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合成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共单体共聚是合成接枝共聚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大分子单体通过各种聚合方式(自由基共聚、离子型共聚、配位共聚、基团转移共聚和逐步共聚)和普通小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详细讨论了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动力学,并简要介绍了接枝共聚物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2.
大分子单体及其规整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通过活性阴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基团转移聚合、自由基聚合、缩聚等途径合成各种大分子单体,论讨了大分子单体的表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综合介绍近年来大分子单体共聚的进展及其规整接枝共聚物的纯化和特性。 相似文献
3.
4.
5.
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引发合成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接枝共聚物含有性质差别很大的主链和支链,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而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1~5].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6,7]的问世,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用对-氯甲基苯乙烯和其它乙烯基单体自由基共聚. 相似文献
6.
乙烯基单体在炭黑表面上的接枝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分别在铈离子体系,正丁基锂体系,过渡金属离子乙酰丙酮铜(Ⅱ)以及焦磷酸络锰(Ⅲ)体系的作用下,炭黑与乙烯基单体的接枝聚合.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FT IR分析确证了炭黑表面的接枝反应,利用TEM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形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多种炭黑表面接枝聚合体系中,正丁基锂体系的接枝率最高,可达200%.而各种氧化还原体素的接枝率只能达到30%左右.表面接枝后的炭黑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大分子单体是一类具有聚合反应活性的聚合物,分子量在几千到数万不等,聚合反应活性点一般是大分子的端基,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是此类化合物的一种[1,2].若改变聚合物化学结构(a),可制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大分子单体;若改变端基(b),则可使大分子单体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叶立德活性聚合方法制备了两种基于聚亚甲基的大分子单体. 其中一种是以叶立德活性聚合制备的主链链端含有羟基的聚亚甲基(PM-OH)为原料, 通过链端羟基的基团转换, 得到链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大分子单体. 另一种则是以硼烷-四氢呋喃(BH3-THF)和二乙烯基苯反应得到的三烷基硼中间体为催化剂和引发剂, 然后进行叶立德活性聚合, 再经过二水合氧化三甲胺(TAO)的氧化, 最终得到基于聚亚甲基的一端含有羟基另一端含有苯乙烯基的大分子单体. 通过高温核磁氢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高温凝胶色谱法表征了这两种大分子单体的链结构和分子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先合成一定分子量(Mn=1.9×104g mol)和分子量分布(MWD,Mw Mn<2.5)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VAc)与醋酸异丙烯酯(IPAc)的无规共聚物聚(PVIPA).再以PVAc或PVIP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与共引发剂TiCl4配合,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并分别考察大分子引发剂用量、TiCl4浓度以及添加剂2,6二叔丁基吡啶(DtBP)或2甲基吡啶(MPY)对异丁烯聚合转化率和PVIPA或PVAc引发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表征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VIPA和PVAc可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前者的引发效率高于后者.加入适量DtBP或MPY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引发效率.DtBP对减少聚合体系中微量水的引发和提高PVAc引发效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引发效率可达90%以上,加入适量添加剂MPY时,PVIPA引发效率可达60%左右.适当增加大分子引发剂用量和TiCl4浓度,也可提高PVIPA的引发效率至接近70%.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极性主链为PVIPA与非极性支链为聚异丁烯(35.2%mol)的接枝共聚物PVIPA g PIB,该接枝共聚物的Mn为3.7×104g mol,分布指数MWD为2.52,且PIB支链平均分子量约为5.4×103g mol. 相似文献
12.
The highly reactive polyisobutylenes(PIBs) withα-double bonds(87.5 mol%) or tert-chloro(tert-Cl) groups(95 mol%) could be prepared via the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IB) coinitiated by BF_3 or TiCl_4 respectively.The Friedel-Crafts alkylation of diphenylamine(DPA) with the highly reactive PIB withα-double bonds was further conduc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such as at different alkylation temperature,in the mixed solvents of CH_2Cl_2/n-hexane with different solvent polarity and at DPA conce... 相似文献
13.
SYNTHESIS OF POLYACRYLAMIDE WITH PENDANT POLY(BUTYL ACRYLATE) CHAINS USING THE MACROMER TECHNIQUE AND STUDIES ON THEIR PROPER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Since Milkovich and Chiang[1] developed a method of preparing copolymers with uniform side chains by usingthe macromer technique, the synthesis of copolymers with uniform side chains from different macromers has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Milkovich et al. reported the synthesis of polystyrene macromer through termination ofliving polystyrene anions with methacryloyl chloride and its copolymerization with butyl acrylate to formthermoplastic elastomer[2]. Rempp[3] obtained polyoxy… 相似文献
14.
螺环原碳酸酯的单体合成及阳离子聚合袁金颖(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09)潘才元白如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关键词合成螺环原碳酸酯阳离子聚合双开环聚合反应中图分类号O523.624Bailey于1972年发现,... 相似文献
15.
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共聚及其规整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研完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溶液自由基共聚。结果表明,大单体接枝效率和共聚物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大单体分子量及引发剂等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分子量可在5-15×10~4范围内变化。丙烯酸乙酯与大单体共聚的竞聚率为0.83。共聚物用萃取法精制后,用IR、~1H-NMR、裂解色谱、GPC和膜渗透压计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产物有预期的规整接枝共聚物结构。平均接枝数为2—11。 相似文献
16.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YCLIC (ARYLENE PHOSPHONATE) OLIGOM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The use of cyclic oligomers as macrocyclic precurso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 by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ROP) has sparked mu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It could produce a revolutionarychange in the preparation of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polymerizationprocess yielding polymers such as the reinforced reactive injection model (RRIM) and the resin transfer model(RTM) etc. Within the last 10 years, the synthes…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方法,以AIBN为引发剂引发醋酸乙烯酯(VAc)和醋酸异丙烯酯(IPA)共聚,得到两者的无规共聚物聚(PVIPA).再以PVIP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以四氯化钛(TiCl4)为共引发剂,引发异丁烯进行正离子接枝共聚反应,分别考察了PVIPA/TiCl4/IB体系中TiCl4浓度、大分子引发剂浓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以及外加含氮亲核试剂2,6-二甲基吡啶(DMP)对异丁烯聚合转化率和PVIPA引发效率的影响,并采用GPC表征方法研究了聚合体系中两种引发活性中心(A)和(B)的引发竞争.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外加亲核试剂的情况下,PVIPA与微量水均可参与与TiCl4的络合竞争,分别形成活性中心(A)和(B),并产生竞争引发异丁烯正离子聚合,生成相应的接枝共聚物PVIPA-g-PIB和均聚物PIB.TiCl4和PVIPA用量以及两者的络合作用温度与时间对异丁烯正离子接枝共聚起着重要作用.合适的TiCl4浓度与PVIPA浓度、低的微量水浓度以及在较低温度下使PVIPA与TiCl4充分络合,都有利于提高大分子引发剂PVIPA的引发效率.引发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并可制备出极性主链与非极性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VIPA-g-PIB,其GPC谱图呈现单峰分布,分子量分布(Mw/Mn)可达到2.17.此外,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适量含氮亲核试剂DMP,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PVIPA的引发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α-蒎烯、β-蒎烯、苧烯阳离子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萜烯单体α 蒎烯、β 蒎烯、烯的阳离子聚合性能,还考察了这三种单体的活性聚合可能性.在Lewis酸AlCl3作用下,聚合速率大小顺序为:β 蒎烯>烯>α 蒎烯.α 蒎烯、烯的聚合产物分子量较低;β 蒎烯的聚合产物分子量较高.AlCl3与SbCl3复合后,α 蒎烯、烯的聚合速率增加,β 蒎烯的聚合速率反而下降.α 蒎烯的聚合速率增加幅度大于烯,使得前者聚合速率高于后者.与使用AlCl3相比,添加SbCl3后产物的分子量变化是:α 蒎烯变大,烯不变,β 蒎烯则变小.添加SbCl3对β 蒎烯、烯的聚合物结构无影响,而α 蒎烯聚合产物的结构则发生显著变化.活性较高的β 蒎烯在适当的引发体系,如苯乙烯 HCl加成物/TiCl3(OiPr)作用下,可以实现活性聚合.α 蒎烯、烯则由于本身单体活性太小,难以实现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