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Cyanex 272-Span 80-甲苯乳状液膜研究了Zn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5min内锌的迁移率达95%以上。而在此条件下,与锌性质相近的镉、铜、钴、镍、汞等金属离子不迁移或迁移率很低。因此,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可将锌与镉及其它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2.
用Cyanex272-Span80-甲苯乳状液膜研究了Zn^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5min内锌的迁移率达95%以上,而在此条件下,与锌性质相近的镉、铜、钴、镍、汞等金属离子不迁移或迁移率很低。因此,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可将锌与镉及其它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强、富集比大等优点[1-4],但该技术目前大多还处在实验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则必须解决液膜稳定性、有毒试剂的使用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表面活性剂对于乳状液膜的形成和稳定至关重要[5-7],而在液膜体系中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能改善液膜性能,提高膜稳定性及传质效率[8].本文研究了铜(Ⅱ)在span80-SDS-NH3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体系中无流动载体,利用内、外相中被分离物的浓度梯度促进物质迁移.当Cu2+进入内相时,与NH3产生络合反应,使内相中游离的铜离子浓度趋于零而促使其由外相进入内相,实现Cu2+与外相溶液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双硫腙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铅(Ⅱ)的新方法。优化了支撑液膜萃取富集条件,优化结果为:试样pH=6,反萃液柠檬酸浓度为0.5 mol/L,载体双硫腙浓度为0.03%,膜孔径为0.3μm,富集时间为30 m in。在此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线性范围为0.5~100μg/L。应用于自来水、河水和工业污水中铅(Ⅱ)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田大听 《应用化学》2003,20(12):1180-0
用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共聚物作乳状液膜稳定剂迁移锌(Ⅱ);两亲高分子;乳状液膜;迁移;锌离子  相似文献   

6.
方法要点:水中微量铅、锌、镉的比色分析,国内外多采用双硫腙法。该法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要使用氰化物,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操作手续繁琐,分析时间冗长。本文研究了用铜试剂-氯仿萃取,在pH8.5~9.0的碱性溶液中,  相似文献   

7.
用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Span 80-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汞的迁移行为,确定了用此种乳状液膜迁移分离汞的适宜条件,汞在5min内可迁移96%以上。在同样条件下,一些常见过渡金属离于如Co~(2+)、Ni~(2+)、Cu~(2+)、Cd~(2+)等通过此乳状液膜的迁移率很低,因此汞可与这些元素得到很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邹长英  李克安 《分析化学》1994,22(11):1151-1154
用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Span80-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汞的迁移行为,确定了用此种乳状液膜迁移分离汞的适宜条件,汞在5min内可迁移96%以上。在同样条件下,一些常见过渡金属离子如Co^2+,Ni^2+,Cu^2+,Cd^2+等通过此乳状液膜的迁移率很低,因此汞可与这些元素得到很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用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Span80-甲苯乳状液膜研究了稀土离子的迁移行为。当膜相含10x10 ̄(-3)~3.0x10 ̄(-3)mol/L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和2%~4%(W/V)Span80,内相含0.50~2.0mol/LHCl,外相的pH为3.5~50时,所有稀土离子都能快速并完全迁移。根据各稀土离子在此乳状液膜体系中迁移性质的差别,控制外相酸度,试验了稀土离子相互之间的分离情况。试验表明,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分离稀土离子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谷氨酸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采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对氨基苯磺酸(APS)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氯化钾为内相试剂.讨论了制乳时间和乳液与外相混合时间、表面活性剂和流动载体浓度、内相试剂浓度、水乳比和油内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为制乳...  相似文献   

11.
用Cyanex272-Span80-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铅的迁移行为,确定了铅迁移的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许多常见离子如Cu^2+、Co^2+、Ni^2+、Cd^2+等均不迁移,Hg^2+迁移率很低。因此Pb^2+能与这些离子得到快速且完全的分离。这对分析测定及三废处理等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汞的分离方法,目前大多采用溶剂萃取及升华法等,方法烦琐且污染环境。本文设计了汞(Ⅱ)的反相萃取(柱)色层分离方法:以聚四氟乙烯为载体,在双硫腙-1%盐酸体系中,汞(Ⅱ)可被定量萃取。用0.5M盐酸淋洗柱子,可除去铜、锌、铋、钙、钛、镓、铝、钾、钠、银、铂、铁等十几种杂质。  相似文献   

13.
试样在800℃的马弗炉中灼烧除硫,用王水溶解,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于波长324.7,228.8,283.3,213.8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分别测量铜、镉、铅、锌的含量。方法适用于直接浸出渣中的硫渣、硫精矿中铜、铅、锌、镉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铜0.025%~0.50%,镉:0.025%~0.50%,铅:0.26%~5%,锌:1.0%~10.00%。  相似文献   

14.
铋膜电极电位溶出法测定痕量铅、镉、锌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李建平  彭图治  张雪君 《分析化学》2002,30(9):1092-1095
研究了用铋膜电极替代汞膜电极测定痕量重金属元素铅、镉和锌的电位溶出法。实验了同位镀铋膜及测定重金属特别是痕量铅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铅、镉、锌在铋膜电极上可得到灵敏的电位溶出峰,峰高和溶出电位与汞膜电极法相近,使用铋膜电极可避免使用汞电极带来的环境污染。利用铋膜电极电位溶出法测定了水样及血样中痕量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在pH值为9.5~9.9的氨-氯化铵的缓冲溶液中,镍(Ⅱ)、铜(Ⅱ)、镉(Ⅱ)、钴(Ⅱ)、锌(Ⅱ)形成氨合络合物,而银(Ⅰ)、铋(Ⅲ)、铁(Ⅲ)、铁(Ⅱ)、汞(Ⅱ)、汞(Ⅰ)、锰(Ⅱ)、铅(Ⅱ)、锡(Ⅳ)、锡(Ⅱ)、钒(Ⅴ)、铝(Ⅲ)、钛(Ⅳ)等生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用甲醇-乙醇-氯化铵-氨-水体系(pH9.0~9.1),在硅胶H薄层板上,可以实现镍(Ⅱ)、铜(Ⅱ)、镉(Ⅱ)、钴(Ⅱ)、锌(Ⅱ)的分离。双硫腙显色后,用CS-93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测定含量。线性范围:锌0.01~0.20微克,铜0.01~0.25微克,镍、镉、钴0.01~0.30微克。  相似文献   

16.
用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螺蛳和水葫芦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锌、镍、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镉。铜、锌、镍、铬、铅、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328、0.126、0.271、0.416、0.006 64、0.001 15 mg/kg,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3.7%,加标回收率为86.0%~94.2%。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化学系与厦门第二分析仪器厂试制成功75-3A型汞膜电极快速极谱仪。该仪器应用集成电路装置。仪器包括线性扫描电路、电极系统和记录电流部分。用两只运算放大器作为线性扫描电路和电流放大器。铂球镀银沾汞的汞膜电极代替滴汞电极作常规极谱分析,也可用为溶出分析。用此种电极和仪器在有关单位按常规极谱分析已用于铜合金中的铅和锌,矿物中的铜、铅、镉和锌,铝合金中铋、铜和铅的测定;借溶出法已用于海水痕量铜、镉和锌,二氧化锆中痕量铜、  相似文献   

18.
电镀液中常见的有害杂质:铜、铁、铅和锌等的允许含量随镀液种类和杂质元素不同而异。例如,镀镍液中的铜、铁、铅和锌的允许范围在几个至几十个毫克/升内,而镀铬液中的铁的允许范围却在1—几克/升内。1964年Whittington报告用原子吸收加入法测镀镍液中的铜、铁、铅和锌。我们也用过此法。此法比较麻烦。虽然Parker报告把电镀液稀释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锌、铜、铬,但未报导具体条件。本文除测定镀镍液和镀钻液中低含量铁仍用加入法外,铜、铅、锌及镍、钴镀液中高于50毫克/升铁都用稀释法。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9.
邓渝 《无机化学学报》1990,6(1):112-115
从卤水、海水中提取Li是目前较为活跃的研究课题。用液膜法从Li~+、Na~+、K~+混合溶液中分离Li~+的报道很少。协同效应在乳状液型液膜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磷酸三丁酯(TBP)作为混合载体的液膜体系,快速、高效地从Li~+、Na~+、K~+的混合溶液中分离、浓缩Li~+,为从卤水、海水中提取Li~+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石中锌、铜、铅、镉的极谱法测定,大都是在不同的底液中分别进行。在氢氧化铵-氯化铵底液中,锌、铜、镉虽有良好的极谱波,但钴与锌波重叠,严重干扰测定,大量锰亦有影响。在盐酸底液或氨基乙酸-氯化铵底液中,锌、铜、铅、镉虽可连续测定,但锡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