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单模光纤弯曲损耗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了弯曲半径从1.7mm到5.8mm,波长从1520nm到1565nm范围内单模光纤弯曲损耗的测试结果。观察到了弯曲损耗呈震荡变化、随着弯曲半径的增加损耗减小,振幅减小,随着波长的增加损耗增加、振幅增大的现象。并利用光纤的耦合模理论对单模光纤弯曲损耗震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随着光纤到户网络的逐渐普及,弯曲不敏感光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下陷层辅助弯曲不敏感光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带有下陷层的弯曲不敏感光纤中,下陷层的折射率差、下陷层的宽度以及下陷层至芯层的距离是影响弯曲损耗的三个重要参数。结合上述三个参数,系统研究了光纤半径以及涂覆层折射率对弯曲损耗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光纤半径可以有效降低弯曲损耗;在特定的弯曲半径下,当涂覆层折射率增大时可以有效减小光纤的弯曲损耗。这些结论对弯曲不敏感光纤的设计及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光纤的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及其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光纤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的机理,并分别用D.Marcuse和Jeunhumme给出的公式总结两种损耗的算法,最后简要介绍这两种损耗在实际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光纤弯曲损耗的研究与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光纤弯曲损耗的理论入手,重点介绍了光纤弯曲损耗的计算以及弯曲损耗与截止波长、高功率激光注入、光纤寿命等因素的关系,针对弯曲不敏感光纤(G.657)和其他普通单模光纤(G.65x)进行了弯曲损耗的对比测试,以期为光纤接入网的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低损耗孔助光纤弯曲性能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佘雨来  周德俭  陈小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9):918006-0918006(7)
建立了弯曲光纤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初始光纤弯曲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其弯曲损耗,有效模场面积和连接损耗;选取芯层到下陷层距离b,下陷层宽度c,下陷层深度t,空气孔孔径r为设计变量,以弯曲损耗和连接损耗最小为目标,利用正交试验和灰度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光纤弯曲性能进行了多因素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光纤弯曲损耗从0.127 8 dB/m减小到1.749 810-4 dB/m;有效模场面积从94.741 m2减小到82.37 m2;连接损耗由0.174 3 dB减小到5.80510-4 dB。与标准单模光纤对比发现,新型光纤在弯曲半径为3 mm的情况下,有效模场面积从209.21 m2减小到82.3 m2,连接损耗从7.535 8 dB减小到5.80510-4 dB,大大地降低了光纤的连接损耗。新型光纤在小半径弯曲情况下,也能保证系统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军 《电信技术》2002,(11):63-63
1弯曲损耗法原理弯曲损耗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光纤的弯曲损耗在1550nm波长上有较大的敏感。实验室测得的光纤弯曲损耗数据见表1。表1实验室测得的光纤弯曲损耗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弯曲损耗会随着弯曲半径的减小而急剧增大,直至无法测出。因此,当给某根光纤制造一个微弯时,OTDR所测得的曲线上就会在相应位置出现大台阶,这时就可以容易地判断出该光纤了。2弯曲损耗法识别光纤弯曲损耗法识别光纤的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其实现方法如下。(1)在局端按照光纤编号找出待割接或掏接的光纤,使用OTDR进行…  相似文献   

8.
9.
10.
光纤在传输损耗和抗电磁干扰有优势,但在实际传输介质中经常会出现光纤在一定范围内的弯曲而改变光路,因此,光纤的弯曲损耗及相关的物理现象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光纤传输质量受光纤损耗的影响,分析与测试光纤的损耗对实际应用有参考价值。由于光纤弯曲改变了传导模的形式,使光信号在弯曲部分产生了辐射损耗,信号传输距离和接收灵敏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光纤弯曲损耗随弯曲半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光纤弯曲对不同波长的光损耗不同,因此在通信传输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变电站高压容性设备介质损耗在线监测系统的电压、电流异地采集,将导致采集同步性难以保证且数据传输量大的问题,巧妙借用交流220 V电压作为参考相位,电流、电压监测终端分别计算出容性设备的电流、电压与参考相位的相位关系,作为中间结果上送主站,由主站计算出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形成需求报表等。避免了电流、电压采集难以同步的问题,可大幅降低系统成本和传输数据量,由于各终端分散计算,从而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单边固支板结构弯矩光纤光栅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飞行过程中,机翼结构会受到不同外力作用而产生变形。作为内力矩的一种,弯矩大小与结构受力和变形量有关。因此,针对变形状态下的弯矩测量对于飞行器状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等宽、等厚、等截面的单边固支板结构作为机翼的简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弯矩测量方法,推导得到板结构在弯曲变形情况下的应变-弯矩转换方程。通过构建单边固支板结构光纤监测系统,实现对不同载荷下板结构关键位置的弯矩测量,单点加载、多点加载与均布加载方式下均方根误差分别约为0.883、0.825、0.689。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Y分支光波导的弯曲损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损耗S型弯曲Y分支的分析与设计,分别用弯曲损耗理论和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分析了两种不同的S型弯曲Y分支的损耗特性,比较了不同的波导宽度、分支间距和分支张角对波导输出损耗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组最优化的Y分支波导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采用少模阶跃光纤与单模光纤连接的方法,实现低弯曲损耗传输的新型光纤通信系统。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在模场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少模光纤纤芯半径与折射率差的关系,以及不同参数下光纤的弯曲损耗;采用光束传播法计算了少模光纤的各种模式与普通单模光纤的基模的连接损耗。证明了采用少模光纤可以利用模式间的正交性实现有效的单模传输,并具有低的弯曲损耗和连接损耗。  相似文献   

15.
从SNMP管理模型出发,介绍基于SNMP的光缆传输设备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组成,并具体论述如何实现对光缆传输设备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球物理勘探过程中检波器易受外界干扰,灵敏度低,测量范围小以及检波器材料的缺陷导致勘察质量不高等诸多缺点,在详细分析了光纤光栅匹配解调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出基于匹配光纤光栅解调技术和嵌入式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先进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的振动检测仪,并设计出新型传感探头,实现了低频振动信号的实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频带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高压监测系统中的实时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纤传输的监测信号处理系统,监测信号通过高速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后,通过光发射模块变成光数字信号,用光纤作为传输通道,传到目的地后再由光接收模拟把数字光信号变换成数字电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后恢复成模拟的监测信号。经过模拟验证后发现这个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失真小、系统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常规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由于测量时接触皮肤,因此舒适感差、个体依从性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基于生理的微弱运动可致光纤微弯曲变形进而致光强度发生变化的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基于光纤传感的生理参数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光探测器自适应地检测细小的光强变化获得心冲击图(BCG)信号,利用信号处理算法获取心率、呼吸率和体动等信息;把光纤嵌入床垫或坐垫设计为三明治结构,既保护了光纤又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蛇形返折走线将光纤均匀地分布在垫子中间,使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通过多家医院临床标准方法对比测试可得在95%的置信区间(±1.96SD)内该系统心率均值误差为–0.26±2.80次/min,与标准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9984;呼吸率均值误差为0.41±1.49次/min,与标准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9971。实验表明,研制的系统可在零负荷的状态下无感进行生理参数测量,在健康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前,越来越多的光纤光缆在世界各地投入使用.由于对光纤涂覆层的性能不够了解,一些光缆安装人员在光缆安装或光纤连接之前将光缆和光纤长时间浸泡在乙醇类的溶剂中,以节省清洁时间.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测试技术,如剥离力、In-situ模量、动态疲劳值以及In-situ动态机械分析等的分析,证明了乙醇类溶剂对光纤以及光缆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Opticalfibersandintegratedopticalwaveguideshavebeenusedinmanyareassuchastelecommuni cations,sensortechnology ,spectroscopyandmedicine[1 ] .Asiswellknown ,thetotalreflectionwillhappenwhentheangleoftheincidentlightattheinterfaceoftwokindsof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