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纤陀螺—一种新型的全固态惯性仪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清生  张桂才 《光子学报》2000,29(Z1):307-312
光纤陀螺(FOG)是一种以Sagnac效应为基础的新型惯性器件。自1976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Vali和Shorthill教授在实验室里演示了第一台光纤陀螺样机以来,光纤陀螺以其诸多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军方的关注,并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概述了光纤陀螺的技术优势,以及国内外的研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报道了我们研制的FOG-M01型中等精度的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仪,详细介绍了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光移频器和高双折射光纤构成的新型外差检测方式的光纤陀螺方案。它既能改善通常外差光纤陀螺中存在的光路非互易性且无需使用声光器件,又能避免采用高双折射光纤的直接检测光纤陀螺中电子线路直流漂移的影响。初步实验的结果显示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定标因子线性度。  相似文献   

3.
再入式光纤陀螺使相互干涉的两路光在干涉之前循环进入Sagnac光纤敏感环。介绍了这一新型光纤陀螺的原理,采用专门的异步串行通信芯片TL16C550扩展DSP串口,实现陀螺与导航计算机的通讯。结果表明陀螺的数据输出可以达到1kHz,能实现陀螺与导航计算机之间的快速、稳定、准确的数据传输。研制的陀螺零偏稳定性为4.5°/h。  相似文献   

4.
回顾光纤陀螺发展历史,论述光纤陀螺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并展望光纤陀螺市场前景,指出当前光纤陀螺是处于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陀螺仪,它将成为21世纪陀螺仪市场的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5.
光纤陀螺中一种光相位差跟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盛钟延  周柯江 《光学学报》2001,21(3):52-356
对光纤陀螺中相位差的检测是得到所需角速度的基础。简要分析了陀螺输出信号的特点:噪声大、非线性、周期性,以及这些特点对检测有效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单通通光相位差跟踪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正弦调制,通过对信号(包括输出信号和跟踪信号)的三角和乘法运算,并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滤波得到光相位差。它能够解决光纤陀螺动态范围和刻度因子线性度问题,并具有简明、成本低、易实现的特点。最后进行了相位跟踪的计算机模拟和电路的实现,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一种低成本的干涉型光纤陀螺的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了自动相位跟踪技术,重点解决了PZT的稳定性问题,提高了光纤陀螺的精度。在方案中,以正弦波信号作为相位偏置信号,相位解调运用了同步相关检测的方法。方案的优点是其低成本和易于实现,能够满足在一定条件下陆地导航和定位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光纤电流互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射式偏振干涉电流互感器,建立了系统的结构模型,阐述了互感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λ/4延迟器产生圆偏振光的方法和传感头的设计方案,最后给出了实验数据。其中经过λ/4延迟器的二束光除偏振方向互相交换外,它们都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周围环境产生的光纤伸缩等效应对互感器的输出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可以排除外来的干扰。实验表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基本满足0.2级精度,并且具有自动补偿功能,较好地消除了温度等环境影响,提高了互感器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光纤振动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利用共振原理对微振动放大进行测量的光纤振动传感器.光纤振动不受强电磁场和温度变化影响,可用于大型发电机(300mW)定子端部绕组微振动的在线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光纤振动传感器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对解决特殊环境下微振动的实时监控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晓光 《光学学报》1992,12(2):88-192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光纤干涉仪,该仪器对Mach-Zehnder干涉仪作了适当的改进,使灵敏度提高近6倍.通过对干涉仪臂长的适当调节,还可以实现对“共模”噪声的抑制,减小光源波长波动及环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变霞  曾光晰 《光子学报》1992,21(2):152-15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光纤高温传感器。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光纤陀螺     
1 前言光纤陀螺是利用Sagnac效应检测旋转角速度的一种光纤传感器。由于光纤陀螺(OFG)具有表1所列的许多特征,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开发下一代陀螺。本文主要介绍OFG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折射效应、Shupe效应等与温度相关的效应和部分结构较脆弱的光学器件等因素,使某微型光纤陀螺不能在宽温度范围和高冲击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通过有限元热仿真分析和隔冲理论计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保证某微型光纤陀螺在-45~65℃的温度范围和3 000g的半正弦冲击下正常工作。实验证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在确保光纤陀螺测量精度指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该型号光纤陀螺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陀螺与惯性制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衡 《物理》1995,24(6):348-359
介绍了一种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惯性制导系统,它主要是利用陀螺的特性来建立相对惯性空间,确定运载器的制导参数基准,实现完全自主导航,随着新型陀螺的不断出现,其测量精度也日益提高,惯性制导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导弹,宇航运载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陀螺稳定平台系统中地球自转引起的瞄准线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姿态信息的瞄准线漂移补偿方法。该方法根据惯导系统解算得出的平台地理坐标和姿态信息计算出地球自转角速率在光电稳定平台坐标系上的投影,稳瞄控制单元利用该投影信息自动补偿平台上的速度反馈数据,消除由地球自转造成的瞄准线漂移。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补偿方法后的方位漂移及俯仰漂移分别是1.69 mrad/h和1.84 mrad/h,远小于不加该补偿方法时的方位漂移6.89 mrad/h及俯仰漂移7.32 mrad/h,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瞄准线漂移。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光纤波导折射率渐变的新型锥形(Taper)耦合器件,其原理是基于光纤中Ge缺陷在紫外光照射下而产生的光致折射率的变化。利用光纤在高压、低温下渗氢技术使单模光纤的光致折射率变化△n达6×10-3数量级;通过控制曝光条件就可以在光纤中产生一定规律的锥形结构,使单模光纤的模场半径由4.8μm缩小到3.2μm。由耦合波理论分析表明该器件具有较好的基模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 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36 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16 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 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36 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16 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的Tapered光纤光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耦合模方程对正弦型Tapered光纤光栅的反射谱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利用叠加均匀周期光纤光栅的模板和周期性振幅光栏一次成栅的方法,获得了具有三个反射峰、中心波长间隔为0.8nm的Tapered光纤光栅,这种光栅具有类似于梳状滤波器的功能,在多波长光纤激光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产GDB159/142光电倍增管(PMT),采用光纤传输并结合二向色分光原理研制了高速光学高温计系统,测量波长覆盖340~811 nm,响应时间2~3 ns,可测量2 500~15 000 K的冲击温度。脉冲线性检测结果表明,6个通道的动态线性均大于200 mV(50 Ω负载)。给出了溴钨灯光谱辐照度标定方法和动态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光学学报》2010,30(2):542-545
利用高精度光纤拉丝塔制作了高品质的锥管,并且对锥管的束斑大小、传输效率和增益因子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锥管的束斑大小可以达到20μm以下,在8.04 keV处,锥管的传输效率为13.86%,距离锥管出口端2.5 mm处,增益因子为85。同时,还利用光线追迹软件shadow对锥管的束斑大小、传输效率和增益因子进行了理论模拟,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中测量的结果符合得较好。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锥管会聚X射线,可以得到比目前经常使用的X光透镜更小的束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