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信技术》2004,(4):J023-J023
IPv6协议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了,单从协议本身来讲.除了流标签标准还没有明确之外.其他都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定义。除了巨大的地址空间外,流标签也是IPv6优于IPv4的主要方面,将在一直困扰IP技术发展的QOS方面进行重大改进。迄今为止,传统的路由器  相似文献   

2.
《电信技术》2003,(4):79-80
IPv6的出现使网络通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使跨越多种固定或移动设备和网络的“始终在线”的IP业务梦想成真。但是,如何管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是运营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为此,分阶段演进路径应运而生,它能够支持两种协议无缝互通。预计到2005年,企业和一般消费者用户的数量可能将超过10亿。IPv6是新版本的IP协议,能够支持惊人的3.4×1038个惟一的128位地址,这令IPv4望尘莫及。由于全球数亿个设备和用户都需要各自惟一的IP地址,因此这种巨大的编址容量将是实现“始终在线”通信的关键因素。目前,I…  相似文献   

3.
杨宏林 《通信世界》2001,(12):26-27
IPv6是继IPv4[RFC-791]以后,Internet协议的个新版本。由IPv4到IPv6的改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扩展首部和选项是IPv6的改进之处,它减少了一般情况下首部占用的带宽和包处理的开销。在必要时才用扩展首部和选项,既减少了开销又能满足特殊业务的要求。本简要叙述了IPv6的扩展首部和选项在IPv6包中的位置和模式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IPv6初探     
主要讨论了IPv6的新特点以及首部格式、路由首部、数据包的大小、数据流标签、上层协议校验等具体的技术细节。另外还讨论了从IPv4过滤到IPv6的方法,IPv6与移动通信的关系,以及IPv6以共软件基础的情况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IPv6地址更加结构化和层次化,使得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体系与IPv4相比也更加层次化,可扩展性也较优,如何利用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构建独立的、便于演进的IPv6网络是目前IPv6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简要介绍IPv6路由协议特点的基础上,从影响IPv6路由体系架构的因素、多种EGP(外部网关协议)和IGP(内部网关协议)的选择等方面,对如何建立IPv6网络的路由体系架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IPv6的能力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IPv6的报文格式出发,分析IPv6首部的各个字段和扩展首部,描述了IPv6的地址编址方案和地址自动配置过程,对比了IPv6和IPv4格式之间的差异。在地址空间、QoS、移动性支持能力和安全性等方面,讨论了IPv6新增加的能力和特点,以及对于IPv6的网络设计和网络应用的影响。正是基于IPv6具备的能力,认为IPv6可以作为构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技术体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述移动IPv6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IPv6网络中引入移动性可能为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并讨论了移动IPv6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如何用IPsec协议和往返可路由过程来保护移动IPv6信令消息安全的机制。最后,结合国内外标准化以及产业推动情况,展望了移动IPv6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NS-2.1b6+Mobiwan进行仿真实验,给出了移动IPv6三角路由和优化路由之间的性能比较分析。在仿真实验中,检测了移动节点在广域IPv6网移动时通信对端节点和移动节点之间的端到端分组时延。实验结果表明,移动IPv6优化路由的性能明显优于三角路由。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因特网提供新服务、新功能的同时,必然增加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现行的IP协议版本4(Ipv4)不能满足这么巨大的地址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设计出了IP协议版本6(Ipv6)。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Ipv6的寻址和路由方法,并且对Ipv4与Ipv6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对未来移动网络首选的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作了详尽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的各种切换方案作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引入了类比于3G移动通信系统切换的思想,最后提出了移动IPv6切换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IPv6网络环境下,虽然IPSec可以为其提供强大的安全支持,但是如果IPSec策略配置不当,将达不到预期的安全目标。在策略驱动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安全策略从配置、分发到实施的每一阶段都必须保持一致。本文首先分析IPv6的安全需求,给出一个多级多域的分布式策略系统,讨论了该模型中策略的存储、配置以及IPSec策略实施阶段策略可能发生的冲突,通过深入研究策略冲突产生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IEEE802.15.4是针对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制定的标准.作为网络层互连IEEE802.15.4的设备的解决方案之一,嵌入式IPv6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简要介绍了IEEE802.15.4标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基于IEEE802.15.4的嵌入式IPv6技术,并讨论了其在普及性、适用性、开放性、地址空间、地址配置、可接入性、可开发性七个方面的技术优势,随后重点研究了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报文格式协同、地址配置和地址管理、网络管理、动态路由和自适应拓扑、安全机制等,最后对其在家庭、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packet classification for IPv4 involves examining standard 5-tuple of a packet header, source address, destination address, source port, destination port and protocol. With introduction of IPv6 flow label field which entails labeling the packets belonging to the same flow, packet classification can be resolved based on 3 dimensions: flow label, source address and destination addres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3-tuple packe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low label. Besides, by introducing a conversion engine to covert the source-destination pairs to the compound address prefixes, we put forward an algorithm called Reducing Dimension (RD) with dimension reduction capability, which combines heuristic tree search with usage of buckets. And we also provide an improved version of RD, called Improved RD (IRD), which uses two mechanisms: path compression and priority tag,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To evaluate our algorithm, extensiv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a number of synthetically generated databases. For the memory consumption, the two proposed new algorithms only consumes around 3% of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when the number of filters increases to 10 k. And for the average search time, the search time of the two proposed algorithms is more than four times faster than others when the number of filters is 10 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orks well and outperforms many typical existing algorithms with the dimension reduction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新定义IPv6报头traffic class字段中的预留位(CU)和IPv6流标签的结构化编码方法,定义了流标签携带地域信息、应用信息、端口信息的编码结构,提升了根据流标签值识别业务流量的能力,并探讨了在IPv6过渡环境中实现基于流标签的服务质量差异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移动IPv6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IP已成为信息通信网的统一解决方案,Internet上必将提供移动业务。本文介绍移动IPv6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并对移动IPv6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建  阳玺  邵发明  王世伦 《通信技术》2007,40(12):313-315
随着互联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IPv4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缺陷。文中着重分析了IPv4 DNS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在IPv6网络中采用的新型的“树状+网状”域名解析机制。这种新型的解析机制可以克服IPv4 DNS解析机制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为研究IPv6网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SRv6技术探讨     
SR技术通过扩展IGP协议实现segment信息的交互,进而实现基于业务、拓扑等的SR-TE流量工程,基于TI-LFA FRR可保障任意网络拓扑的高可靠性。SR在数据平面支持MPLS和IPv6 2种封装方式,既继承了MPLS技术的优势,又能适应IPv6、SDN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协议部署的复杂度。分析了基于IPv6协议的SRv6源路由技术,并探讨了SRv6的组网方案,为未来IPv6-only网络发展演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v6的网络传感器路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森  叶晓慧  王红霞   《电子器件》2005,28(4):867-870
在IPv6(Internet Protocol vision6)的地址结构中定义了一段新的IP地址,将这些IP地址作为每个传感器的标识IP地址。在mobile IPv6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感器的转交地址配置方法,即手动配置方法和mobile IPv6中的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方法,通过转交地址和标识地址的“完全绑定”来实现数据报的路由。最后给出了基于IPv6的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解决了传感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相互区别的问题,并通过转交地址在传感器与计算机之间建立无缝连接,使计算机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报实现最优的直接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