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有关螺线管的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分析和人们已经作过的实验的观察,发现了有关理论与实际不符合。并且为此进行了小磁针自由振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传统的螺线管管内端口处的磁感应强度等于中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一半的结论有同题。  相似文献   

2.
黄海  卜胜利 《应用光学》2004,25(4):14-17
介绍磁致旋光效应和磁光玻璃磁致旋光效应的机理。对ZF1、ZF6磁光玻璃的磁致旋光效应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偏振面旋转角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计算出波长不变情况下不同磁感应强度的费尔德常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与理论预期值进行了比较.发现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分别考虑及不考虑直流通电圆形线圈的径向宽度和纵向厚度,推导出两种情况下该线圈沿径向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公式.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获得的分布公式进行数值积分,得到理论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数据.为了考察理论值的正确性,通过设计自制圆形线圈,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考虑径向宽度和纵向厚度的影响时,磁感应强度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较小.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考察直流通电圆形线圈沿径向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既能消除电磁感应法测交变磁场实验中磁场分布的系统误差,还可加强学生对电磁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提高电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压和磁感应强度传感器定量验证了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与磁感应强度的线性关系,体现了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超高速弹丸碰撞靶板产生等离子体诱生的磁场,引用已有关于激光产生等离子体的磁场理论,结合麦克斯韦方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诱生磁场的1维理论模型。基于已有关于超高速正碰撞产生半球状等离子体云诱生磁场的偏微分方程,建立了柱坐标系下超高速斜碰撞产生部分椭球状等离子体云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感应线圈进行了磁感应强度的实验测量,实验结果与模型预言表明,该模型可近似地描述超高速斜碰撞产生等离子体诱生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冲击法测量磁感应强度实验的基本原理,利用当今成熟的V/F变换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实现了对电压积分的测量,解决了冲击法测量磁感应强度实验的数字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设计制作的基于AVR单片机的亥姆霍兹线圈磁感应强度分布测量装置。单片机统一协调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步进电机和丝杆控制霍尔元件的移动,A/D芯片将霍尔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USB接口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计算磁感应强度,并画出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装置工作稳定,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符合较好,可用于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极坐标系,利用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出抛物线形状载流体在对称轴上任意点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同时利用数据计算软件Mathematica画出相应的B-yP图.此外,借助高灵敏度的毫特斯拉计进行实验测试,所得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的吻合程度相当理想,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中设计了"探究通电导线受磁场作用力的影响因素"实验.这一实验中演示实验不够直观,并且成功率低.文章基于DIS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磁感应强度综合演示实验仪,着重交代了实验仪器的制作方法与使用步骤,解决了安培力过小无法精确测量的问题.并且开发出了实验仪器的其他功能:验证左手安培定则,验证"磁生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磁传感器来测量载有电流的导体所激发的三维磁场。测量长直导体与不同半径圆环形导体在三个轴(Bx轴、By轴、Bz轴)方向上的磁感应强度。据实验结果显示,手机测得的磁感应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理论值较为一致。根据实验结果研究智能手机中磁传感器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对磁感应强度的测量精确度和测量范围,并分析影响精确度的因素。探究手机能否作为测量磁场的工具应用于学生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昂贵的实验设备进行磁场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11.
马汉军 《物理通报》2022,(2):114-116
针对探究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介绍了一种实验装置,该装置仅能进行定性探究,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实现定量探究,让实验更精准、更稳定,本着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更加信服的宗旨,制作了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高精度一体式安培力探究仪.文章阐述了该仪器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创新特点以及使用该仪器探究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2.
林辉庆 《物理通报》2021,(3):105-107,110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验测量证实,铁芯不闭合的变压器副线圈与原线圈的电压比之所以小于理想值,除了漏磁外,还有一个更隐蔽的原因,铁芯由于不闭合,其中的磁感应强度远小于闭合铁芯中的值,导致原线圈的自感减小,感抗产生的电压小于输入电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光声理论、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电子与多光子集团非线性Compton散射模型,研究了Compton散射对掺杂固体中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固体中发生电子与多光子集团之间的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时,在忽略光声转换效率的变化和基质晶格对介电函数贡献的情况下,耦合激光能量和磁感应强度是影响光声信号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耦合磁感应强度起主导作用。Compton散射使光声信号强度随耦合光的磁感应强度和能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能量与光声信号声压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但它相对于Compton散射前的曲线下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变电站接地网导体的实际埋设深度(埋深),通过对变电站接地网注入一定频率的励磁电流,利用电磁感应方法测量地表面两个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根据两个磁场与测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接地网导体的具体埋设深度.理论分析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设计研制了检测装置,实验室实验和站内现场试验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声理论、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电子与多光子集团非线性Compton散射模型,研究了Compton散射对掺杂固体中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固体中发生电子与多光子集团之间的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时,在忽略光声转换效率的变化和基质晶格对介电函数贡献的情况下,耦合激光能量和磁感应强度是影响光声信号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耦合磁感应强度起主导作用。Compton散射使光声信号强度随耦合光的磁感应强度和能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能量与光声信号声压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但它相对于Compton散射前的曲线下移。  相似文献   

16.
利用PASCO实验平台的磁感应强度测量传感器,测量了方形永磁体轴线处不同高度上的磁感应强度.然后根据磁悬浮陀螺稳定悬浮的条件和方形永磁体磁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确定陀螺稳定悬浮高度范围的一种简化方法.实验测量表明,所采用的简化方法能方便确定陀螺悬浮的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推导了无限长均匀薄板电流磁场的矢势和磁感应强度的解析式,将公式无量纲化,计算矢势和磁感应强度,画出中垂面上和板平面上矢势和磁感应强度曲线,并与直线电流磁场的矢势和磁感应强度进行比较,画出矢势和磁感应强度两个分量以及合磁场和方向曲面,画出了二维磁感应线,显示了磁感应强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巨磁电阻效应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该仪器可测量巨磁电阻阻值与磁感应强度关系,并与正常磁电阻、坡莫合金磁电阻特性进行比较,仪器还提供巨磁电阻传感器特性测量及系列应用实验供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19.
磁致塑性效应下的位错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桂荣  王宏明  李沛思  高雷章  彭琮翔  郑瑞 《物理学报》2015,64(14):148102-148102
基于磁致塑性效应探讨了磁场作用下位错受力和运动机制, 对磁场下的位错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选择氧化铝纳米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为实验对象, 在不同磁感应强度下(0–3 T范围)对试样进行磁场处理. 结果表明, 随着磁感应强度增加, 位错密度提高, 表现出塑性变形特征. 分析认为, 磁场力不足以驱动位错运动, 位错增殖诱因在于磁致塑性效应, 即磁场改变了顺磁性位错芯与障碍间自由基对中的电子自旋状态, 促使自由基对从强键结合单线态向弱键结合三重态转化, 位错穿越障碍时所需能量减小, 退钉扎趋势明显; 位错运动中的限速环节是位错在障碍处的停留, 磁场诱发的电子激发和原子重排速度很快, 表现出磁场作用的高效性. 磁场起作用的临界磁感应强度约为3 T, 低于3 T时磁场作用随磁场强度增加而变得明显, 高于3 T 后磁场效果会减小. 计算得到3 T 时位错运动速度是10-3 m/s, 位错线长度比未加磁场时增加两个数量级, 位移与磁感应强度平方和磁场作用时间成正比. 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磁场具有改善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羊勇  杨嘉  杨玉琦 《大学物理》2013,(1):42-45,56
根据电磁学理论和比吸收率SAR测量模型,简化手机电磁辐射测量方法,用手机近场辐射的磁感应强度值来衡量手机电磁辐射水平,通过对大量手机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磁感应强度值进行实验测量和数值分析,得到手机电磁辐射的一些规律,发现接通瞬间的手机辐射要比正常通话时的辐射强数倍,品牌手机的辐射相对要弱,移动时接打电话的手机辐射比静止时的强.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