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引言 所谓"七桥问题"指的是18世纪的哥尼斯堡城(Konigsberg)中出现的一个问题,那里有七座桥(图1),当时的居民热衷于一个难题:一个散步者怎样能够一次不重复地走遍七座桥?这里所说满足要求的走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不重复",就是一座桥只能走一次:第二是"走遍",即每座桥都要走到.  相似文献   

2.
<正>听母亲讲,我满一周岁"抓周"时,在琳瑯满目的物品前,我一把抓起了算盘。从此我与算盘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我跟父亲学打算盘,父亲特意给我买了一把"302型中号算盘",那是天津市和平文具生产合作社的产品。这是一把上好的13档算盘,第4档和第10档是铜棍,其余是竹棍,黑色木框架内有91个黑色算珠,每档上2个和下5个共7个算珠,做工十分考究。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浙江乌镇,有一座"修真观",悬挂着我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算盘。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每年有许多国内外的宾客来到这里,每当看到这一景观,都赞叹不已!乌镇"修真观",号称"江南三大道观"之一(另两观为苏州玄妙观、桐乡濮院翔云观)。据《乌青镇志》记载,修真观在印家巷内,宋咸平元年(998)道士张洞明创建,元季兵毁。明洪武间修,天顺间住持邱玉岩重建。这  相似文献   

4.
正"算盘"与"珠算",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在此之前, 2008年6月14日,包括"算盘"、"程大位珠算法"在内的"珠算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从拙作《中国珠算物语》在本刊(2014.02~03期)发表之后,引起大开眼界的读友们的极大兴趣,特撰此《难得一见的算盘们》,以再飨各位读友们趣赏。  相似文献   

5.
腊八蒜中的蒜与"算"同音,让人联想起饮食文化与算盘的话题来。看到一幅照片,饭店的墙上挂着一架算盘,上书"消费明明白白,帐目清清楚楚"。广州越秀环市东路一家餐厅门口的算盘屏风非常独特;北京一家快餐厅精心设计了"算盘椅子"(椅子靠背是算盘的样式),显得颇具文化特色,用来吸引顾客就餐。这些都是就餐环境中有算盘。有一幅图是"能吃的算盘",它6档上二  相似文献   

6.
(一)"1972.10.14",这不是八位组成的简单的数,她是四十年前周恩来总理对发展珠算事业指的路:"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这对复兴中华民族珠算文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二)算盘是工具,珠算是论据,以"算盘"概之,一般无异议。她无华丽外衣,却有精深涵义,人们争学,都感受受益;学习讲用功,加减乘除有顺序,练功还得讲思维;五升十进,左高右低,整数、小数、带小数、负数都  相似文献   

7.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周总理对李博士的回答,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关同志说出了令珠算界奉为经典的名言:"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总理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生前对我国珠算事业如此关心,早已成为我国珠算界的美谈佳话,他的关于"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从此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开拓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总理的指示高瞻远瞩、发人深省。"不要把算盘丢掉",告诫我们不要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1979年2月13日,中央财政部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中国珠算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正>算盘是一种传统计算工具,长久以来,它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人对地方的命名,包含很多学问,其中用日常用品来命名的地名是很常见的,现实中确有不少是以算盘命名的地方。天津城也叫"算盘城"。因城初建时,城垣设计成东西长、南北短的算盘形。人们以"算盘城"的四个角指代  相似文献   

9.
算盘打过径     
正在客家地区,有一句俗语为"算盘打过径"。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四周以木框固定,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中间有一道横梁把算珠统分作上下两部分,串起算珠的直柱叫做"档",客家人将其称为"径"。所谓"算盘打过径",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将本档的算珠拨到前档或者后档去了,因而导致得数错误。客  相似文献   

10.
第三节 珠算基础知识 一、算盘构造图 珠算式心算使用的算盘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普通珠算盘;第二种是珠心算算盘。它们的构造请看后面的图式。 (一)普通珠算盘构造图  相似文献   

11.
奥运祥云算盘2008年9月23日《工商导报》第15版报载:安徽淮北人孙天成功设计并制作出"奥运祥云算盘",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献礼。该"奥运祥云算盘"通体雕刻着奥运火炬祥云图案,系"2008档、上一下  相似文献   

12.
除中国算博物馆"紫檀大算盘",笔者又发现"纯铜大算盘"。2008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报载:2008年11月28日,第五届"中国中华老字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录音整理2016年10月13日)很高兴参加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研讨会,算盘既是学具,也是计算工具,其实也是一个玩具。由于工作原因,开始接触到珠算在盲校的应用,盲生看不见,主要靠触摸,而算盘恰好为盲生提供了很好的触摸工具(介质);后来又接触到了珠算在培智学校的应用,了解到珠算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对培智学校的学生建立数概念很有帮助,等等。今  相似文献   

14.
走近程大位     
<正>场景一:黄山市,大位路,算盘漏窗,程大位故居大门沿着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大位路,走过嵌有"算盘漏窗"的宾园围墙,就走近了程大位故居,就走近了被人们誉作"珠算宗师、卷尺之父"的明代著名珠算家、发明家程大位。场景二:程大位塑像,程大位少年读书生活(画面),程大位故居内、外场景,手持算盘的少年程大位在村子里忙碌(情景再现)  相似文献   

15.
算盘的故事     
毛泽东主席巧用算盘谚语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在广州"小岛"召见卫生部副部长朱链。在谈话中,朱链说:"在中医工作方面,过去是定盘珠,现在基本不同了,是算盘珠了。"朱链的话说得很有趣,毛主席好奇地问:"什么叫定盘珠,什么叫算盘珠?"朱链说:"定盘珠就是你拨了它也不动,算盘珠  相似文献   

16.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珠算文化",以及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的"中国算盘",不仅已经进入了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中国的邮票,而且还多次进入了外国的邮票。椐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过算盘邮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算盘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是靠自身大脑计算的一种计算工具。在我国的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算盘,如同其它工具一样,在购买、使用时也要科学地选择。 算盘的大小。算盘种类繁多,从算珠及珠距大小上看有五珠(或七珠)大算盘和五珠菱形小算盘。五珠大算盘,算珠大,珠距长,拨珠时不易带珠,准确率较高,所以,一些财会人员愿意选择此类算盘,在我国华北地区普遍  相似文献   

18.
<正>"珠心算"作为中国珠算的创新与发展,是传统珠算和心算结合的产物。"珠心算"以"珠象"为媒介的数字感知和计算方式,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将算盘在脑子里想象出来,把抽象的数学变成直观的算珠影像,并在头脑中"打算盘",逐步形成"脑像图",通过"脑像图"的更迭完成运算(即心算)的方法。珠心算充分利用符号抽象性与图式具象性相统一的优势,经过一定量的练习,逐渐摆脱实物操作的限制,达到运算过程的高度内化,即对心里算盘的智  相似文献   

19.
《珠算与珠心算》2007,(4):17-20
文中提到"算盘是由来自富饶的月形土地上的苏美尔人发明,14世纪时,中国人开始使用算盘,然后经中国传到日本。"此段文字与史实有出入。算盘是中国古代的发明。珠算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末期,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中,至今已有1800年左右的历史,此后,珠算逐步改进、发展、完善,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开始在民间应用,元代(公元1206~1368年)在民间流通普及,不是14世纪才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18世纪,在北欧的哥尼斯堡城(现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市区内有一条河,河中有两个小岛,河的两岸与两个小岛用七座桥连接起来(如图1),形成一座风景优美的公园.当时,市民们都喜欢到这个优美的公园游玩,而且还热衷于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游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且每座桥只能过一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桥问题"."七桥问题"难倒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中包括很多数学爱好者与数学家.大数学家欧拉通过深入分析与思考,发现:问题与桥的长短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