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和普通浸渍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摩尔比的γ-Al2O3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有机聚合物因热稳定性差而不能用高温氢气还原金属制备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弱点,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把零价金属负载在聚合物上,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含量的CoAg催化剂,用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磁测定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和普通浸渍法制得的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进行比较,表明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得催化剂的金属粒度小于普通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而且前者的零价金属含量也高于后者。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Co 在表面上,而普通浸渍法制得催化剂Co 在表面和体相的金属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有机聚合物因热稳定性差而不能用高温氢气还原金属制备聚合物负载催化剂的弱点,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把零价金属负载在聚合物上,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含量的Co-Ag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射线不电子能谱和磁测定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和普通浸渍法制得的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进行比较,表明溶剂化金属原子浸地制得催化剂的金属粒度小于普通浸渍法制香的催化剂,面且前者的零价属含量也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SMAI和CI法制备的Ni—Ag/SiO2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含量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SMAI和CI催化剂都具有超顺磁性。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相比,SMAI催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固载Co-Pd 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含量的Co Pd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磁测定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与普通浸渍法(CI)制得的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MAI法制备的催化剂金属粒度小于CI法制备的催化剂,且前者零价金属含量高于后者.SMAI法制备的催化剂Co在表面上富集,而CI法制备的催化剂Co在表面和体相的金属含量基本相同.在二丙酮醇加氢及电催化反应中, SMAI法催化剂比相同组成的CI法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技术制备了高分散树脂固载Co-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二丙酮醇加氢和用作燃料电池电极时的催化性质。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相同组成的催化剂相比,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催化剂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这是因为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催化剂均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金属的还原性(零价金属百分比)。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金属含量的增加催化活性增大,在电催化反应中钴的加入增大了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并行考察了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SMAD)、浸渍、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的Cu-Co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563K,6MPa,H2/CO=2)性能及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三种催化剂上反应产物均为C1-C5正构醇及正构烃,总醇的选择性依下列次序递增:SMAD<浸渍<共沉淀;(2)表面低配位钻中心上多重吸附态CO的红外吸收峰的面积分数,对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3)高温还原和焙烧均使醇选择性下降,同时使表面低配位Co0中心减少.据此讨论了CO插入中心,活性结构及制备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负载法制备了相同NiO含量的Ni/ZrO2-CeO2-Al2O3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测定了积碳量.用CO2程序升温脱附方法测试了它们的CO2吸附性能,用H2程序升温脱附方法测试了表面Ni的分散度.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CH4和CO2转化率降低的顺序是:溶胶凝胶法≈共沉淀-负载法>水热合成法,并且反应产物中n(CO)/n(H2)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热法和共沉淀-负载法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好,且前者的活性比后者高;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但易失活.积碳量大小顺序是: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负载法.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对CO2的吸附量更大,\r\n而且积碳主要存在于载体上,从而保证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干混法、干混-浸渍法和共浸渍法)对MoNiP/Al2O3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干混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金属(Mo,Ni)在其表面上虽然有较高的分散度,但其分散状态较差,因而影响其催化活性;采用干混-浸渍法和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使活性金属在其表面上既有较高的分散度,又有优良的分散状态,因而催化活性较高.此外,采用干混-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而采用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大的孔直径和较高的机械强度.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oNiP/Al2O3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450℃.  相似文献   

10.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γ-Al2O3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和二丙酮醇加氢以及CO2甲醇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剂相比,在所有这些反应中SMAI催化剂都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SMAI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还原度(零价金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并行考察了用溶剂化金属原子分散(SMAD)、浸渍、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的Cu-Co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563K,6MPa,H2/CO=2)性能及附态CO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三种催化剂上反应产物均为C1-C5正构醇及正构烃,总醇的选择性依下列次序增:SMAD<浸渍<共沉淀。(2)表面低配位钴中心上多重吸附态CO的红外吸收峰的面积分数,对不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与醇选择性的变化一致;(3  相似文献   

12.
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技术制备了高分散树脂固载Co -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二丙酮醇加氢和用作燃料电池电极时的催化性质。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相同组成的催化剂相比 ,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催化剂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这是因为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和金属的还原度 (零价金属百分比 )。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金属含量的增加催化活性增大 ,在电催化反应中钴的加入增大了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γAl2O3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和二丙酮醇加氢以及CO2甲醇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剂相比,在所有这些反应中SMAI催化剂都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SMAI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还原度(零价金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4.
超声浸渍法制备Pd/Al2O3催化剂及其催化蒽醌加氢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球形 γ-Al2O3 和 θ-Al2O3 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浸渍和普通浸渍方法制备了Pd含量为0.3%的负载型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蒽醌加氢反应. 采用X射线衍射、 N2吸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浸渍方法对催化剂活性金属分散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普通浸渍法相比,超声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Pd催化剂金属分散度明显提高,因而对蒽醌加氢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以960 ℃焙烧的球θ-Al2O3 为载体,通过超声浸渍制备的负载型Pd催化剂具有较高的Pd分散度和较大的孔径,在蒽醌加氢反应中对反应物的扩散阻力较小,因而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反应中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物种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CO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镍负载量相同时,固相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于湿浸渍法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TEM、XPS、H2-TPR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更有利于加强镍铈间的相互作用和得到高分散的镍物种,从而促进镍物种的还原.Raman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相比于湿浸渍法能产生更多氧空位,这有利于氧气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使得CO氧化反应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刘华  许珊  王晓来 《分子催化》2011,25(4):301-307
以硝酸钴和硝酸铈为前驱物,SBA-15为硬模板,利用双溶剂法制备了Co3O4-CeO2介孔复合氧化物,通过X-射线衍射、N2吸脱附测试、程序升温还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活性组分及载体进行了表征,并且与浸渍法和共沉淀法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浸渍法和共沉淀法,采用双溶剂法制备的介孔Co3O4-C...  相似文献   

17.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了四种不同比表面积树脂固载的Co-Ag双金属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比表面积的增大,具有相同金属含量的催化剂Co和Ag的颗粒减小,分散度增大,因而催化剂在二丙酮醇加氢以及燃料电池电极上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硝酸铝和硝酸钴的乙醇溶液与钼酸铵的碳酸铵水溶液共沉淀制备了Al2O3负载Co-Mo双金属氧化物前驱体,结合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得了氮化物催化剂Co-Mo-N/Al2O3.利用X射线衍射和N2物理吸附方法表征了制备的前驱体和钝化态Co-Mo-N/Al2O3催化剂的晶相和孔结构,用程序升温脱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晶格稳定性、活性中心和表面形貌,用氨分解反应表征了Co-Mo-N/Al2O3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有较大影响,低温焙烧的样品中活性组分散性较好,673K焙烧制得催化剂的氨分解活性最高.与浸渍法制备的Co-Mo-N/Al2O3催化剂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晶格稳定性、更均匀的活性组分分布和更高的氨分解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刘华  许珊  王晓来 《分子催化》2005,(4):301-307
以硝酸钴和硝酸铈为前驱物,SBA-15为硬模板,利用双溶剂法制备了Co3O4-CeO2介孔复合氧化物,通过X-射线衍射、N2吸脱附测试、程序升温还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活性组分及载体进行了表征,并且与浸渍法和共沉淀法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浸渍法和共沉淀法,采用双溶剂法制备的介孔Co3O4-CeO2复合氧化物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较小的颗粒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此外,CO氧化脱除评价显示与常规的共沉淀法和浸渍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该介孔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其高活性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组分的高分散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sepiolite及Ni-Sm/sepiolite催化剂并测定了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采用抗热实验,XPS及CS2中毒等手段研究了钐对Ni/sepiolite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2O3提高了Ni/sepiolite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催化剂热稳定性及抗毒能力,降低了镍原子的电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