件, 最后优化了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 其紫薯液化的最佳用酶量为0.4%、最适pH7.5、最适时间70min、最适温度55℃; 糖化最佳条件为用酶量55U?100mL-1, pH 4.0, 糖化时间90min, 温度60℃. 采用优化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发酵接种量为9%, 发酵时间为29h. 最后得到一种新型的风味好、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生物发酵法获取高产量、高活性的琼脂糖酶, 以海洋细菌Brevundimonas sp.为实验菌株, 首先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 然后用部分析因试验设计方法选出2个显著因子热休克时间和发酵时间, 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最后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 从该模型可获得适宜发酵条件: 接种量1.5%, 热休克时间31s, 初始pH 7.5, 摇床转速120r·min-1, 发酵时间28.4h, 发酵温度23.5℃. 发酵条件优化后可产最大酶活502.2U·mL-1, 产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13.
杜仲叶中总黄酮的醇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实验中, 单因素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趋势,并以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条件,即以12倍量的50% 乙醇,在80 ℃条件下回流提取60 min,重复提取一次,总黄酮得率达3.08%,占固体提取物的31.9%,得率稳定、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镉污染土种植水稻秸秆为原料, 通过500℃不同时间(10~720min)处理制备秸秆热解产物(生物炭和秸秆灰), 测定产物中镉的含量及其溶出性. 结果表明, 水稻秸秆经热解处理后挥发镉总量的29.6%~48.4%; 样品产率随热解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单位质量生物炭和秸秆灰中镉含量为2.35~7.05mg·kg-1和15.0~16.4mg·kg-1, 分别是水稻秸秆中镉含量(0.948mg·kg-1)的2.5~7.4倍和15.8~17.3倍; 通过不同提取剂得到镉溶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0%~43.2%(采用0.01mol·L-1 CaCl2提取)、0%~44.3%(采用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28.8%~58.8%(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单次提取)、35.1%~98.4%(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样品中镉溶出率逐渐降低; 由于热解过程中镉的挥发和形态转变, 水稻秸秆转变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后镉的可溶出总量(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由0.933mg·kg-1降至0.223~0.384mg·kg-1, 表明受镉污染的水稻秸秆热解转化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可以有效缓解镉潜在的溶出风险.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筛选适合分离纯化红旱莲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是性能良好的红旱莲黄酮吸附剂,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样液初始浓度3.5mg.mL-1,样液pH 6.0,吸附温度35℃;最佳解吸条件为解吸乙醇体积分数60%,解吸液料比101(60%乙醇溶液大孔吸附树脂,mL.g-1)。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南美白对虾相关病原核酸快速、便捷提取,并实现原材料国产化,降低成本,建立了一种基于国产磁珠的核酸快速提取方法(以下简称磁珠法).以携带虾肝肠胞虫的南美白对虾为实验样本,通过微流控芯片对3种磁珠提取的核酸进行测试,并对裂解液中盐酸胍浓度及洗涤液2中乙醇浓度进行了优化.通过优选实验确定:奥润磁珠提取效果优于其他两种磁珠;裂解液中盐酸胍的最佳浓度为4 mol·L-1;洗涤液2中乙醇的最佳质量分数为75%.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优化后的磁珠法核酸提取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特异性及抗干扰能力等技术性能.结果显示:稀释104倍后的低浓度病原核酸仍保持较好的扩增效果,变异系数为2.03%,表明建立的磁珠法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灵敏度高,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本文建立的磁珠法可实现快捷、通用、高纯度、低成本的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原的核酸提取.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 脉冲安培检测器联用技术,研究了牛蒡多糖组分的检测方法和条件.以牛蒡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牛蒡粗多糖,并对其工艺进行探讨.牛蒡粗多糖经超声波酸水解处理后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其最佳色谱条件为:以12 mmol·L-1 NaOH溶液为淋洗液,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Carbo PaC PA10(250 mm×4 mm i. d.)为分析柱,进样量25 μL.结果表明,牛蒡多糖中主要含有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各种单糖组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能很好地分离和准确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龙眼愈伤组织中单宁的提取率,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基于乙醇浓度(A)、超声波功率(B)与提取时间(C) 3个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建立了龙眼愈伤组织单宁提取工艺。 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愈伤组织中单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1%、超声波功率140 W,提取时间54 min,提取温度60 ℃,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量为7.53 mg·g-1。  相似文献   

19.
以加工杏浓缩浆副产品-杏渣为原料提取色素,对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渣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410nm,最适宜的提取剂为乙醇,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剂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2.5h,提取温度为70℃.该色素耐光、耐热性好、抗氧化性、抗还原性较强,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蔗糖、葡萄糖、苯甲酸钠、Vc以及金属离子Fe^3+、Mg^2+、Al^3+、Ca^2+、Cu^2+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而食盐和柠檬酸对该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