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十八大会议上指出,自从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基金工作就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基金财政投入从2003年的20.4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0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7%。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未知、厚积薄发等特点,培育重大创新必须尊重科学规律,营造宽松环境,并给予长期  相似文献   

2.
基础研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但这些效益往往是远期的,预测不到的。对私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投资是高风险投资,因为其产生的效益不能由投资者独占。所以大部分基础研究要由政府来投资。据研究,基础研究投资的年私人回报率为20%~30%,约为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的二倍,社会回报率就更高了。美国的基础研究是其本国的最巨大资产之一。来自基础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工程进步对美国公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础科学和工程的进步也为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领导者作了贡献。加强美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提高基…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彩色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理论却是灰色的。普通人今天还搞不明白的科学或理论,也许明天就会成为改变他们生活方式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基金的建立,为推动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发挥科学基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深化基础性研究工作,以此推动基础研究,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6.
7.
8.
“我已经从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岗位上卸任回北大了,现在我名片上的职务是北京大学教授。我喜欢做基础研究,也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一见面,陈佳洱就把这个“喜讯”向记者公布了。“当时选我当北大校长,实在是历史的某种‘误会’。我这个人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能力也很有限。当时我曾向上级领导推荐光召同志,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大,又是北大校友,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他比我更适合当北大的校长。”陈佳洱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科研和教学,现在终于能多点时间搞科研,这让老先生每每提起都不免喜形于色。现在,他正带领学生们研制一种粒子加速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根据对科技工作者的调查以及国家层面基础研究项目相关数据的分析,在我国存在"重基础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出现有社会、政府、科学自身以及科研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开展以及基础应用研究的发展。鉴于此,需要我们针对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认识和政策引导,增加投入,改进评价,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研究人员待遇,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从1984年开始,由国家计委组织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任务是以建立在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和少数部门研究所的这批重点实验室为基地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级专门研究人才。截止到1988年底,已装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55个,其中21个已通过国家级验收,并投入运行,“七五”计划完成后,预计可增至7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陆续建立,在科技界、教育界受到普遍欢迎和支持,因为它对稳定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集聚和培养人才,促进国内外科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正逐年增加,对此,很多人存有有疑问:当我们疾病、人口等基本的社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为什么要把大量的资金浪费掉去建造卫星、探索微观宇宙呢?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这一期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本刊1986年第2期曾发表吴京生教授《关于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一文,对在我国施行基金制拨款提出了若干疑虑。1987年第1期我们约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师昌绪同志撰文,介绍我国施行基金制拨款的一些作法。现基金制施行已三年,我们特再约请师昌绪副主任撰文,总结三年来基金制拨款对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稳定研究队伍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望能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从科学家队伍年龄结构看基础研究政策稳定的必要性》一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科学家年龄结构曲线图上出现一个谷区,正好与最佳年龄曲线的峰值相近,这是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档。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新的“读书无用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若干年后我国的基础科研队伍还将出现新的断档,“希望之峰”将很难出现。这是应当引起深思的问题。为了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我国将在国务院统筹安排下兴建一批高水平的、开放型的国家实验室。它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基本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综合介绍了国家建立重点实验室的设想、它的主要任务及具体作法等。今后我们还将陆续介绍这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创新(innovation)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按照一般经济学发展理论提出。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它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可见,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后来人们又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本义来看,创新指的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