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对苯二甲酸为模板剂, 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 6-二(2-吡嗪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L] ·0.5H2O}n (1), {[CaL(H2O)2]·H2O}n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 1具有(3, 3)-连接的不同手性型二维层面结构, 这些交替出现的单手性左旋型和右旋型二维平面通过配体的吡啶环与吡嗪环间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2是通过L2-配体羧基桥连接相邻的Ca(Ⅱ)金属中心, 形成一条平行于b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苯二甲酸为模板剂,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嗪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L] ·0.5H2O}n (1),{[CaL(H2O)2]·H2O}n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具有(3,3)-连接的不同手性型二维层面结构,这些交替出现的单手性左旋型和右旋型二维平面通过配体的吡啶环与吡嗪环间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2是通过L2-配体羧基桥连接相邻的Ca(Ⅱ)金属中心,形成一条平行于b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种新的Co(Ⅱ)的配合物{[Co(L1)2(H2O)2](ClO4)2·4H2O}n(1)和{[Co(L2)2(H2O)4](ClO4)2·8H2O·L2}n(2)(L1=1,1'-(4,4'-二亚甲基联苯)二(1-吡啶鎓-3-羧酸盐),L2=1,1'-(4,4'-二亚甲基联苯)二(1-吡啶鎓-4-羧酸盐)),并且分别用红外光谱、热差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这两种化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L1,L2,12分别属于P21/c,P21/c,P1P1空间群。化合物1为二维的配位聚合物,2为单核配合物。二者的晶体结构都含有大量的氢键作用或者配位键形成的孔状结构。此外,磁性研究表明,12中都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4·8H2O,ZnI2,HgI2,HgCl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4)(H2O)3]·H2O}n1),{[Zn(L)I2]·2C2H5OH}n2),{[Hg(L)I2]·C2H5OH}n3),[Hg(L)Cl2]·H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以N-氧化-2-吡啶膦酸(H2L)为主配体,4,4’-联吡啶(bpy)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Cu(L)(bpy)0.5(H2O)]·2H2O}n(1),{[Cu(HL)2(bpy)]·4H2O}n(2)和{[Cu2(L)2(bpy)]·3H2O}n(3)。配合物1中,相邻的铜离子由2个膦酸根连成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bpy桥联成一维链。配合物2中,单核[Cu(HL)2]被bpy连接成一维链。配合物3中,四聚体[Cu2(L)2]2被bpy连接成“砖块状”结构的二维层。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3中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6.
用3,5-双(4-吡啶基)-吡啶(BPYPY)分别与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trans-H2chdc)和4,4''-联苯醚二甲酸(H2oba)组成混合配体,用温和的溶剂热法与Co(NO3)2·6H2O合成了2个配合物[Co(BPYPY)2(H2O)4]·(trans-chdc)·4H2O (1)和{[Co(BPYPY)(H2O)4]·(oba)}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是一维链通过O-H…O氢键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  相似文献   

7.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啶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NiL(H2O)]·H2O}n(1),[CdL(phen)]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1中,L2-配体的2个羧基氧原子桥连相邻的2个Ni(Ⅱ)离子,形成平行于a轴的一维链,链间则通过吡啶氮原子与金属离子连接,最终形成具有(4,4)-连接三维网络结构。在2中,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几何构型,L2-配体通过2个羧基和1个吡啶基与3个中心金属Cd(Ⅱ)相连,形成(3,3)-连接的二维层面结构,又通过面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测定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由水热法合成了钕化合物[Nd(HINAIP)(INAIP)(H2O)2]n·nH2O (1),(H2INAIP=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R、TG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桥联配体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的羧基氧连接成二维层,此二维结构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典型稀土钕的近红外荧光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一个半刚性的多齿羧酸配体3,3',3"-(((2,4,6-trimethylbenzene-1,3,5-triyl)tris(methylene))tris(oxy))tribenzoic acid (H3L),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Cd3(L)2(H2O)2]·5DMF·6H2O}n (1),{[Co3(L)2(H2O)2]·2DMF·6H2O}n (2),{[Mn3(L)2(H2O)2]·3DMF·6H2O}n (3),{[Zn3(L)2(H2O)2]·5DMA·5H2O}n (4),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4个化合物都是同构的,由沙漏型的M3簇和L3-配体作为次级结构单元,从而给出了一个金属-有机纳米笼的三维结构,从拓扑学的观点看,4个配合物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三节点的(3,3,6)-连接的网络。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配合物14在激发波长为272 nm下,在385 nm处显示了强的宽发射峰。荧光传感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种潜在的硝基苯类化合物的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3,5-二(吡啶-4-甲氧基)苯甲酸(HL)与芳香二羧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Ⅱ)或Cd(Ⅱ)盐反应得到4个具有3,4-连接多重穿插结构的配位聚合物:[Zn2L2(tdc)]n (1),{[Zn4L4(Hhdc)2]·H2O}n (2),{[Zn2L2(Hhdc)]·H2O}n (3),{[Cd2L2(bdtc)(H2O)]·0.5H2O}n (4)(H2tdc=2,5-噻吩二甲酸,H3hdc=5-羟基间苯二甲酸,H2bdtc=1,4-苯二硫乙酸).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聚合物1~3具有3,4-连接四重穿插的三维网络结构,拓扑符号分别为(4.82)(4.85) (1)、(63)(65.8) (2)和(63)(65.8) (3).4为3,4-连接三重穿插的二维平面结构,拓扑符号为(63)(66).测定了配位聚合物1、34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C4H4N2O2S, HL)分别与硫酸钴(CoSO4·7H2O)、氯化铜(CuCl2·2H2O)、硝酸银(AgNO3)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Co(L)2(H2O)4] ·2H2O (1)、[CuNa(L)3] n2)和[AgL] n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产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2+的配位数为6,形成一个略为拉长的CoN2O4八面体,与理想的正八面体非常接近。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u2+离子的配位数为4,构成变形的平面四边形结构,Na+离子的配位数为6,构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八面体结构,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银离子为三配位,构成变形的平面三角形构型,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2.
以间苯咪唑(1,3-bib)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的2个配位聚合物{[Co(H2O)2(1,3-bib)(MPA)]·H2O}n (1)和{[Co2(1,3-bib)2(MPA)2]·5H2O}n (2),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和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1D层状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为双核2D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室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以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C_4H_4N_2O_2S,HL)分别与硫酸钴(CoSO_4·7H_2O)、氯化铜(CuCl_2·2H_2O)、硝酸银(AgNO_3)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Co(L)_2(H_2O)_4]·2H_2O(1)、[CuNa(L)_3]_n(2)和[AgL]_n(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产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2+)的配位数为6,形成一个略为拉长的CoN_2O_4八面体,与理想的正八面体非常接近。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u~(2+)离子的配位数为4,构成变形的平面四边形结构,Na~+离子的配位数为6,构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八面体结构,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银离子为三配位,构成变形的平面三角形构型,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4.
以4,4'-二(1-咪唑基)苯硫醚(BIDPT),4,4'-联苯醚二甲酸(H2oba),对苯二甲酸(p-H2bdc)和Co(NO3)2·6H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o(BIDPT)(oba)(H2O)2]}n (1)和{[Co(BIDPT)( p-bdc)]·H2O}n (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单斜晶系,P2/c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为三斜晶系,P1 空间群。配位聚合物12为二维层状结构,二维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研究了室温下它们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以间苯咪唑(1,3-bib)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Co( Ⅱ)的2个配位聚合物{[Co(1,3-bib)(MPA)(H2O)2]·H2O}n(1)和{[Co2(1,3-bib)2(MPA)2]·5H2O}n(2),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和热重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1D层状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为双核2D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室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2-甲基-4-噻唑甲酸(HMTZA,C5H5NO2S)为配体合成了3种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Co(MTZA)2(H2O)2]·3H2O(1),[Cu(MTZA)2(H2O)]·2H2O(2)和[Zn(MTZA)2(H2O)2]·3H2O(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Co(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略为变形的八面体;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Zn(Ⅱ)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4个杂金属杯[4]配位聚合物{[Cd(L)(tpa)]·3H2O}n1),{[Zn2(L)2(tpa)2]·3H2O}n2),{[Co(L)(oba)]·2DMA·0.5H2O}n3)和{[Zn(L)(oba)]·DMA}n4)(L=2-(1H-咪唑基-甲基)-6-(3-(1H-咪唑基-甲基)-5-叔丁基-2-羟基)苄基-4-叔丁基苯酚,H2tpa=对苯二甲酸,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固态紫外、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晶体1是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而晶体2,34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1,2,34是由0维[M(N4O2C29H36)](M=Zn,Co,Cd)的杂金属杯[4]与配体对苯二甲酸和4,4''-二苯醚二甲酸形成的一维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1,3-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L)为配体与金属盐反应,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骨架(MOFs),分别为[Cd2(CH3COO)(L)(H2O)2]n(1)和[Na(H2L)]n(2)。由于H3L配体配位模式的不同,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中Cd2+离子的次级构筑单元经由L3-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5-连接的拓扑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64)。此外,还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用四面体构型的配体四[3-(羧基苯)氧甲基]甲烷(H4L)与镉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结构不同的配合物[Cd6L3(DMA)3(H2O)]n (1)和{[Cd2L(H2O)4]·4H2O}n (2)(L=四[3-(羧基苯)氧甲基]甲烷)。化合物1属于三方晶系R3 空间群。每个配体通过4个羧基连接了4个三核镉簇, 每个三核镉簇连接了6个苯甲酸, 形成双节点(4, 6)-连接toc拓扑构型的三维骨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每个配体连接了4个镉原子, 仍保持四面体构型。镉原子由羧基沿着b轴连接成一维链, 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连接, 且2个相邻配体的苯环之间存在π-π堆积。此外, 对化合物12在室温下做了固态紫外和荧光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1,3-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L)为配体与金属盐反应,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骨架(MOFs),分别为[Cd2(CH3COO)(L)(H2O)2]n (1)和[Na(H2L)]n (2).由于H3L配体配位模式的不同,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 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中Cd2+离子的次级构筑单元经由L3-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5-连接的拓扑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64).此外,还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