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表面张力法、NMR法和ESR法研究了全氟辛酸钠(SPFO)-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混合体系水溶液胶束形成及混合胶束的微环境性质(微观粘度、微观极性等)。结果表明, 碳氟表面活性剂碳氟链和碳氢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DTAB与SPFO在水溶液中形成混合胶束。DTAB与SPFO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的DTAB或SPFO, 混合体系cmc较单一的DTAB和SPFO低。DTAB与SPFO混合胶束的微观粘度较DTAB胶束的大, 而微观极性较DTAB的小。  相似文献   

2.
杨秋青  刘博谦  李秀瑜 《化学学报》2008,66(17):1949-1954
利用NMR技术的自扩散、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以及二维NOESY谱, 研究了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M)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二元混合体系中混合胶束的形成、大小变化、排列方式、复配比例和相互作用点等. NMR的自扩散系数表明了混合胶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DM分子, T2/T1显示混合胶束堆积的较紧密, 两分子的疏水链是以肩并肩的方式位于胶束核中, 2D NOESY 谱表明DTAC分子中与极头相连的亚甲基邻近DM分子中倒数第二个糖环, 产生分子间相互作用, 其相互作用和分子间距的大小随DM/DTAC比例的不同而变化, DM/DTAC在1∶4和1∶8之间是较好的复配比例范围, 并确定混合前后出现的变化T2值是混合胶束中产生相互作用的证椐.  相似文献   

3.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测定了α-、β-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热效应。从α-、β-环糊精的微观结构出发讨论了主-客体的结合模式以及热力学数据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荧光探针、ESR自旋标记和NMR技术研究了SPFO-CTAB混合胶束的微环境性质。发现在CTAB溶液中添加SPFO, 使胶束内芯的微粘度增大, 微环境的极性(反映在介电常数上)减弱。由此推测SPFO插入了CTAB胶束的栅状层并与之形成混合胶束。  相似文献   

5.
结果表明:在1.0 g氯化铵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1.0 mL时,且溶液的总体为10 mL,硫氰酸铵DTAB汞(Ⅱ)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汞(Ⅱ)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Cu2+,Cd2+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汞(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8.2%~102.0%.  相似文献   

6.
李敏  郑用熙 《化学学报》1990,48(4):365-371
本文采用荧光探针、ESR自旋标记和NMR技术研究了SPFO-CTAB混合胶束的微环境性质。发现在CTAB溶液中添加SPFO, 使胶束内芯的微粘度增大, 微环境的极性(反映在介电常数上)减弱。由此推测SPFO插入了CTAB胶束的栅状层并与之形成混合胶束。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势滴定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铵(C12NBr)与疏水修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MB,AMBA及柔性阴离子聚合物HPAM的结合等温线。结果表明,C12NBr与HPAM缔合过程中有明显的协同特征,即结合量突然上升,并且在很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达到饱和。C12NBr与AMB或ANBA的相互作用是非协同性的,结合等温线经历了较宽的浓度范围,没有明显的临界聚集浓度,结合量较小,此现象归结为这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8.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无机电解质KBr存在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SDES)水溶液中胶束的生长和结构。通过测量体系的稳态剪切粘度(η)和应力(σ)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平台模量(G0)、结构松驰时间(τ)等流变学参数,并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发现在SDES/KBr体系中可以形成蠕虫状胶束网络结构,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偏离Maxwell模型,具有非线性粘弹性,没有单一的结构松驰时间。  相似文献   

9.
模拟pH=7.4的人体生理条件,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为增加实验数据的信息量,本实验采用顺序不同的两种滴加方式得到扩展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进而采用渐进因子分析法(EFA)得到作用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变化曲线的初值,再应用MCR-ALS对该扩展荧光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动态作用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趋势图,并由此曲线推断出CTAB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  相似文献   

10.
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无机电解质KBr存在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SDES)水溶液中胶束的生长和结构。通过测量体系的稳态剪切粘度(η)和应力(σ)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平台模量(G0)、结构松驰时间(τ)等流变学参数,并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发现在SDES/KBr体系中可以形成蠕虫状胶束网络结构,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偏离Maxwell模型,具有非线性粘弹性,没有单一的结构松驰时间。  相似文献   

11.
陶贤平  张跃军  李侠  贾旭 《应用化学》2015,32(3):342-349
对4种二烯丙基甲基烷基(n=12,14,16,18)溴化铵(标记为C12,C14,C16,C18)的性质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测定其热稳定性、表面活性和絮凝性能,考察产物结构对其性质与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季铵盐C12~C18的主要分解温度分别为170~300 ℃、172~303 ℃、170~293 ℃和170~310 ℃,对应失重率分别为92.8%、92.6%、96.4%和87.4%;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5.2、3.5、1.4、1.1 mmol/L和26.6、25.2、33.8、35.8 mN/m,显示出较高的表面活性;季铵盐C16的发泡与稳泡性能最好,C12的Krafft点<0 ℃,C14、C16和C18的Krafft点分别为1、8和19 ℃; C12和C14分别对膨润土和高岭土的絮凝能力最强,表明单体的絮凝性能具有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导法研究了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CnTAB,n=12,14,16),即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体积分数0~40%)中的胶团化行为。考察了温度对胶团形成的影响,应用相分离模型估算了三个表面活性剂的胶团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临界胶团浓度(cmc)和反离子解离度(α)都随乙二醇组分的增加而增大。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胶团形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相差很小,混合焓都是负值,而混合熵都为正值,说明焓-熵补偿效应在胶团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二烷基季铵盐及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研究了十二烷基季铵盐C12H25N(CnH2n+1)3Br(n=1,2,3,4)及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应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体系表面吸附层和胶团的组成及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对于季铵盐、极性基影响大:cmc随n增加而下降,γcmc则先上升,后下降,自极性基碳链的空间阻碍、疏水、弯曲效应,以及电荷屏蔽效应可对此予以解释,对于混合体系,极性基大小对其表面活性及胶团  相似文献   

14.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苯硼钠作为电活性物质,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选择电极对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具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特性,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3~1.58×10-6mol·L-1,斜率为57.8mV/pc(pc=-logc),适宜的pH范围为4.0~10.0.同时该电极显示了较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用该电极对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进行了回收率试验,效果很好,对其溶液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和标准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H_2O和CTAC+β-环糊精(β-CD) +H_2O体系在298.15K时的电导和密度,计算了一系列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如临界胶 束浓度、胶束离解主工、CTAC分子碳链从β-环糊精水溶液到胶束的转移自由能、 CTAC的标准偏摩尔体积以及CTAC和β-CD形成的包络物的计量比和包络常数等,结 果表明,β-CD对CTAC的胶束化有较显蓍的影响,由于CTAC的疏水碳链被β-CD空腔 包络,CTAC的热力学活度降低,削弱了其胶束的生成,但是,β-CD及其包络物基 本上不参与CTAC胶束的生成,而且一旦胶束形成,包络物对CTAC的胶束性质也没有 明显的影响,在简单模型的基础上不参与CTAC胶束的生成,而且一旦胶束形成,包 络对CTAC的胶束性质也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简单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CTAC分子碳 链进入β-CD疏水空腔的CH_2基团的数目,从另一方面证明β-CD与CTAC分子形成了 包络物,当β-CD的浓度较高时,包络物的计量比为2∶1。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维晶格模型和相分离模型,由正规溶液理论首先推导出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m)与混合胶束中组分A的超额化学位(μ^E~m~,~A)的关系式:μ^E~m~,~A=ε~m~gN~0(1-x~A)^2。然后导出ε~m与混合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m)的关系:ε~m=gRTβ~m/N~0。用该结论对皂荚素(GS)与十二烷基磺酸钠(C~1~2H~2~5SO~3Na)、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1~2H~2~5(OC~2H~4)~3SO~4Na]、全氟辛酸钠(C~7F~1~5CO~2Na)、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C~1~2H~2~5(EO)~9OH]、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C~8H~1~7Ph(EO)~1~0OH]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H~3~3NMe~3Br)等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研究和计算表明: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混合胶束,ε~m均为负值,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二溴化-N,N'-二(二甲基烷基)乙(已)二铵,以及它们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测定上述体系的平衡态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大大高于十二烷基三甲溴化铵(DTAB);对于两种双子表面活性剂,其表面活性和表面张力时间效应受其联接基团的影响远大于其烷基链的影响。双子表面活性剂与SDAB复配,其协同效应不如DTAB。动表面张力测定得到它们的各种参:t~i,t~m,γ~m,t*和n等值,结果表面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瞬时活性也高于DTAB。  相似文献   

19.
采用^1HNMR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甜菜碱,苯甲醇,水形成胶束的微观结构,推测苯甲醇在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发现在由O/W向W/O型的转变过程中存在过渡结构,其分子排列有序,光学上呈向向同性,称之为拟液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两亲分子由于具有自组装性质,如表面活性剂分子自组装形成胶束,囊泡,天然的磷脂分子自组装形成脂质体,继而参于生物膜的形成,这是大家所熟悉的.高分子两亲分子尤其是两亲性两嵌段高分子具有自组装性质,并形成规整性好的聚集体[1~3].聚电介质 表面活性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