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6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33号)。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在呼唤"新工科",新工科要求我们培养出有很好理工科基础的复合型、综合性创新人才。显然,新工科学科体系是必须要强调物理学内涵的。那么面对"新工科",我们的物理教育教学该如何应对呢?在新工科学科课程建设中,作为重要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课,其课程体系该如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6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33号)。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在呼唤"新工科",新工科要求我们培养出有很好理工科基础的复合型、综合性创新人才。显然,新工科学科体系是必须要强调物理学内涵的。那么面对"新工科",我们的物理教育教学该  相似文献   

3.
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为媒,探索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新途径,加强本科生工作习惯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科研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为其它学科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为新工科建设和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教育目标出发,提出了解决复杂体系问题的大学物理综合实验改革方案,从综合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评价体系改革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解决复杂体系问题的大学物理综合实验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方法。该改革突破了传统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单一、孤立的普遍现状,适应了当前"新工科"发展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将对建设"新工科"和培养"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工科”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特点,以山西大同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课外拓展与实践等方面入手对“新工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满足当前新工科的应用要求.项目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大同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乃至其他高校光电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的"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优势和立德树人要求而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的开展,给物理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通过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自己对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建设的一些见解和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在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和重要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带头学科之一.物理学的发展不仅在自身的学科体系内生长和发展出许多新的学科分支,而且它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前导.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作为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发展"新工科"教育,培养"新工科"所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哈工大大学物理教研室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对大学物理课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经过近2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下理工结合、学科交叉是物理发展的大趋势。教学团队开设数学物理方法创新实验,利用学院多学科优势开展理工相互贯通融合,提升课程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真正结合。以学号"171093122"为负责人的创新实践小组为例,选取硅片表面杂质浓度扩散问题为实验题目,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模型、仿真求解等步骤完成一个涉及数学物理方法的设计与编程应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融会贯通,符合新工科建设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旨在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学科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机器学习作为一门新工科专业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存在理论知识点抽象难以理解、课堂效率低下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该文基于项目教学法探索了一种以实践项目为行动导向的“点对点”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项目的实现环节相呼应,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实践项目库,构建了基于“实践”的课程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显示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机器学习理论,还能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