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检测沉积物中的噻虫嗪的残留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05~1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8 330 x,相关系数r=0.9 998。当添加浓度分别为0.1、1.0和2.0 mg/kg,噻虫嗪在2种来源不同沉积物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4%~91.0%和89.2%~96.1%,RSD分别为1.4%~3.1%和1.7%~5.7%。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方法最小检出量为5.0×10-10g,沉积物中的最小检出浓度(LOQ)为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准确度、精密度及其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沉积物中噻虫嗪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噻虫嗪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20%噻虫嗪悬浮剂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于安徽、吉林两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法研究噻虫嗪在水稻植株、稻秆、稻壳和糙米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甲醇-二氯甲烷(1∶1,v∶v)混合液具有良好的洗脱效果;噻虫嗪在植株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在安徽、吉林两地间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 d和5.6 d;按推荐剂量施药,糙米中噻虫嗪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1.0 mg.kg-1;推算每人经水稻摄入噻虫嗪日均仅为0.4 mg,风险商值(RQ)为0.32,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es)蝌蚪的急性毒性,以及对蝌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镇海林蛙蝌蚪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ρLC50)分别为21...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20%噻虫嗪悬浮剂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于安徽、吉林两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法研究噻虫嗪在水稻植株、稻秆、稻壳和糙米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甲醇-二氯甲烷(1∶1,v∶v)混合液具有良好的洗脱效果;噻虫嗪在植株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在安徽、吉林两地间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 d和5.6 d;按推荐剂量施药,糙米中噻虫嗪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1.0 mg.kg-1;推算每人经水稻摄入噻虫嗪日均仅为0.4 mg,风险商值(RQ)为0.32,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2种天敌昆虫的毒性效应与暴露风险。采用药膜管法对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测试,并结合相关数据和田间施药信息评估暴露风险。结果显示: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急性毒性的半致死用量LR50分别为9.03 g a.i./hm2、0.815 g a.i./hm2。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农田内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的危害商值HQin分别为13.2、146,对农田外七星瓢虫和螟黄赤眼蜂危害商值HQoff分别为0.912、10.1。表明60%氟啶·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农田内外赤眼蜂的暴露风险不可接受,对农田内七星瓢虫风险不可接受而农田外风险可接受,使用该农药时要注意对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对微波辅助过硫酸钾氧化技术降解噻虫胺进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过硫酸钾浓度、pH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Cl-和HCO-3对噻虫胺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照试验讨论微波活化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过硫酸盐体系中,随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噻虫胺降解率增大,微波辐照3 min后降解率趋于稳定达到95.88%;增加K2S2O8用量可以提高噻虫胺降解率,优化的最佳投加量为10mmol/L;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降解效果好,当pH=4.5时,噻虫胺的降解率较大(95.81%);单独微波与单独过硫酸钾作用下噻虫胺基本不降解.水溶液中Cl-和HCO-3的存在对微波活化过硫酸钾降解噻虫胺均有抑制作用.质谱检测中间产物主要为N-(2-氯-1,3-噻唑-5-基甲基)-N-甲基胍和2-氯-5-氨基甲基噻唑.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 000 ng·mL-1。经检测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并对香蕉、西红柿、苹果和大米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87.1%~113.4%。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采用室内模拟的试验方法,测定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速率,并对其挥发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分别为0.21%、0.07%、0.04%。参照农业部《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对农药挥发性等级划分标准,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均0.22%,表明戊唑醇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性均为难挥发,挥发等级为Ⅳ级。  相似文献   

9.
王开国 《甘肃科技》2011,27(22):167-168
通过对新型农药噻虫啉的应用实践,探讨和总结了噻虫啉农药在不同剂型、不同浓度、不同防治条件下的使用方式的选择,以期在防治中获得最低成本、最轻污染、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石墨烯/壳聚糖/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4 mg/L,线性范围为500~6 000 mg/L.石墨烯/壳聚糖/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展示了好的稳定性,并对香蕉和西红柿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为93.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闪速加热条件下的生物质热解挥发特性,在以等离子体为主加热源的层流炉实验台上进行了玉米秸粉的快速热解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温度(800~950K)和反应时间(0.108~0.224s),得到不同条件下生物质的挥发百分比。根据挥发百分比求出频率因子A和活化能E,建立了玉米秸粉的挥发特性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MgO-SiO2-B2O3三元系代替富硼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气氛,温度,时间下的挥发,结果表明,该三元系在高温下的挥发与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在还原气氛下,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挥发量明显增加,氧化气氛下挥发量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在定温、定压和定湿度条件下,用电子天平对双主剂型改性丙烯酸酯结构胶(AB胶)挥发过程中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测量研究.实验结果分析表明,AB胶的A和B组分的挥发都包含一快一慢两个过程,对应于两个挥发过程,至少有两种易挥发的单质,而且A组分中它们的含量分别大于18.4%和28.9%,B组分中它们的含量分别大于13.6%和34.7%.AB混合物的挥发只有一个过程,仅存在一种主要易挥发物,其含量至少大于16.1%.根据丙烯酸酯胶固化反应机理,可以认为在A、B组分中存在的易挥发物质分别为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而AB混合物的质量变化主要由甲基丙烯酸的挥发所致.  相似文献   

14.
控制畜禽粪氮素挥发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禽粪的氮素挥发损失量约占其全氮含量的2.1%-52.7%,氮素挥发损失量表现为鸡粪〉猪粪〉兔粪〉羊粪〉牛粪〉马粪,采用冲圈,添加微生物培养物、添加化学物质、添加天然吸附材料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畜禽粪的氮素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5.
对富锰渣含碳压块自还原过程中金属Mn的挥发特点进行研究,对还原后的试样进行金相检测和XRD物相分析,探讨助熔剂CaF2和B2O3的加入对金属Mn挥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Mn挥发速率在还原前3min最大,之后随液渣量增加逐渐降低;CaF2的加入使得炉渣熔点降低,还原速率加快,液渣生成时间缩短,从而抑制了金属Mn的挥发;B2O3的加入阻止了还原反应的进行及还原后金属Mn的聚集,使金属Mn的挥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施肥与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研究了新疆北部灰漠土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施肥后土壤氨气挥发损失,利用土柱在网室内进行滴灌和漫灌模拟实验,通过自行设计的连续抽气装置(即实现模拟风洞法效果)研究了滴灌和漫灌方式下施肥后土壤氨的挥发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N240、N360和N480kg/hm2),漫灌氨气挥发量略高于滴灌。不同施肥量比较,N360和N480处理与N240和N0处理间差异显著;在相同灌溉处理下,全生育期收集的氨气损失总量为N360N480N240N0,其中FN360(漫灌N360)处理收集的氨气损失总量最高,为1.407kg/hm2,占肥料(N)比例0.39%(1%);氨挥发主要发生在作物生长的初期阶段,滴灌前3次收集的氨挥发量占总损失量的41%~56%。  相似文献   

17.
MgO在高温的还原挥发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MgO+C和MgO+C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表明MgO在高温、低pCO下能被碳或CO还原·变温热重实验证实,MgO在1300℃几乎不失重,碳粉在1300℃的平均失重率为105%,MgO+C在1300℃的平均失重率为224%·恒温热重和高气流速度下的恒温热重实验中,都产生絮状MgO晶体,证明MgO在高温下确实能与碳或CO反应,产生还原挥发现象·  相似文献   

18.
郭光平  古文全  吴健 《贵州科学》2010,28(4):105-107
用韦氏炉还原挥发法从高炉废弃烟尘中回收锌,成功产出了含Zn量为50%以上的富锌二次粉尘,可直接用于冶金化工生产,实现了高炉烟尘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