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场协同原理,可通过改变制冷剂循环倍率、蒸发风机距离蒸发器的位置,来改变场协同数,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实验得出,当蒸发器进液温度为-30℃,实验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从4.0增大到4.7,风机位置从21cm到36cm,换热器的场协同数存在极大值0.9。所测的降温速度、计算的COP均在场协同数达到极大值时最佳,系统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
根据场协同原理,可通过改变制冷剂循环倍率、蒸发风机距离蒸发器的位置,来改变场协同数,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实验得出,当蒸发器进液温度为-30℃,实验中的制冷剂循环倍率从4.0增大到4.7,风机位置从21cm到36cm,换热器的场协同数存在极大值0.9。所测的降温速度、计算的COP均在场协同数达到极大值时最佳,系统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扩展复叠式制冷系统在普冷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设计一套小型变流量复叠式制冷系统,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了蒸发温度t_e、低温级压缩机频率等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COP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冷凝温度40℃不变、在-34~-30℃范围内调节蒸发温度,蒸发温度升高,系统COP增大,低温级功耗降低;在50~65 Hz范围内调节低温级压缩机频率变化,随着频率的增大,COP先增大后减小,不同频率下对应不同的电子膨胀阀开度,使系统效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直接膨胀式冷库制冷系统为对象,通过改变风冷冷凝器风机频率,对不同库温下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库温下,随着冷凝器风机频率的降低,系统制冷量减小,压缩机功率增大,系统总功率减小;当库温高于-18℃时,制冷系统COP随冷凝器风机频率的降低而减小,但当库温降至-18℃时,制冷系统COP反而增大。在相同的冷凝器风机频率下,随着库温的降低,系统制冷量减小,压缩机功率减小,系统总功率减小,制冷系统COP减小。当库温为-18℃时,冷凝器风机频率变化对制冷量影响较小,制冷系统COP主要受系统总功率的影响;库温高于-18℃时,冷凝器风机频率变化对系统总功率和制冷量均有影响,但制冷量变化对制冷系统COP影响更大。因此,在厦门地区冬季运行时,冷凝器风机在变频运行方式下,冷库制冷系统节能与否须结合库温工况确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喷射器内部流体流动过程,应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对两相喷射器建立了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制冷剂对新型双蒸发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双蒸发系统中,当蒸发和冷凝温度相同时,R152a的性能系数高于其他4种制冷剂,R143a的喷射系数、喷射器的压缩效率、制冷量和性能系数提高率均高于其他4种制冷剂;当蒸发温度不变时,性能系数提高率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冷凝温度为30℃时,制冷剂为R143a,性能系数提高率达20%。  相似文献   

6.
利用真实气体模型对喷射式制冷空调系统的喷射器进行CFD计算.利用CFD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喷射器在不同蒸发条件下的喷射系数及系统的机械COP.在喷射器结构确定时,在计算的范围:6°C≤te≤20°C,蒸发温度越高,喷射器的性能越好.喷射器结构确定时,蒸发压力只要小于拉伐尔喷嘴的临界压力,工作蒸汽的流最就不会受蒸发压力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以往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研究工作基础,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把制冷剂R22、R404A、R717、R410A和R407C用于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计算不同管径、循环倍率和蒸发温度下再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和供液压头,比较不同制冷剂在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同蒸发温度下,再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变化规律大体为R717>R410A>R22>R404A>R407C;相同循环倍率下,再循环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为R410A>R717>R22>R404A>R407C;相同蒸发管径下,再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变化规律为R410A>R717>R22>R404A>R407C,综合考虑,与其他四种制冷剂相比,R717更适用于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8.
以轮流降温制冷系统为实验对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改变冷库的温度范围,调节风机频率,运用运行时间系数衡量系统能耗,探究冷库性能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库温不同时,随着风机频率的增大,对冷间降温时间影响降低;库温为0℃~2℃,风机频率50 Hz时,运行时间系数为0.24,系统处于"大马拉小车"状态,降低风机频率至30 Hz,运行时间系数提高到0.38,使冷库低能耗运行,为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喷射器在良好的工况条件下运行,文中针对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工况范围,以R134 a为工质建立了喷射器运行特性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临界背压随喷射器运行工况的变化关系,以及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器的临界背压随发生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极限喷射系数随发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喷射制冷系统COP随喷射器背压(冷凝压力)的升高先保持不变后减小,当Tg=353K,Te=281K和Te=283K时,喷射器分别在Tc=307K左右和Tc=308K左右时,达到临界状态,临界背压分别为0.85MPa、0.88MPa,COP分别为0.2和0.227。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的低温制冷性能,采用R1234yf为工质,对三种回热器设置方式的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进行能量分析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回热器设置方式都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其中高低温级同时设置回热器对系统性能提高最多,COP可提高12.21%,?效率可提高11.68%;其次为仅设置高温级回热器时,COP提高10.6...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计算得出气液分离器有效高度和气液分离器的直径,设计出两种气液分离器,并分别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对重力供液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小,由于分离器直径减小了25%,分离器内制冷剂存储量大大减少,当液位处于控制液位时,分离器存储量仅为原来的19.1%,而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排气压力有所降低,并且对系统制冷量及COP影响很小,最大差值在-20℃工况,相差0.043。  相似文献   

12.
两相流引射器回收部分压力能,提高压缩机进气压力,从而减小压缩机的耗功、提高系统的性能。对R134a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引射器的结构参数对引射器和整个系统的性能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为-10℃/40℃,当喷嘴距为0mm时,引射器的引射比和压力提升比均最大,此时系统耗功最小,制冷量最大,系统的性能最优。在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为-10℃/40℃,引射器的扩张角为8°时,引射器的性能最佳,整个系统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R134a为工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采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对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对R134a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COP和引射比的影响,并与传统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几何尺寸的引射器,系统COP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冷凝温度为40℃时,蒸发温度为1℃时,使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时系统的COP要比传统蒸汽压缩循环的COP高22.7%,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在较低的冷凝温度下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用简化的再循环模型和破裂模型,研究了边缘发生的电离与电荷交换的能量损失与密度极限破裂的关系,得到HL 1M装置的临界破裂密度nc≤1.6×1020m-3。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对蒸发式和水冷式冷凝器能耗进行对比;针对不同品牌的大、中、小型蒸发式冷凝器,采用能耗系数(¢)其进行能耗研究;分别对同一制冷系统中的两种冷凝器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能耗还是初投资,蒸发式冷凝器均优于水冷式冷凝器,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液分离效果差的问题,重新设计了应用于两相流引射器制冷系统的汽液分离器,将使用新汽液分离器的两相流引射器制冷系统的性能与原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汽液分离器对引射器性能及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新设计的汽液分离器分离效果大大改善,对于不同的实验工况条件,采用新设计的汽液分离器的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主蒸发器制冷量由占总制冷量的21.1%~27.8%,提升到82.2%~87.3%,主蒸发器起到了主要作用;在引射器结构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引射器的引射比由0.2~0.46提升到0.56~0.64;采用新设计的汽液分离器系统制冷量和COP均与原系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两级汽液分离CO2引射制冷系统中喷嘴第一喉部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使用不同喷嘴第一喉部直径的两级汽液分离CO2引射制冷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CO2两级节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第一喉部直径的增大,引射比和系统COP均逐渐增大,引射比在第一喉部当量直径为2.0 mm时达到最大值,而系统CO...  相似文献   

18.
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回热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上可回收的热量很多,实际上,由于吸附床传热系数的限制,使得回热量大大减少。同时长时间回热也减慢了吸附床的升降温速率,影响了系统运行的制冷量和能效比。本文通过对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回热过程及回热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了弧形板片式露点蒸发冷却器,研究了环境工况和进气速度比对其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工作气体与产出气体进气速度比为1.5时冷却效率最大,达到126.24%;通过与传统结构对比,在相同的进气温度、环境湿度、进气速度条件下,该种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最大可以提高10.32%、25.82%、13.87%。  相似文献   

20.
启动特性是衡量热管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重力热管启动特性受工作角度、蒸发段与冷凝段长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蒸发段长度和冷凝段长度对钠钾合金重力热管启动特性的影响。实验测得变蒸发段和冷凝段长度时,钠钾合金热管的外壁面温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增加蒸发段长度利于热管外壁面温度分布趋于均匀,但沿热管蒸发段轴向液池区域范围内仍存在一定的温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