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圆板型压电行波马达及振动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克希霍夫薄板四点假设建立求解圆板状行波马达定子特征频率参数及其主振型的线性方程组,采用Matlab5.2工程分析与数值计算软件,利用行列式搜索算法精确求解了定子复合板内、外径比分别为0.1、0.3、0.35、0.6,对应不同振动模式时的特征频率因子及其主振型,并进一步利用牛顿插值法详细解析了马达定子在各阶振动模式下横向幅值的分布以及板面能量的分布情况,为马达定子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总结出超声马达振动模式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特性压电行波旋转马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种压电行波型旋转超声马达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行波马达驱动定子的各阶振动模式、谐振频率进行了分析;研制的行波马达具有以下特点:低转速(0-50r.p.m)、较大力矩输出(0~1.9kgf.cm)、自锁功能、高的角分辨率和定位精度(±0.15°)。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马达作为一种新型的小马力电机已引起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中,作者利用解析法建立了行波型超声波马达定于齿的运动学模型,这对进一步研究转子与定子间的接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马达在各阶振动模式下接触点位移、马达共振频率与齿高的变化规律,发现齿高在从3mm到9mm的区间变化时,对接触点圆周方向的位移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高阶(9,0)振动模式下,而径向位移在齿高6mm左右时基本趋于饱和。我们依据齿的运动数学模型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三维接触式超声波马达.  相似文献   

4.
行波超声马达定子和转子接触状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直接测量行波超声马达定子和转子接触状态的方法—电接触法。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接触预压力和定子激励电压(定子振幅)对定子和转子接触状态的影响。借助于自制的超声马达摩擦特性模拟实验装置,测量了超声马达堵转力矩和空载转速随接触预压力和定子激励电压的变化。提出用相对接触长度描述定子和转子的接触特性,建市了超声马达特性与定子和转子相对接触长度的联系。此外,还利用现有的行波超声马达定子和转子接触理论模型,计算了给定工作条件下接触区长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可为行波超声马达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圆筒型行波非接触超声马达,以圆筒型振子为定子,矩形板压电陶瓷粘贴在圆筒振子的外表面作为激励源以产生周向行波。研究了激励圆筒振子产生周向行波的原理,分别给出了激励点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为有效设计和激励定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驱动电源与激励点的连接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马达样机进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转速输出。  相似文献   

6.
行波型超声电机定子的共振与反共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行波型超声电机定子在共振和反共振点附近表现的不同特性,以压电陶瓷材料大功率驱动下的理论分析和电学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确立了以频率、机械谐振品质因数、机电耦合系数和相对振动效果等参数作为定量和定性分析定子共振和反共振的性能指标。在实验研究中,以激光测振为直接实验手段,设计了相关实施方案,对行波型超声电机定子在不同驱动方式下表现出的共振和反共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波型超声电机定子在反共振点附近的综合性能要优于共振点附近的性能,实验结果可为行波型超声电机工作状态以及驱动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压电驻波旋转马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种以压电陶瓷为动力元件的驻波型超声马达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结构改进型的纵-扭模式转换耦合器,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它的振动模式;采用机电等效网络方法,导出了马达驱动定子的频率方程。研制的定于直径32mm的结构改进型压电驻波马达,其无载最大转速为430r.p.m,比改进前提高了3-4倍,马达最大力矩输出为6kgf.cm,最大能量转换效率为17%。  相似文献   

8.
压电超声马达的摩擦和噪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一种基于弯曲振动模式压电超声马达中的突出问题──摩擦、噪声及其对马达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马达转子摩擦材料、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压力、工作频率、电路匹配等因素对马达运转噪声、转速力矩输出和运转平稳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揭示,马达运转噪声除了与摩擦材料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其它诸多因素有关.实验中还发现,改变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压力,不仅马达噪声大小会发生变化,而且噪声的主频成分也会改变.  相似文献   

9.
张志彬  杨学友 《物理》1997,26(9):547-552
论述了超声波微电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振动模式和组合,分析了行波式超声波微电机定子表面的椭圆运动轨迹,给出了一些性能测试曲线,论述了超声波微电机的一些特点,并介绍了它的一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环形行波式超声马达解析模型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假定超声马达的定子为圆板,定子与转子的接触符合刚体与分布弹簧模型的条件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超声马达输出特性的解析模型,并完成其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研制出一种以长条片关压电陶瓷振子作煊子的驻波型超声马达,该马达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与调整、驱动电路合理、运行稳定的特点;由实验研究,测出了其主要性能参数,利用该马达已开发出特性优异的超声步进马达及时钟模型,小型走纸机。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圆筒非接触超声马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圆筒非接触超声马达.该马达主要工作在驻波状态下,且仅需单路信号激励。文中给出了马达定子的振动解析,并依此设计定子。当马达稳定转动时,采用激光测振仪测得了马达定子的振动模态。实验表明,单路信号激励下同样可以实现非接触驱动。此外还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马达的起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直线结构的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一个模型,该模型通过角簧实现弯曲振动模式.建立了该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得到了3个本征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动模式.就二氧化碳、羰基硫和氰化氢3个三原子分子,使用文献数据验证了所给出的模型.结果表明按该模型的3个振动频率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光散射学报》2015,(2):167-173
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Raman)光谱方法在室温下对拉米夫定药物的水合与无水晶型进行表征,并对两种晶型的分子振动模式进行归属。结果表明两种晶型在分子振动模式上有着显著不同。此外,使用Raman光谱技术研究其水合晶型在加热过程中因失水而导致的晶型转变的动态特性,并选取拉曼光谱中峰面积随加热时间变化的785和798cm-1处特征峰,建立单指数数据拟合模型。由结果可知,在水合晶型加热转变过程中,水合晶型特征峰的消失与无水晶型特征峰出现的速率一致。该结果为多晶型药物的质量监控及建立药物晶型转变模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压电超声马达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铁英  董蜀湘 《物理》1991,20(5):298-302
近年来压电超声马达很引入注目.传统的马达是利用电磁力驱动的,而压电超声马达则是利用压电或电致伸缩材料作为驱动源,直接推动可运动的部件产生直线的或旋转的运动.本义重点介绍压电蠕动马达和超声行波马达的原理和简单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追赶法技巧,研究了倾度为常数的宽矩形通道中黏性水波振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证明了当黏性系数、摩擦系数、倾度和高度比满足一定关系时,存在唯一的振荡型行波解.由于解析求解的困难,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部分结果,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可能存在的振荡型行波解的结构. 关键词: 追赶法 黏性水波 振荡型行波解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的超声马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超声马达的原理、分类和发展状况,并简要地概述几种典型超声马达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由驻波马达、行波马达发展到目前利用复合振子的混合型马达,显示出对超声马达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并潜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纵向振动超声马达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建立了一个纵向振动超声马达的力学模型。阐述了超声马达的工作机理,对定子和转子在间断接触时的粘连和滑动做了理论分析,给出了马达的驱动力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对超声马达的速度、输入输出能量和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特别讨论了驱动频率、初始压力、转子的转动惯量和外加力矩对马达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按照本文模型得到的结论与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这些结论与结果为超声马达的构造、设计和控制等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一道动态电路习题教学中学生的几点疑问,从函数和电路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电学元件U-I曲线两种斜率的物理含义,并通过典例分析介绍了如何利用U-I曲线斜率求解电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严仁博 《应用声学》1992,11(1):39-41,49
本文简要介绍超声马达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指出为提高超声马达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按定子振动激发方法的分类方法,例举几种研究较多的超声马达,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