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分析化学》2006,34(9):58-58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分离技术,它整合了毛细管电泳与微径柱液相色谱的优点,通过在填充微细颗粒液相色谱填料的微径柱色谱柱两端施加直流高压电场,达到对痕量复杂生物及化学体系样品良好地分离。  相似文献   

2.
《色谱》2005,23(5):469-469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它整合了毛细管电泳与微径柱液相色谱的优点,通过在填充微细颗粒液相色谱填料的微径柱两端施加直流高压电场,达到其对痕量复杂生物及化学体系样品优越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药物质基础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品制备、活性化合物发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一个中药材可能包含上万个化合物.中药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对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液相色谱方法在中药物质基础分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结合红花、黄连、姜黄三味药材样品,从亲水色谱分离模式、新型色谱固定相、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方面讨论了液相色谱的分离分析方法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振婉  王朝阳 《分析化学》1996,24(4):397-400
本文利用手性OD柱在高效液相色谱上对光活性β-羟基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对映体分离,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并通过讨论手性OD涂附物的结构与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解释了不同的该类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化学》2007,35(3):876-876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分离技术,它整合了毛细管电泳与微径柱液相色谱的优点,通过在填充微细颗粒液相色谱填料的微径柱色谱柱两端施加直流高压电场,达到对痕量复杂生物及化学体系样品良好地分离。该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毛细管电色谱领域研究的积累和总结,全面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基本原理、分离机理和分离行为,各类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评价,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的研制及应用实例。该书可供化学和生物专业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6]芳烃高效液相色谱键合固定相,考察了多环芳烃、硝基苯胺位置异构体、邻苯二甲酸酯及苯的单官能团取代化合物的反相液相色谱保留行为。发现该键合相具有明显的反相特征,对位置异构体的分离优于C18柱,并讨论了可能的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化学》2005,33(11):1564-1564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分离技术,它整合了毛细管电泳与微径柱液相色谱的优点,通过在填充微细颗粒液相色谱填料的微径柱色谱柱两端施加直流高压电场,达到对痕量复杂生物及化学体系样品良好地分离。该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毛细管电色谱领域研究的积累和总结,全面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基本原理、分离机理和分离行为,各类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评价,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的研制及应用实例。该书可供化学和生物专业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相似文献   

8.
《分析化学》2005,33(10):1416-1416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分离技术,它整合了毛细管电泳与微径柱液相色谱的优点,通过在填充微细颗粒液相色谱填料的微径柱色谱柱两端施加直流高压电场,达到对痕量复杂生物及化学体系样品良好地分离。该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毛细管电色谱领域研究的积累和总结,全面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基本原理、分离机理和分离行为,各类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评价,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的研制及应用实例。该书可供化学和生物专业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相似文献   

9.
马莺 《分析化学》2002,30(5):635-635
1 引  言低聚果糖 (fructo oligosaccharides) ,又称寡果糖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 ,是指在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上通过 β(1→ 2 )糖苷键连接 1~ 3个果糖基而成的蔗果三糖 (GF2 )、蔗果四糖 (GF3)、蔗果五糖 (GF4 )及其混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分离鉴定糖类化合物极其有效的方法 ,现已发展成为糖类化合物分析常用的方法。但是 ,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能判定该化合物的结构、分子量 ,尤其是各糖苷键的键合位置等结构特点。液相色谱 质谱联机是分析糖类化合物结构及分子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蔗糖为底物 ,用 β D 呋…  相似文献   

10.
谢昆  李劲  刘有成  陈小春 《分析化学》2005,33(9):1295-1297
利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一种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OB-H)上成功分离了一系列(7个)的R基-3-吡啶基亚砜的对映异构体。通过考察流动相中异丙醇的含量和温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优化色谱分离条件。随着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的增加,除了带有支链的化合物Ⅲ外,其他6个化合物对映体的容量因子k’和分离度Rs都会减少。柱温变化对分离度的影响不大。长的碳链和支链都会使溶质与固定相的作用减弱,因此,容量因子k’和分离度Rs也会减小。所有测试结果显示:该固定相对这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最佳分离条件是流动相中含有30%的异丙醇,柱温为25℃。  相似文献   

11.
在Chiralcel OD-H色谱柱上,采用正己烷与异丙醇或乙醇为流动相,对AEE788对映体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柱温和流速等条件对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EE788对映体在正己烷-异丙醇-二乙胺(75:25:0.15,V/V/V)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0 mL/min条件下,分离度为1.85,分析时间小于12 min。该分析方法的建立对药物AEE788不对称反应研究、分析/分离方法的开发及其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使用Chiralpak IA色谱柱,实现了麻醉药JM-1232的对映体分离,并进一步考优化了流动相组成、柱温和流速等条件.得到最优色谱条件: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 65:35(V/V)、柱温301、流速1.0 mL/min,分离度达2.31.该方法显示出JM-1232对映体的足够分离度.  相似文献   

13.
关瑾  杨晶  毕玉金  石爽  李发美 《色谱》2007,25(5):732-734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Chirobiotic V)上直接分离了泰妥拉唑对映体。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和pH值,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柱长和柱温等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Chirobiotic V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 醋酸铵缓冲液(pH 6.0)-四氢呋喃(体积比为93∶7),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20 ℃,检测波长为306 nm。在此条件下泰妥拉唑对映体达到了基线分离,分离度达1.68;对映体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8%和0.49%(n=6),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5%和0.55%(n=6)。所建立的手性分离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阿折地平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恺  薛娜  李林  李凡  杜玉民 《色谱》2010,28(2):215-217
建立了阿折地平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采用Chiralpak AD-H (250 mm×4.6 mm, 5.0 μm, Daicel公司)手性色谱柱在正相条件下直接拆分阿折地平对映体,考察了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及柱温等对阿折地平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拆分条件: 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0:10, v/v),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0 ℃;在此条件下阿折地平对映体的分离度为3.3。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谷从影  蔺丽  方能虎  贾金平 《色谱》2007,25(2):174-178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致孔剂存在的条件下原位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丁酯毛细管整体柱(150 μm i.d.)。实验中优化了用此整体柱分离3种微囊藻毒素(MC-LR,-YR和-RR)的色谱条件(流动相种类、缓冲溶液浓度、pH、流动相流速),建立了微囊藻毒素的整体柱毛细管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该法可以在9 min之内实现3种微囊藻毒素的基线分离。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成功实现了培养水样和巢湖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的快速分离,两种样品中均检测到MC-LR。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甲基丙烯酸酯毛细管整体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渗透性,在微囊藻毒素的常规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Jiang M  Qin F  Xiong Z  Zhang S  Pan L  Li F 《色谱》2011,29(11):1137-1140
以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固定相(Lux Cellulose-1),建立了在正相色谱条件下直接分离盐酸川丁特罗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改性剂,三氟乙酸、二乙胺等流动相添加剂和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性和碱性添加剂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最为显著: 添加二乙胺时两对映体无分离趋势;添加三氟乙酸时对映体保留强,且分离趋势明显;而同时添加三氟乙酸和二乙胺则两对映体分离显著改善,分离度可达4.0。优化后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Lux Cellulose-1手性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正庚烷-乙醇-三氟乙酸-二乙胺(88:12:0.3:0.05, v/v/v/v),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6 nm,柱温为25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左旋盐酸川丁特罗原料中右旋异构体杂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陈玉青  马郑  安芳  郭兴杰 《色谱》2008,26(5):643-645
建立了利阿唑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采用Chiralpak AD-H手性柱在正相条件下直接拆分利阿唑对映体,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极性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酸碱的种类和含量、柱温及流速等对利阿唑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拆分条件: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含0.3%二乙胺和0.1%冰醋酸)(体积比为80∶20),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0 ℃。在此条件下利阿唑对映体的分离度为3.4。该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何娟  常使标  刘澎  郭瑞云  林素凤  邝爱燕 《色谱》1999,17(4):393-3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萨拉沙星。色谱柱为μ-BondapakTMC18柱(3.9mm×300mm),流动相为V(乙腈):V(甲醇):V(2mmol/L磷酸,用三乙胺调pH3.5)=30:5:65,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78nm,得到了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弗菌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斌贝  胡凤祖  师治贤 《色谱》1998,16(1):87-8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阿弗菌素片中阿弗菌素的含量。色谱柱为TSK-GELC18,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45nm,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替考拉宁为手性选择剂制备了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替考拉宁键合手性固定相(T-CSP),建立了T-CSP反相液相色谱直接拆分泮托拉唑钠对映体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比例、柱温以及流动相流速对拆分泮托拉唑钠对映体的影响。研究发现,用甲醇作有机改性剂比乙腈更有利于对映体的分离;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柱温的升高,对映体的保留时间缩短,同时分离因子和分离度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流速有利于对映体的分离。采用T-CSP色谱柱(150 mm×4.6 mm i.d.,5 μm),以甲醇-水(体积比为35∶65)为流动相,在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0 ℃的条件下,泮托拉唑钠对映体获得了近于基线的分离,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