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邻香兰素缩对甲苯胺Schiff碱HL(C15H15NO2)与锰(Ⅱ),锌(Ⅱ)的配合物[Mn(HL)3(CH3OH)](ClO4)2 (1)和[Zn(HL)2(H2O)2](ClO4)2 (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1H NMR核磁共振、摩尔电导等手段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与Schiff碱配体中的酚羟基氧及甲氧基氧发生配位,锰(Ⅱ)的配位数为7,而锌(Ⅱ)的配位数为6。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1-甲基-1H-苯并咪唑-2-基)甲醇(HL)分别与Zn(NO3)2·6H2O和ZnCl2在甲醇和乙腈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3个Zn(Ⅱ)配合物[Zn(HL)2Cl2](1)、[Zn(HL)2(H2O)2](NO3)2 (2)和[Zn4(L)4Cl4](3)。利用元素分析、IR、热重和单晶X 射线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2是单核配合物,3属于四核配合物。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超过180 ℃时结构才开始分解。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2发生了红移现象,当配体失去质子H后,配合物3发生了明显的蓝移现象。配合物123的量子产率分别为1.00%、0.78%和2.04%,荧光寿命分别为2.306 0、2.283 6和3.039 9 ns。因此,可以通过使配体失去质子H形成多核配合物来增强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3.
徐静  陈敏东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2):2666-2672
利用不同的方法由配体4-(4-咪唑基-亚甲基氨基)苯甲酸(H2L)和过渡金属盐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M(HL)2(H2O)2](M(Ⅱ)=Mn(Ⅱ)(1),Cd(Ⅱ)(2),Cu(Ⅱ)(3)),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3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之间通过丰富的氢键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且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希夫碱衍生物4-氨基安替比林缩吡啶-4-甲醛为配体(L),采用溶剂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2个Schiff碱Co(Ⅱ)配合物[CoLCl2](1)、Mn(Ⅱ)配合物[MnLCl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XRD、TG和磁性分析等测试手段对2个配合物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Co(Ⅱ)、Mn(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是以Co(Ⅱ)为中心的扭曲四面体构型,配合物2是以Mn(Ⅱ)为中心的扭曲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5.
以希夫碱衍生物4-氨基安替比林缩吡啶-4-甲醛为配体(L),采用溶剂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2个Schiff碱Co(Ⅱ)配合物[CoLCl2](1)、Mn(Ⅱ)配合物[MnLCl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XRD、TG和磁性分析等测试手段对2个配合物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Co(Ⅱ)、Mn(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是以Co(Ⅱ)为中心的扭曲四面体构型,配合物2是以Mn(Ⅱ)为中心的扭曲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采用吡嗪衍生物作为配体与不同的金属镉盐反应,合成了2个新颖的配位化合物[Cd(L)2]n(1)和[Cd2(L)2(CH3COO)2(H2O)2](2)(HL=4-((3-(pyrazin-2-yl)-1H-pyrazol-1-yl)methyl)benzoicacid),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金属Cd(Ⅱ)采用三角双锥构型,最后形成2D三明治结构;而2是双核结构,其中羧酸基团采用双齿螯合与金属配位。12的结构差异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羧酸配位模式的不同以及阴离子的协同效应。此外,对配合物12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采用吡嗪衍生物作为配体与不同的金属镉盐反应,合成了2个新颖的配位化合物[Cd(L)2]n(1)和[Cd2(L)2(CH3COO)2(H2O)2](2)(HL=4-((3-(pyrazin-2-yl)-1H-pyrazol-1-yl)methyl) benzoic acid),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金属Cd(Ⅱ)采用三角双锥构型,最后形成2D 三明治结构;而2是双核结构,其中羧酸基团采用双齿螯合与金属配位。12的结构差异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羧酸配位模式的不同以及阴离子的协同效应。此外,对配合物12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吡啶-3-甲醛缩氨基硫脲(HL)合镍(Ⅱ)、锌(Ⅱ)配合物。在配合物[NiL2] (1)中,镍(Ⅱ)离子与来自2个脱氢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在配合物[Zn(HL)2(C2H5OH)2(H2O)2](NO3)2 (2)中,锌(Ⅱ)  相似文献   

9.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及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4(2,2'-bipy)2]·H2O(1),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1257(15)nm,b=1.3125(2)nm,c=1.3170(2)nm,α=82.985(2)°,β=76.437(2)°,γ=88.290(2)°,V=1.6887(4)nm3,Dc=1.391g·cm-3,Z=2,F(000)=732,GooF=1.027,最终偏离因子R1=0.0375,wR2=0.0914。在配合物分子中相邻的2个铜(Ⅱ)离子通过2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桥联配位连接起来,其端位各与1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和1个2,2'-联吡啶分子配位,整个分子形成了双核结构。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608nm时,配合物在472和476nm处有2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2~100K,配合物具有顺磁性。  相似文献   

10.
系列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物理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野  王茹  牛淑云  金晶  王兆龙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1):1753-1760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种双核稀土配合物[Y2(p-MBA)6(Phen)2] (1)、[Y2(p-ClBA)6(Phen)2] (2)、[Pr2(BA)6(Phen)2](3)和[Pr2(p-ClBA)6(H2O)2(Phen)2](4)[Phen=邻菲咯啉、p-MBA=对甲基苯甲酸、BA=苯甲酸、p-ClBA=对氯苯甲酸]。测定了4种配合物的单晶结构。4种配合物在结构和配位方式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它们的晶体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分子中,每个稀土离子与1个邻菲咯啉分子螯合,2个稀土离子均以苯甲酸根或其衍生物为桥。但是,桥连配体的数目以及配体的配位方式不尽相同。配合物4中配位水分子与对氯苯甲酸根之间形成了氢键,氢键将双核配合物4连接成二维层状网络结构。对4种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配合物1和2的荧光指认为LLCT和LMCT,而配合物3和4的荧光表现出LLCT与LMCT混合跃迁及Pr3+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新配合物,[M2L2(phen)2(H2O)2](L=4-氧乙酸苯乙酸,phen=1,10-邻菲咯啉,M=Zn,1;Co,2),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2为异质同晶,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M为六配位,相邻的M(Ⅱ)通过2个桥连的配体形成双核笼状次级结构单元,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弱作用链接形成二维层结构。通过对配合物1的固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其在紫光区显示发光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 (1)和Cu2(L2)4(CH3OH)2 (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种新的Co(Ⅱ)的配合物{[Co(L1)2(H2O)2](ClO4)2·4H2O}n(1)和{[Co(L2)2(H2O)4](ClO4)2·8H2O·L2}n(2)(L1=1,1'-(4,4'-二亚甲基联苯)二(1-吡啶鎓-3-羧酸盐),L2=1,1'-(4,4'-二亚甲基联苯)二(1-吡啶鎓-4-羧酸盐)),并且分别用红外光谱、热差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这两种化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L1,L2,12分别属于P21/c,P21/c,P1P1空间群。化合物1为二维的配位聚合物,2为单核配合物。二者的晶体结构都含有大量的氢键作用或者配位键形成的孔状结构。此外,磁性研究表明,12中都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MTC,C4H4N2O2S)和菲咯啉(Phen)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MTC)2(H2O)2]n(1),[Cu2(MTC)2(Phen)2(H2O)4](MTC)2(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铜(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是一个双核结构,由2个配位水分子上的氧桥连2个铜(Ⅱ)离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大于配体,具有刚性平面辅助配体的配合物2的作用强度又大于不加辅助配体的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5.
胡升  周常侠 《无机化学学报》2016,32(6):1111-1119
用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分子式分别为[Zn2(tba)2(bpy)]n(1),[Zn2(tba)2(bpe)]n(2)和[Zn(tba)(bpp)]n(3),(tba=2,2''-thiobis(benzoic acid),bpy=4,4''-bipyridine,bpe=1,2-bis(4-pyridyl)ethylene,bpp=1,3-bis(4-pyridyl)propane)。tba是由2-(2-cyanophenylthio)benzoicacid原位水解得到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含双核锌单元,由tba和bpy连成二维(4,4)网。配合物2是基于[Zn2(tba)2]n子链,由bpe连接而成的钻石拓扑三维结构。有趣的是,配合物3是一个由(4,4)网交缠形成的二维到二维的聚索烃。Tba配体构型和各双吡啶辅助配体引起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各异性。此外,研究了3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3,5-二甲基吡唑(HL)与锌(Ⅱ)进行配位作用得到双核配合物[Zn_2(HL)_2(L)_2Cl_2](1)和四核配合物[Zn_4(HL)_4(L)_4(OH)_2](BF4)_2(2)。通过元素分析、UV-Vis、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分析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两个配合物结构中,每个中心金属锌(Ⅱ)均具有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双核配合物1中2个金属锌(Ⅱ)由2个双齿配体(L)桥连,以双核配合物1作为次级配位单元,类似的2个次级配位单元中的金属锌(Ⅱ)进一步通过μ-O配位桥连形成四核配合物2。  相似文献   

17.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 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 (1)、[Ni3(Ped)2](NO3)2(H2O) (2)和[Ni3(Ped)2](Ac)2(H2O)2 (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 (4)和[CuMn2(Ped)2](NO3)2(H2O)2 (5) (H2Ped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测定了配合物(5)的变温磁化率,研究了配合物(5)中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正规自旋态性质。  相似文献   

18.
合成和表征了含有硫醚基团的吡啶烷基酰胺配体2-(甲硫基)-N-[2-(2-吡啶)甲基]乙酰胺(HL1)和2-(甲硫基)-N-[2-(2-吡啶)乙基]乙酰胺(HL2)及其3个铜的配合物,{[Cu(L1)(CH3OH)](OTf)}n(1)(Otf=三氟甲磺酸根),{[Cu(L2)(OTf)]·CH3OH}n(2)和[Cu(HL2)(CH3OH)Cl](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2均为含有铜的一维配位聚合物,而配合物3为单核铜配合物。分析了配合物中铜离子的配位特点及可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Cu(ClO4)2·6H2O和(1-甲基-1H-苯并咪唑-2-基)甲醇(HL)在甲醇和乙腈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深蓝色的[Cu(HL)3](ClO4)2·H2O (1)和浅蓝色的[Cu(HL)3](ClO4)2(2)。利用元素分析、IR、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由[Cu(HL)3]2+和抗衡阴离子ClO4-组成,只是1中多了一个游离水分子。配合物12中的Cu(Ⅱ)均是与来自配体的N原子和O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能在30~245℃范围内结构保持不变。但是,深蓝色的配合物1比浅蓝色的配合物2在289 nm处有着更宽的吸收峰;吸附实验表明配合物1在pH=4~8条件下吸附Cr(Ⅵ)的性能优于配合物2。可见配合物1中游离水分子对光吸收和吸附Cr(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分子式分别为[Zn2(tba)2(bpy)]n (1), [Zn2(tba)2(bpe)]n (2)和[Zn(tba)(bpp)]n (3), (tba=2, 2''-thiobis(benzoic acid), bpy=4, 4''-bipyridine, bpe=1, 2-bis(4-pyridyl)ethylene, bpp=1, 3-bis(4-pyridyl)propane)。tba是由2-(2-cyanophenylthio)benzoic acid原位水解得到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含双核锌单元, 由tba和bpy连成二维(4, 4)网。配合物2是基于[Zn2(tba)2]n子链, 由bpe连接而成的钻石拓扑三维结构。有趣的是, 配合物3是一个由(4, 4)网交缠形成的二维到二维的聚索烃。Tba配体构型和各双吡啶辅助配体引起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各异性。此外, 研究了3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