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超导体在场致发射时伴随正常态部分的空穴的产生 ,会出现非平衡现象。这会引起超导体电子平衡态的化学势偏移 ,增加外电场在高温超导体发射体内的穿透深度 ,使导带底弯曲影响超导体场致发射的电流。  相似文献   

2.
高温超导体处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能隙会引起体内电子分布的改变。本文在考虑到能隙对体内电子分布影响时,分析了高温超导体的场致发射电流密度和场致发射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3.
高温超导体场致发射时伴随体内正常态部分空穴的产生 ,引起高温超导体内电子平衡态的化学势偏移导致出现非平衡状态 ,将影响高温超导体场致发射的性质。文中对高温超导体非平衡态场致发射的电子能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场致电子发射平板显示器、电子枪、X射线放射治疗、微波放大器件等真空微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的运用,因此基于准一维纳米材料冷阴极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其中,由于在可卷曲场致电子发射平板显示器和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铜氧化物超导体,本引用一个传导电子与局域电子间的自旋耦合来描述Cu-O平面上巡游空穴与铜离子上的局域空穴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自旋波近似,使该自旋耦合表现为巡游载流子与自旋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形式与电-声相互作用类似,据此可得到因自旋波对载流子的散射引起的电阻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其性质与电-声散射电阻相同。同时还引入具有自旋波子吸收或发射的层间遂穿散射过程,讨论了垂直方向上的电阻。所得结果与实  相似文献   

6.
卫崇德 《物理》1990,19(6):381-382,365
正当Tc为年40K,90K的超导体的发现所引起的超导研究正在深入进行的时候,日本宣布发现的20K新类型超导体又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过去三年所发现的钙钛矿型高Tc超导体的载流子是价带中的空穴或空位.相反,日本人所发现的新超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这个发现为建立钙钛矿型超导体的正确理论模型提供了新的线索,也可能引导研究者发现高于125K的新型超导体. 在化学上,新村料与 G.Bednorz 和A.Muller1986年发现的超导体是类似的.Bednorz-Muller超导体La_(2-x)((Ba,Sr)_xCuO_(4-y),是在La2CuO.中用二价钡或锶部分代替三价镧得到的.在电子超…  相似文献   

7.
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高温超导体材料体内电子平衡态的化学势偏移导致出现非平衡状态,这种非平衡状态将影响高温超导体光场致发射的性质。本对高温超导体的光场致发射受非平衡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氧化锌纳米棒场发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赛力  常永勤  龙毅  叶荣昌 《物理学报》2006,55(10):5409-5412
采用简单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取向和非取向的氧化锌纳米棒,他们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测量结果表明,ZnO纳米棒具有较好的场发射性能,但是高度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并不利于获得高的场致电子发射电流密度.这可能是由于高密度ZnO纳米棒之间具有较高的屏蔽效应,降低了ZnO纳米棒阵列的场放大因子,从而影响了其场发射性能.相反,非取向ZnO纳米棒由于相互之间的屏蔽效应比较弱,而且表面存在容易成为发射中心的微小突起,表现出较好的场发射效果.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准一维纳米材料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理解,也为未来场发射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氧化锌 场发射 非取向  相似文献   

9.
场致发射在低于场致发射电场阈值的场强作用下,发射体受脉冲激光照射时将会产生光场发射本文对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以下光场发射做一定的研究,并与高温超导体一般的场致发射情况做了一定的比较,两者有不同的发射规律.1引言 光场发射是发射体处于电场强度不及但接近场致发射阈值场强的条件下,输人激光脉冲激发电子发射的现象,其发射电子流受光脉冲控制.在低于场致发射电场阈值的场强作用下,高温超导体受脉冲激光照射也可以产生光场发射.当温度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高温超导体材料由正常态变成超导态,体内的电子形成库柏对,能隙会引…  相似文献   

10.
彭凯  刘大刚 《物理学报》2012,61(12):121301-121301
研究了场致发射与热电子发射的基本理论, 得出热场致发射的适用公式, 探讨了其粒子的初始分布和初始动量, 并在FDTD-PIC原理的基础上编写了软件, 分别实现了场致发射模型, 热电子发射模型和热场致发射模型, 通过分别对一个长楔形阴极器件的数值模拟, 从发射电流特性, 电子初始能量分布等方面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锥顶碳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与场致发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益军  王六定  杨敏  严诚  王小冬  席彩萍  李昭宁 《物理学报》2011,60(7):77303-077303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锥顶碳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与电子场致发射性能.结果表明:在外电场作用下,该体系的结构稳定性明显优于碳纳米锥体、C30半球封口的碳纳米管,且电子发射性能与锥角大小、锥顶构型密切相关,特别是锥角38.9°及棱脊型顶部的cone1@(6,6)综合性能最优,用其作为场致发射源的阴极时可显著提高发射电流密度并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锥顶碳纳米管 电子场致发射 结构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生长温度对纳米氧化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锌粉和银粉为蒸发源,用热蒸发法不同温度下制备了四针状纳米氧化锌,并以单独的锌粉做对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形貌,X射线衍射(XRD)谱表征其晶体结构。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将其制备为场致电子发射阴极,将阴极与印刷有荧光粉的阳极板组装成二极结构场致发射显示屏,并进行了场致电子发射特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温度制备的氧化锌具有较好的场致发射性能;掺杂银粉的蒸发源制备的样品的发射性能明显优于没有掺杂银粉的样品。实验证明ZnO是一种优良的场致发射冷阴极材料,在真空电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场致发射的温度效应对微波管中爆炸电子发射过程的影响,在对比分析低温条件下的场致发射电流密度Fowler-Nordheim(FN)和一般的电子发射电流密度积分公式的基础上,利用细长圆柱形微凸起模型,重点考虑焦耳加热和热传导两个因素,编程计算得到了微凸起内部的温度分布和不同位置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场致发射的温度效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考虑温度对场致发射的影响后,微凸起内部各点的温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增长,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在微波电场强度较弱时,若不考虑场致发射的温度效应而直接用FN公式表示的电流密度代入计算,会使爆炸发射延迟时间变短;当微波电场很强时,温度效应对爆炸发射延迟时间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对大面积生长无序碳纳米管冷阴级三级结构发射特性进行仿真,对六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3种不同网孔结构栅网下的碳纳米管冷阴极场致发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冷阴极表面电场分布及场致发射电子注的通过率,得到不同图形发射效率随网孔尺寸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横向对比,得出栅网最佳图形为六边形的结论,其最大电子注通过率为7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光辐照对MgB2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影响。对MgB2超导体进行不同时间的激光照射后,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光照样品进行了研究,根据正电子寿命谱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光辐照后MgB2超导体样品中缺陷及电子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MgB2超导体中的平均电子浓度对激光的照射十分敏感,并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外加电场的作用 ,高温超导体材料体内电子平衡态的化学势偏移导致出现非平衡状态 ,这种非平衡状态将影响高温超导体光场致发射的性质。文中对高温超导体的光场致发射受非平衡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高气压下的氦气放电模型,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对高气压下"场致发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Fowler-Nordheim方程将电流密度转化为电子通量,并将电子通量添加到COMSOL相应的壁边界条件中进行仿真,在宏观层面(击穿电压)以及微观层面(空间电子密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场致发射电流密度J由电场强度E、场增强因子β以及金属逸出功W共同决定;β=300时场致发射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对于β=400、电场强度10 MV/m以上的工况,场致发射对击穿的影响较大;对于以铜为平行平板电极的氦气击穿来说,电场强度E小于8 MV/m时可以忽视场致发射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场致发射能够给放电空间提供新的"种子电子",进而提升整个空间的电子密度,使得粒子碰撞反应加剧,最终导致击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准确的第一原理方法,对一硼化物和二硼化物超导体进行了电子结构研究,从而发现硼化物超导体所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属性.  相似文献   

19.
马玉龙  向伟  金大志  陈磊  姚泽恩  王琦龙 《物理学报》2016,65(9):97901-097901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对基于丝网印刷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的场蒸发效应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发现, 碳纳米管薄膜样品存在场蒸发现象, 蒸发阈值场在10.0-12.6 V/nm之间, 蒸发离子流可以达到百皮安量级;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场致电子发射测量结果表明, 场蒸发会使碳纳米管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 会导致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开启电压上升(240→300V)、场增强因子下降(8300→4200)、蒸发阈值场上升(10→12.6V/nm), 同时使得薄膜场致电子发射的可重复性明显变好. 场蒸发也是薄膜自身电场一致性修复的表现, 这种修复并非表现在形貌上, 而是不同区域场增强因子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这样薄膜场致电子发射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自然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二极结构FED驱动电压高的问题,设计制作了后栅式三极结构纳米ZnO场致发射显示器,进行了场致发射实验,验证这种结构的可行性。采用丝网印刷厚膜技术实现后栅极结构FED的制作,工艺简单,实现了较低电压的调制。对影响场致发射性能的栅极电压、阳极电压进行了分析讨论。将阴栅极板和荧光屏封装成5英寸三极结构的场致发射显示器,实现了稳定的场致电子发光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