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了单体化合物一枝蒿酮酸, 然后以一枝蒿酮酸和有机胺为原料, 在偶联剂DCC, HOBt/DMAP的作用下, 合成了1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2a~2m. 所合成的化合物经过IR, 1H NMR, 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对化合物2a~2m进行初步的体外抗A3, 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I, II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a同时具有抗A3, B型流感病毒活性, 而且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较高. 化合物2d的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比母体化合物高16倍, 化合物2e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单纯I, II型疱疹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以一枝蒿酮酸和取代苄醇为原料.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10种一枝蒿酮酸苄酯衍生物2a~2j,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 NMR,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2a~2j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A,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Ⅰ,Ⅱ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A,B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e抑制A3,B型流感病毒的IC50值分别为5.5,5.5 gmol/L,化合物2i抑制A型流感病毒IC50值为:7.8 μmol/L,化合物2e和2i可作为抗流感病毒的先导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在0.1μg/mL浓度下对Ⅰ,Ⅱ型疱疹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 以一枝蒿酮酸和取代苄醇为原料. 在偶联剂DCC/DMAP的作用下, 合成了10种一枝蒿酮酸苄酯衍生物2a~2j, 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 1H NMR, ESI-MS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2a~2j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A, B型流感病毒和单纯I, II型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 大部分化合物对A, B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2e抑制A3, B型流感病毒的IC50值分别为5.5, 5.5 μmol/L, 化合物2i抑制A型流感病毒IC50值为: 7.8 μmol/L, 化合物2e和2i可作为抗流感病毒的先导化合物; 大部分化合物在0.1 μg/mL浓度下对I, II型疱疹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一枝蒿酮酸的生物活性,以一枝蒿酮酸和3-取代苯基-5-氨甲基-异噁唑为原料,在偶合试剂DCC,HOBt/DMAP的作用下,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异噁唑的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3a~3f.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IR,1H NMR,13C NMR,ESI-MS等分析方法表征及初步体外抗A(H3N2,H1N1)型和B型流感病毒活性研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c同时具有抗A(H3N2)型和B型流感病毒活性,化合物3c和3e表现出比母体化合物强的抗B型流感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七元环的杂化合物2a~2k,并发现化合物2a~2k会向其同分异构体六元环内酰胺3a~3k转化.化合物2a~2k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a~2k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新生隐球菌、临床新生隐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牙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六元环内酰胺3a~3k对所测菌种没有活性.实验还测定了部分混合物(2a~2e和3a~3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a~2e和3a~3e混合物的抑真菌效果比单一的化合物2a~2e要好,化合物3a~3e的存在增强了化合物2a~2e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Ln2H3[BW9W2Co(H2O)O39]·nH2O(Ln=La,Ce,Pr,Nd,Sm,Eu,Gd),并对化合物进行了IR,UV-Vis,XPS和ESR等表征.采用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A/H1N1/Jingfang/1/91,A/H3N2/Jingfang/30/95,B/Hufang/1/87)的活性.经评定,化合物CeH3[BW11Co(H2O)O39]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活性,这些化合物在病毒吸收期间显示出很强的效力.比较了杂多蓝与母体杂多酸在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杂多蓝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其母体杂多酸.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抗病毒机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杂多化合物可抑制病毒早期的复制过程,也可能干扰RNA转录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含有金刚烷胺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和抗流感病毒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术侠  王春玲  于淼  李玉新  王恩波 《化学学报》2005,63(12):1069-1074
以金刚烷胺和1∶10 (Ln∶W), 1∶13(Ni或Mn∶V)系列多金属氧酸盐为原料, 合成了化学式分别为K4(C10H18N)5CeW10O36•2H2O (APOM-5), K4(C10H18N)5PrW10O36•2H2O (APOM-6), K3(C10H18N)4NiV13O38•H2O (APOM-12)和K3(C10H18N)4MnV13O38•H2O (APOM-13)的四种新的多金属氧酸盐, 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及1H 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狗肾(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细胞内, 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抗流感病毒A和B的活性研究. 发现APOM-13对流感病毒A, B两型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而APOM-12只在浓度较高时对流感病毒A, B两型有抑制活性, 低浓度时, 活性不明显. APOM-5,6对A型流感病毒有效, 但对B型流感病毒抑制活性不明显. 另外发现APOM-12和APOM-13对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病变效应(CPE)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8.
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 6a, 10a~10c, 11a),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 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显示, 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 将糖环上的乙酰基脱去后, 相应的化合物活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首先合成吲哚醌衍生4a~4f,氧化水解得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5a~5d.以这两者为原料设计合成A和/或D环取代的色胺酮衍生物1a~1q.然后,以色胺酮6位酮羰基分别与水合肼、盐酸羟胺反应生成C环席夫碱结构.最后,以哌嗪结构取代B环嘧啶酮合成茚(1,2-b)喹喔啉-11-酮.共设计合成2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3个.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元素分析确证.测定所合成化合物对肿瘤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b,1c,1i,1j,1p和1q表现出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58,0.99,1.03,2.10,0.51和0.43μmol·L-1.构效关系研究表明:D环卤素取代提高抗肿瘤活性,而取代基团在A环时则减弱抗肿瘤活性;B环(嘧啶环)被哌嗪环取代后抗肿瘤活性消失(IC50100μmol·L-1);而C环酮羰基生成席夫碱结构抗肿瘤活性与色胺酮相当.  相似文献   

10.
以α-蒎烯为原料,经加成-氧化后与多种芳香醛缩合制得中间体4-芳亚甲基异松蒎酮3a~3h,3a~3h与盐酸胍在叔丁醇钾催化作用下合成8种新型4-芳取代-5,6,7,8,-四氢喹唑啉-2-胺类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G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探讨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条合成丁烷木脂素的新路线. 以芳香醛为起始原料, Stobbe缩合和烷基化反应为关键步骤, 构建了木脂素骨架, 再经拆分及还原, 可得到相应的苏式和赤式异构体. 经官能团转化得到5个丁烷木脂素和8个丁醚木脂素, 其中3个天然产物为首次合成. 对合成产物进行抗HIV病毒和和抗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抗病毒活性, 而且骨架构型对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体外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发现菊科千里光属植物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Less.)挥发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致HeLa细胞病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不同程度地延缓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3、腺病毒Ⅲ型和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为进一步确定麻叶千里光挥发油抗病毒的活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麻叶千里光挥发油得率0.22%(mL/100g),从中初步鉴定了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47%,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7.01%)、胡萝卜次醇(13.73%)、9,12-十八碳二烯酸(9.99%)、α-蒎烯(9.28%)和β-蒎烯(5.58%)。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萜烯占47.42%,脂肪酸类占37.61%,其它成分仅占3.44%,故提示麻叶千里光挥发油中高含量的萜烯和脂肪酸类可能与其抗病毒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白杨素(1)为起始原料,与溴代羧酸乙酯经取代反应制得中间体7-O-乙氧羰基烷基白杨素(3a~3d);3a~3d经水解反应合成了7-O-羧烷基化的白杨素衍生物(4a~4d),其中4b~4d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MS表征。初步的体外抗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3和4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胃癌细胞MGC-803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且大多数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母体化合物1强,其中6-(5-羟基-2-苯基-4H-苯并吡喃酮-7-氧)己酸(4d,IC504.04μmol·L-1)对MGC-803细胞的活性抑制作用强于阳性药物DDP(IC504.40μmol·L-1)。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现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氯酰亚酞和苯氧羧酸酯结构为基础,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N-(2-氟-4氯-5-取代苯基)异吲哚-1,3-二酮衍生物6a~6f和7a~7k.目标化合物以2-氯-4-氟-5-硝基苯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其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500 g/ha剂量下,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反枝苋具有优异的芽前芽后除草活性.进一步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6d在750g/ha剂量下对苘麻、反枝苋具有100%抑制活性,化合物7a,7i在22.5 g/ha剂量下对苘麻的芽后抑制率大于80%,远高于对照药剂三氟羧草醚.  相似文献   

15.
为构筑V型对称结构的三唑并噻二唑类衍生物, 将间苯二甲酸和5-氨基间苯二甲酸分别与3-脂肪基-1,2,4-三唑(1)缩合, 在POCl3催化下, 合成了14个V型对称结构三唑并噻二唑稠环衍生物(2a~2g和3a~3g), 其中13个化合物为首次合成.通过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等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目标产物对细胞周期分裂蛋白25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性能, 结果发现, 部分目标产物对Cdc25B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3b和3f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34±0.39)和(0.61±0.09) μg/mL, 有望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Cdc25B抑制剂; 化合物3b~3g对PTP1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3b和3e的IC50值分别为(0.36±0.05)和(0.97±0.08) μg/mL, 有望作为治糖尿病的潜在PTP1B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对接、网络分析预测热毒宁注射液抗流感病毒的分子作用机制, 并通过已建立的体外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筛选模型对网络预测结果验证. 结果表明, 热毒宁注射液所含化合物在化学空间上具有类药性质; 网络分析揭示出热毒宁注射液是通过与流感病毒吸附、脱壳、复制以及释放等环节的多个蛋白相互作用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 对于预测的15 个活性分子而言, 实验结果初步证实, 对A型流感病毒, 木犀草素呈现较强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则呈现较弱的抑制作用, 这也初步证实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经过氧化、酯化(酰化)、水解等反应合成了8个齐墩果酸衍生物,以MCF-7和A549细胞为靶细胞,紫杉醇和吉非替尼为阳性对照物,采用磺酰若丹明B(SRB)法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5a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母体齐墩果酸相当,化合物5d对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母体齐墩果酸。因此,化合物5a和5d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β-蒎烯的衍生物诺蒎酮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蒎烷基噻唑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β-蒎烯经高锰酸钾氧化所得到的诺蒎酮与氨基硫脲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诺蒎酮缩氨基硫脲;诺蒎酮缩氨基硫脲再与α-卤代酮进行环化,得到新型蒎烷基噻唑衍生物2a~2l.采用FTIR,1H NMR,13C NMR和HRMS对化合物2a~2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化合物2a~2l的抑菌活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抗炎活性以及对紫薇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b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与阿米卡星和酮康唑的效果相当;化合物2a则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化合物2e、2h、2i和2k对紫薇蚜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9.
达清越  崔喆  马慧萍  景临林 《化学通报》2023,86(11):1357-1362
氮氧自由基HPN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良好的抗缺氧活性。为了改善HPN的溶解性和抗缺氧活性,本项目根据活性基团拼接原理,合成了一系列糖基化三氮唑HPN衍生物。首先以乙腈为溶剂、碳酸钾为碱,HPN与1-溴丙炔反应将炔丙基引入HPN分子中,然后在CuI/DIPEA催化下和乙酰叠氮糖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乙酰糖基化三氮唑HPN衍生物(2a~2e),最后在CH3ONa/CH3OH条件下脱除乙酰基得到5个糖基化三氮唑HPN衍生物(3a~3e)。化合物3a~3e产率均在80%以上,化学结构经过红外光谱(IR)、电子顺磁共振(EPR)、质谱(MS)和元素分析(EA)确证。通过常压密闭缺氧实验和急性减压耐受实验考察化合物的抗缺氧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3e均可以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降低急性减压小鼠的死亡率。化合物3a~3e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其中化合物3a~3d的水溶性明显增加,同时表现出类似或者优于HPN的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邻苯二胺和一氯乙酸为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苯并咪唑环和芳磺酰基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7a~7y.利用~1H NMR、IR和元素分析对新的中间体化合物3、4、6及目标产物7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对Cdc25B和PTP1B显示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7d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7.72±0.73)mg/m L],7u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3.31±0.57)m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7b、7d、7l、7t和7u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抑制活性.这些活性的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