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玻璃毛细管为样品池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光热折射光谱实验装置,选用狭缝取代针孔和采用探测束聚焦的检测方式,获得了较好的信噪比。测定铁一邻菲啉的检测下限为4.0×10-8mol/L,相当于4.0×10-6吸光度,并与其他光热测量结果相比,讨论了提高灵敏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普遍应用的光热偏折光谱通常所采用对连续激光调制变为ms级脉冲光作泵浦光,这里我们首次讨论了当泵浦东为δ函数时,光热偏折光谱在平行检测情况下的理论效应,结果表明,后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为简单的表达式,文中还讨论了把短脉冲视为δ函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4.
激光激发原子荧光光谱方法在微量分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和需要样品量少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电热原子化激光激发原子荧光谱仪和利用该谱仪对实际样品──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痕量金的分析工作,检测限为5Pg/ml。  相似文献   

5.
王可  赵理曾 《光学学报》1992,12(8):29-735
从三线传热方程出发,给出了双层材料的光热偏转光谱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光热偏转信号的特征及其在扫描成象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光热折射光谱分析法,做出了折射信号随功率改变的关系及Cu~(++)的工作曲线,给出了CU~(++)在水溶液中的最低检测限并讨论了探测光束散焦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正交型光热偏转光谱法及其差分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工作设计了一种新的差分式光热偏转光路构型,光路的优点是只使用单一的位置传感器,可随意调节样品池和参考池的距离,电学补偿和差分光路装置简单,容易调整,可以有效地消除溶剂空白吸收的影响和泵浦激光功率起伏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该差分构型的原理,差分响应公式和基本实验参数。获得的结晶紫和钴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0×10^-10mol/L和60mg/ml,对应的最小吸光度分别为1.2×10^-8和5.4×10  相似文献   

8.
蜃景效应及其光热偏转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振杰 《光子学报》1996,25(6):546-549
本文介绍一种十分灵敏的探测固体表面、液体和薄膜材料光学和热学特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光热偏转光谱技术,是通过探测被加热待测样品表面的热梯度的途径进一步确定其光学和热学特性.应用这种探测技术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所作的测试结果表明,它比其它方法都显得优越.  相似文献   

9.
雷仕湛 《物理》1992,21(9):518-524
激光光谱技术有很高的光谱分辨率和分析灵敏度,利用它可以深入地研究生物分子反应动力学及某些生物分子的光化学反应机理,把激光生物学的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有助于阐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本文介绍了激光皮秒光谱、荧光光谱、反射光谱、透射光谱等技术,在研究生物分子、生物细胞、各种生物过程以及诊断癌症等方面的进展及应用前景;同时也介绍了几种生物光谱仪器.  相似文献   

10.
吴周令  范正修 《光学学报》1990,10(3):45-254
本文首次把调制与脉冲光热偏转技术同时置于激光损伤测试装置之中,用以进行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实时研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助于确定损伤阀值,也有助于分析损伤形貌和损伤过程,包括样品损伤前的行为及样品在重复频率激光作用下损伤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Na-K混合蒸汽中,利用染料激光器,将基态Na原子双光子激发到5S态。用荧光法测量了过程Na(5S)+K(4S)→Na(3S)+K(8D,10S)的碰撞转移截面,K8D,10S对Na5S的荧光比中,含有K8D10S碰撞转移的影响。第2个实验可以消除这个影响,双光子激发K原子到8D(或10S)探测8D(10S)对10S(8D)的荧光比,Na(5S)→K(8D,10S)碰撞转移截面(10-15cm2)分别是10.5±4.2和9.5±3.8  相似文献   

12.
用三能级瞬态速率方程,建立了钾分子1ΛAg和23∏g态的碰撞能量转移的模型,实验上测量了不同温度的23∏g→α3∑辐射跃迁的荧光寿命,由此给出了1Λg和23∏g态的碰撞截面,理论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用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了He原子基态电子关联能,为了既得到较高精度又克服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采用了并行分块消去迭代法,同时在多个处理器上并行计算。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并且对进一步开展对三个以上电子体系的关联能并行计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激光吸收和荧光方法,测量了Rb(5P)态与N2碰撞的精细结构混合和碰撞猝灭截面.Rb原子被激光激发到5P3/2态,将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检测激光束调到5PJ→7S1/2的跃迁,测量5PJ激发态的密度及空间分布,由此计算了5PJ→5S的有效辐射率,在T=340K和N2密度0.5×1016<N<4×1016cm-3范围内测量了5P1/2→5S1/2(794nm)发射的敏化荧光强度I794,量N/I794与N有抛物线型的关系,表明了5PJ的猝灭是由于与N2分子的碰撞产生的,而不是由与Rb基态原子碰撞产生的.由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多项式的系数得到5P态与N2碰撞精细结构混合截面σ3/2→1/2=(10.43±3.54)×10-16cm2,猝灭截面σD=(9.8±3.4)×10-16cm2.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以及相互作用,但是由于光谱的串扰和荧光强度对浓度依赖的复杂性,很难定量测量FRET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供体、受体和供体受体对的发射谱通过计算机拟合计算FRET效率的理论和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选择性地激发供体和受体与供体的浓度比已知的情况,因而适合基于绿色荧光蛋白(GFP)供体-受体对.本文利用该方法拟合计算了Cameleon分别在零钙和饱和钙时的FRET效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士0.59)×10-14,(1.18士0.53)×10-14和(3.21士1.44)×10-15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士2.96)×10-15和(5.90士2.66)×10-15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孙献平  刘子东 《光学学报》1990,10(5):06-412
本文报道使用蒸汽泡和两光子两步激发方法,测量原子激发态敏化荧光I_(3/2)~1和直接荧光I_(3/2)~2其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与基态(5~2S_(1/2)铷原子碰撞产生的铷7~2D_(5/2)→7~2D_(3/2)和7~2D_(3/2)→7~2D_(5/2)精细结构转移截面分别为:σ_(fs)=4.7×10~(-13)cm~2、σ_(fs)~’=7.0×10~(-13)cm~2;碰撞转移出7~2D双态的转移截面σ_(tr)(5/2)=0.62×10~(-13)cm~2.由计算的7~2D态几何截面σ_(geom)能够相对很好地描述σ_(fs)和σ_(fs)~’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量了Zn1-xMnxS在不同Mn浓度(0.001<x<0.5)下的发射谱和衰减曲线,并且用Yokota和Tanimoto模型进行了分析在对4T1衰减曲线进行拟合时发现衰减曲线是两种不同弛豫过程之和:(1)孤立的Mn2-离子的4T1衰减,它确定衰减曲线的尾部,有较长的衰减寿命;(2)Mn2-离子聚集体(例如Mn2-离子对)的4T1衰减,这种衰减比单个Mn2-离子的衰减更快.我们深入分析了在x=0.062,T=80K时的Zn1-xMnxS的发射谱及其衰减曲线,得到两个衰减寿命:τ1=70μs,τ2>1000μs,这表明在高Mn浓度时存在着两个弛豫过程:一个是较快的,另一个则是较慢的,根据Goede等人的实验结果可以断定较慢的过程来自孤立的Mn2-离子,那么便可以判知较快的过程是来源于Mn2-离子对.正是高Mn浓度下的Zn1-xMnxS中存在着Mn2+-Mn2+离子对,在其间有能量迁移以及它和能量受主之间的能量传递造成了该体系中的IR发射.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results of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non-resonant excitation transfer in Rb(7S) + Rb(5S) and Rb(5D) + Rb(5S) collisions at thermal collision energies. Rb2 adiabatic molecular terms correlating with the 5S+7S, 5S+5D and 5P+5P states of separated atoms were calculated for internuclear distances R > 20 a.u. using asymptotic approximation. Mechanisms of collisional population and quenching of the 5D state were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uted molecular terms, and the respective cross-sections were calculated. Theoretical cross-sec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at thermal collision energies ( K). Received 13 November 1998 and Received in final form 22 November 1999  相似文献   

20.
在微波放电系统中,对NH_3-F-F_2-CF_3I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向IF(X)传能的诸多媒介中,N_2(A)及N(~2D)起着主要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经微波激发后的N_2与CF_3I的直接反应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