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纤陀螺—一种新型的全固态惯性仪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光纤陀螺(FOG)是一种以Sagnac效应为基础的新型惯性器件。自1976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Vali和Shorthill教授在实验室里演示了第一台光纤陀螺样机以来,光纤陀螺以其诸多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军方的关注,并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概述了光纤陀螺的技术优势,以及国内外的研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报道了我们研制的FOG-M01型中等精度的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仪,详细介绍了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2.
3.
4.
回顾光纤陀螺发展历史,论述光纤陀螺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并展望光纤陀螺市场前景,指出当前光纤陀螺是处于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陀螺仪,它将成为21世纪陀螺仪市场的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5.
光纤陀螺中一种光相位差跟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光纤陀螺中相位差的检测是得到所需角速度的基础。简要分析了陀螺输出信号的特点:噪声大、非线性、周期性,以及这些特点对检测有效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单通通光相位差跟踪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正弦调制,通过对信号(包括输出信号和跟踪信号)的三角和乘法运算,并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滤波得到光相位差。它能够解决光纤陀螺动态范围和刻度因子线性度问题,并具有简明、成本低、易实现的特点。最后进行了相位跟踪的计算机模拟和电路的实现,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干涉仪,该仪器对Mach-Zehnder干涉仪作了适当的改进,使灵敏度提高近6倍.通过对干涉仪臂长的适当调节,还可以实现对“共模”噪声的抑制,减小光源波长波动及环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双折射效应、Shupe效应等与温度相关的效应和部分结构较脆弱的光学器件等因素,使某微型光纤陀螺不能在宽温度范围和高冲击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通过有限元热仿真分析和隔冲理论计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保证某微型光纤陀螺在-45~65℃的温度范围和3 000g的半正弦冲击下正常工作。实验证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在确保光纤陀螺测量精度指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该型号光纤陀螺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陀螺稳定平台系统中地球自转引起的瞄准线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姿态信息的瞄准线漂移补偿方法。该方法根据惯导系统解算得出的平台地理坐标和姿态信息计算出地球自转角速率在光电稳定平台坐标系上的投影,稳瞄控制单元利用该投影信息自动补偿平台上的速度反馈数据,消除由地球自转造成的瞄准线漂移。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补偿方法后的方位漂移及俯仰漂移分别是1.69 mrad/h和1.84 mrad/h,远小于不加该补偿方法时的方位漂移6.89 mrad/h及俯仰漂移7.32 mrad/h,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瞄准线漂移。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 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36 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16 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 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36 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16 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