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中的习题许多都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习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对课本习题的教学要把握好时机,精选一些富有探究兴趣提升思维能力的典型习题进行推广、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2.
孙长智 《中学数学》2012,(18):41-43
习题教学需要"推敲",因为我们要弄清楚习题中每一个条件的底细,要挖掘习题中蕴含的逻辑链条,要了解解答中每一环节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把握火候".推敲"是我们感悟方法、寻找通道、增长智慧的主渠道,也是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多数来源于课本,即使是综合题也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和拓展,充分体现教材的基础作用,对课本上的例、习题不能孤立地对待,要抓重点,并且从各个方面精心挖掘其潜能,使课本中的每一个例、习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一道抛物线的课本习题为例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项当 《数学通讯》2023,(7):43-45
在教学中,要用心领会教材的精髓,重视对例题和习题的变式学习,挖掘和拓展教材中习题的内在教育价值,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一题多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对一道与圆有关的教材习题进行变式探究,分析图形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习题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无处不在.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根据习题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习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不仅会解题,还要发挥习题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费安学 《中学数学》2022,(17):51-52
<正>1引言波利亚认为:“数学中,好的问题就如同雨后的蘑菇,扎堆生长,发现一个后就能在其周围发现好多个.”同样,一道好的习题是很多好试题的“母胎”.纵观当下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不少试题都是将教材中经典习题进行加工、拓展、综合之后而形成的.那些标新立异的试题,无不提示我们要立足于教材,深挖经典习题的内涵与外延,彰显习题的教学功能.为了提高教学成效,课后教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以巩固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定义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平几综合复习教学中,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备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要备习题。备习题不能仅停留在选择几个习题以配合复习内容,而且要在梳理平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与习题、习题与习题间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对典型例题,运用归类、演变、逆用、推广等方法、从纵横两个方面追溯引伸、演变,才能揭示习题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及规律,下面从现行初中几何第一册P_(153)上的一道复习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习题是帮助学生内化概念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习题讲评课是数学课重要的课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现状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重视作业的布置,但是轻视习题讲评的现象,习题讲评不能做到精细化,那么,该怎样上好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该问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一、重视数据统计,顺学而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对于习题讲评课亦是如此,要讲  相似文献   

9.
有些几何习题,虽然图形有别,语言表述不同,但是,条件、结论及其证法都存在着共性。所以,我们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仔仔细细观察、分析和研究图形,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从变中寻求不变,发掘习题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证题规律,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下面,仅就两组习题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组: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要对习题进行剖析 在数学教学中,习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做习題,不但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能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正因如此,演算习题也就成为复习和考核的主要形式。 目前,数学习题集“盛行”,不但有新华书店发行的,且有内部印发的,更有各校自编自印的。学生们多者人手余册,少者也有三、四册。这样一来,如何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课外作业教学中,习题配备得好不好,解题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在习题的配选上,应遵循四条原则:(1)适用性原则,编选的习题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习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其解法进行研究,并合理进行变式、拓展、探究,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教材习题具有探索性和迁移性,教师在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寻求习题的拓展空间,对教材习题进行变式设计,既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揭示问题本质,又能促进思维变通,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习题焕发出新的活力,承载其应有的教学价值.笔者以浙教版教材中的习题为例,探究习题变式路径,为教师解读、开发、设计教材习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课本习题的钻研,已受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普遍的关注,大家认识到:教学中要想达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扎扎实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目的,必须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的作用.为此,应对课本习题  相似文献   

15.
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和复习参考题(以下都记为习题)是数学知识的浓缩,其中有不少的习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存在着发展其数学功能的可能性.但是这个问题尚未引起我们普遍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因而在高考复习中,习题的地位日趋下降,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些难题、怪题、偏题等所组成的题海.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学生和教师认为,课本依旧,习题不变,年年如此.不少习题连答案也背得出来,在习题上花费时间,没多大的意义.要真正体现习题的导向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结合高考的实际对典型的习题发展其数学功能(如习题的数学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6.
陈秀海 《中学数学》2023,(20):42-43
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作用.但当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习题训练形式单一、习题内容枯燥、习题质量较低等,这导致习题训练的有效性较低,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缓慢.教学中,可通过习题链设计来打破这一局面,习题链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整体,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根据数学证明基础步骤、解题方法、变式设计等数学基础内容进行习题链设计,提高习题链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的一种教学方式,常见的有概念变式和习题变式.新授课的概念变式应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习题课的习题变式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本中的典型习题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 ,另一方面 ,也是我们智能的生长点 ,是高考、竞赛的依据 .故在学习中 ,要重视对课本习题的研究 .为此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研究其解法、推广、引申及应用 ,说明对课本中典型习题要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 在椭圆 x24 5 y22 0 =1上求一点P ,使它与两个焦点F1和F2 的连线互相垂直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 (老教材 )全一册P112第 10题 ) .1 研究解法解法 1 设点P为 (x0 ,y0 ) ,因为两焦点为F1(- 5 ,0 ) ,F2 (5 ,0 ) ,∠F1PF2 =90° ,故k…  相似文献   

19.
(一) 正确认识和对待数学习题目前党指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当贯彻少而精、启发式的教授法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一年多来,在党的教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笔者初步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不在于教师讲得多,而在于教师讲得清楚、正确、扼要,针对学生实际,把讲和练适当地配合起来。在讲练结合,关于怎样处理习题方面,有如下初步体会: 1.习题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习题与教材是紧密联系的,脱离教学内容来考虑习题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说,讲什么就应当练什么,作到既全面而又有重点。因此,习题选择得是否适当与教师是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2.习题的选择要考虑难度和份量,结合学生实际,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不致使学生负担过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布置习题之前教师必须亲自演题并考虑一题多解的可能性。 3.习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产物,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发展,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上(新知识讲解,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中的习题教学历来是重中之重,但目前习题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贪多图快、一讲到底的现象,教学单调、枯燥,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如何提升习题教学的效能呢?笔者认为,在习题教学中进行有效追问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