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互动     
《科技智囊》2007,(4):5-5
一段时间出差在外没能随手拿到这本杂志,再一翻开《科技智囊》,发现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了让我去细细地品味的味道。在本期杂志中,我比较喜欢《走进生活,发掘商机——中国消费者生活调查集粹》。文章通过对与中国消费者生活  相似文献   

2.
当《科技智囊》2007年合订本放在我们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都感到压力更大了!她的包装很精美,带着强烈的《科技智囊》的气息,翻开她时我想,里面应该做得更好,应该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阐释出来,让“管理”智慧的光芒散发得更充分一些!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欣赏、体会到“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之美!显然,这一点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3.
傅强 《科技智囊》2003,(12):3-3
百期的生日已经过完,《科技智囊》又站在了一个新的生命起点——告别了泛经济类媒体的《科技智囊》从此会以一个全新的专业管理类杂志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实,从泛经济类媒体向管理类杂志的转变始于年初,整整近一年的转型期对于一本杂志来说似乎“长”了一些,但对于《科技智囊》来说,却是另一条漫漫征途的开始。在以往的理解中,无论经济类还是管理类,仅仅是报道领域的改变,而对我们而言,则是管理思维和报道层面的全面提升。在我们看来,正如咨询业的分类一样,整个经济领域的报道层面也自下而上地分为“信息”、“管理”和“决策”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贵刊“封面主题”里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有两个特点:视角独特准确、分析理性透彻。2月期的封面主题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风险投资2006盘点与2007展望》。这篇文章不仅抓住了时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投资”,更以详实的资料和清晰的写作思路让我看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不仅把2006年的国内投资形势做了完整的梳理,而且对2007年的国内投资市场走向作出了有理有据的展望。这样的文章不仅是记者、编辑的深厚知识背景和写作功底的体现,也同时是《科技智囊》杂志高水平办刊的体现。所以,希望贵刊的封面主题文章能够越写越好,同时杂志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百期百年     
《科技智囊》2003,(11):1-1
一百在中国人的思维概念中是个重要的刻度,标志着一种圆满和一次量变。刚走到了一段历程的终点,却已站在新的里程的起点。此时思绪的起伏和归零后的平静交错在一起,对过去的检省和对未来的思索同时冲撞着大脑。《科技智囊》每一期的选题、发刊,我们都不敢懈怠。百期杂志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提速,也目睹了经济大潮中的搏击百态,有人一夜间崛起,有人转瞬间衰落。对于一个期刊,100个月的时光只不过是白驹过隙,放眼百年,又有谁的笑容还依然灿烂?时间是试金石,强大和脆弱可以在这里找到定论;历史是穿衣镜,兴替的长度可以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智囊动态     
《科技智囊》2004,(8):112-112
(本刊讯)6月18日下午,本刊与华嘉机构共同组织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博会”的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进一步探求并阐述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先生,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邢贲思同志,九三学社中“和”文化与上海世博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金开诚先生,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秘书长李靖同志等参加了研讨。在与会的专家和领导看来,挖掘“和”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及发展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从“和平崛起”到“和而不同”,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延展…  相似文献   

7.
傅强 《科技智囊》2004,(11):3-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是孔夫子对岁月无痕的感慨。是啊!一转眼又快到年底了。去年的今天,在《科技智囊》第100期的时候,我们给读者朋友献上了“百期百年特刊”,对西方管理百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同时确立了《科技智囊》作为“管理读本”的定位。一年来,《科技智囊》没有满足于管理领域的报道,而是力图从中国本土的一个个鲜活案例中寻求并试图把握管理的规律,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面临着多么大的困难。正如一位管理学者所说的那样:“50岁的律师完全可以坐下来沉迷于他所拥有的基础知识,但管理者就不能享受这种知识。如果这样做的话,他很快就会发现,他将失去工作。因为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智囊动态     
《科技智囊》2005,(2):95-95
智囊动态咨询界精英汇聚科技智囊[本刊讯]1月1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五届一次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在科技智囊杂志社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相似文献   

9.
~~追寻不足的那一半!主编@傅强  相似文献   

10.
共享一片天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和科技智囊杂志社经过认真商量,决定从本月起,在《科技智囊》开辟管理咨询栏目,专门讨论咨询行业发展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业内人士欢迎的大好事。大凡一个行业振兴与繁荣的背后,其中必少不了一个或几个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摇旗呐喊的“舆论阵地”。当前,管理咨询行业也迫切需要这么一个阵地。首先,管理咨询师需要这个阵地。他们借这块阵地,至少可以实现三个诉求:一是让社会、公众认知他们。当前咨询师这个群体形象在大众眼里的定位还有些模糊。都知道律师是帮人打官司的;会计师是帮人做账的;管理咨询…  相似文献   

11.
智囊动态     
《科技智囊》2005,(4):95-95
《咨询》深得业界好评[本刊讯]面对管理咨询行业蓬勃的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的迅猛增长,科技智囊杂志社与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联合推出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第一部咨询读本——《咨询》,以先进性、导向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专题内容,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科技智囊第3期《咨询》专刊以“ICMCI国际注册咨询师”为专题的报道内容,对首批通过认证的咨询师的业绩风采及卓越成就进行了报道展示,并对ICMCI认证(国际注册咨询师认证)的程序、考试内容以及审核标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第3期《咨询》专刊,为国内各地的咨询公司及从事咨询专业的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03,(11):245-249
《科技智囊》到了100期,但开始向一本经济类月刊的转型不过是始于四年前,而明确其为专业性管理类杂志则在2003年初。今天之所以能够坦然和自信地同所有的读者分享我们的所思所想,是因为近四年来的探索本身就是从模糊到清晰再到目标明确的一个反复的历程,定位于“管理”类杂志也是我们根据现实市场环境、读者的反馈信息以及向多方人士广泛征求意见后所确定的。平心而论,这一定位既是时代使命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突破的必然抉择。尽管我们非常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要用一两句简单的语言将其表述清楚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至少要从四个维…  相似文献   

13.
宗智 《科技智囊》2005,(10):2-2
《科技智囊》为什么会对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感兴趣并拿出这个题目大做文章?这绝不是我们一时心血来潮或剑走偏锋.而是在我们的报道和对中国企业问题的研究之中.切身地感到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是中国式管理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技智囊》2003,(11):252-258
第100期,对于《科技智囊》来说绝对是应该纪念的日子。以此为终点,我们回顾过去,为的是梳理总结我们的成功与教训;以此为起点,我们展望未来,为的是在中国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媒体产业化之路,为企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3,(11):260-263
第一阶段 时间:1999年-2001年 定位:学术研究型杂志 内容:偏重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优秀企业案例纪 实的研究代表作品《部长点评经济形势与经济工作》(1999年12月期)内容简介: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盛华仁与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分别对“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金融系统进一步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点评:1999年,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两位主管经济的政府要员公开发表的思路与具体措施,无疑是对国有企业最有力的支持。《聚焦西部》(2000年1月期)内容简介:全方位地对西部大开发意义、策略展…  相似文献   

16.
读者反馈表     
《科技智囊》2010,(12):4-4
<正>您的回复是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会真诚地回报您。如果您填写了读者反馈表,您将免费获赠一期《科技智囊》。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04,(12):134-135
从某种意义上说,封面报道代表着我们的视角和主张,在2004年中,我们始终把焦点锁定在企业管理,并在“道”和“术”上追求平衡。在管理之道上,我们对创新,价值观,社会责任等貌似玄虚却左右企业命运的主题进行了报道,在管理之术上,我们探讨矩陈管理的利弊和怎样抓住核心客户。在我们看来,不能就管理谈管理,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生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专家寄语     
《科技智囊》2003,(11):278-279
为世界而思考持志不移,接续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先祝贺《科技智囊》出版100期。我与《科技智囊》的交往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以后也就是断断续续为《科技智囊》写一些稿子,因为联系的媒体较多,没有特别注意。但是近来与《科技智囊》的合作急剧升华,因为《科技智囊》开始探索全新的媒体发展道路,我感到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因为现在多数媒体是为生存而作,难免为“五斗米折腰”,而《科技智囊》却独树一帜,以独到的视角来评判经济界的是是非非,以高超的眼界为读者析疑解惑。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摆脱利益的纠…  相似文献   

19.
20.
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自"十七大"报告出台以后,各方面专家、学者、媒体都在解读这一词之别。《科技智囊》编辑部的理论研究小组也在揣摩这两字之变背后的深意。大家边讨论边组织本年度最后一期的专题和文章。随着专题和文章的逐步定稿,我们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了,在此也拿出来与读者朋友们探讨,请读者朋友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