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文[1]对上面两个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易作多元推广.本文在此给出另一种证明.  相似文献   

2.
文[1]介绍了有关不等式的两个引理及其推广命题1-4.文[2]将两个引理及其推广命题作出了进一步推广.本文将推广的两个引理及其推广的命题再进一步作出拓广.两个引理的再拓广如下:  相似文献   

3.
贵刊文[1]在对一道不等式再思考后提出了四个猜想,其中猜想2如下:猜想2若a3 b3 c3=3,a,b,c∈R,则a b c≤3,ab bc ca≤3,abc≤1.贵刊文[2]在探讨上述猜想2时,认为“在题设条件下,可以证明前两个不等式是成立的”,其证明过程应用了一个引理:引理设p>q>0,x1,x2,…,xn为正实数,则x1  相似文献   

4.
文[1]介绍了有关不等式的两个引理及其推广命题1-4.本文将两个引理及其推广命题再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由于数列不等式与正整数有关,所以,“数学归纳法”成为数列不等式证明的首选方法.但是,一些数列不等式题直接用“数学归纳法”却行不通,而需要先对其进行放缩以证明它的“加强不等式”,它是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造“加强不等式”,构造“加强不等式”是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为此,本文对加强命题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从哪里“强”、如何“强”、“强”到什么程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1]给出了如下四个命题: 命题3在△ABC中,若α为不大于最小内角的非负角,则  相似文献   

7.
1525号题推广的证明及引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通报>2004年第12期刊出的1525号题为:在△ABC中,求证 sin(A-30°) sin(B-30°) sin(C-30°)≤3/2 文[1]指出原证技巧性较高,但文[1]之证也不够自然流畅,不易推广.本文首先给出该题推广的一个较简证明,然后再引申出几个相应结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瞿靖 《中学数学》2008,(8):45-46
文[1]给出了如下四个命题:   命题3 在AABC中,若α为不大于最小内角的非负角,则tan(A-α)+tan(B-α)+tan(C-α)≥3tan(60°-α).……  相似文献   

9.
数列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中考和一些竞赛题目中常有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有关的题目,本文将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进行求解.命题1 如图1,点D是△ABC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则∠D =90°+1/2∠A.∵ ∠1 =∠1′,∠2 =∠2′,∴ 2∠1 +2∠2 +∠A =180°,∠1 + ∠2 + ∠D=180 °.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在实际解题中有时候直接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命题不太容易,或者按常规思路去运用递推假设也不容易达到目的,这时可以考虑把该命题适当加强,使加强后的命题更具活力,更有利于运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加强命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原命题的结论加强,二是把命题一般化.  相似文献   

12.
13.
翟铁倪 《数学通报》2006,45(8):52-52
《数学通报》2005年第44卷第1期“n等角平分线的一个定理”一文,通过引理,证明定理.实际上,可以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14.
数列不等式是近年来高考和竞赛中的热点题型,其中一类形如  相似文献   

15.
熊斌  田廷彦 《数学通报》2006,45(9):60-61
1893年,英国数学家J.J.Sylvester(1814—1897)在《教育时报》(Educational Times)杂志上提出了如下问题:Sylvester问题:证明不可能在平面上放有限个点,使得每一条过其中任意两点的直线都经过第三点,除非这些点全在同一条直线上.(Prove that it isnot possible to arrange any f  相似文献   

16.
对于椭圆,我们有如下命题1如图1,点A,B为椭圆x2/a2+y2/b2=1(a>b>0)的短轴的下顶点和上顶点,C为椭圆的左顶点,M为椭圆上不同于椭圆顶点的动点,直线AM交x轴于点P,直线BM交x=a于点Q,则PQ∥CB.■证明由题意,设直线BQ的方程为y=kx+b,则Q(a,ka+b).  相似文献   

17.
龚婷  宋庆 《数学通讯》2001,(12):47-47
第 4 1届 (2 0 0 0年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 2题是 :设a ,b ,c是满足abc=1的正数 ,证明 :(a - 1 1b) (b - 1 1c) (c - 1 1a)≤ 1(1)我们猜测 ,该题是以 1983年瑞士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 2题为背景编制的 :设a ,b ,c是正数 ,证明 :abc≥ (b c-a) (c a -b) (a b -c) (2 )事实上 ,将 (2 )式变形 ,可得(ba - 1 ca) (ac - 1 bc) (cb - 1 ab)≤ 1,于上式 ,令 ba =a′ ,ac =b′ ,cb =c′,则a′ ,b′ ,c′为满足a′b′c′ =1的正数 ,并成立(a′ - 1 1b′) (b′ - 1 1c′) (c′ - 1 1…  相似文献   

18.
文[1]证明了这样一个不等式,若n,b,c为正实数,则.√a/b+c+√b/a+c+√c/a+b〉2.  相似文献   

19.
几个猜想不等式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戌建君 《数学通报》2005,44(9):51-52
文[1]对一道不等式再思考后提出了四个猜想,现对这四个猜想逐一加以探究。为了证明猜想,需用到下面的引理.  相似文献   

20.
胡付高 《数学通讯》2007,(11):14-15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发现递推数列中不等式问题已成为目前的一个热点,它时常被设置成高考压轴题.这类问题新颖多变,综合能力强,可联系的知识面较广,在现行许多文献中,不少作者曾举例探讨过.实际上,这类问题往往都与函数的不动点相关联,本文将给出联系不动点与递推数列的两个简单命题及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类试题的命题背景,揭示试题蕴涵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