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非线性现象.在近几年高考中,“非线性”类试题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因它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然而,由解决线性问题形成的传统观念却柬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遇到非线性问题总用僵化的方法去思考,导致结果不正确.笔者想通过对有关“非线性”高考题的分析和讨论,来揭示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维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求异质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洞察能力.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要采取启发式教学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可结合物理学自身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和问题情景,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接受者.如讲毛细现象时,教师先介绍一实验现象:水在内径较小的玻璃管里能自动上升,然后让学生根…  相似文献   

3.
1 设计思想 “探究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启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以问题为载体,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芬 《物理通报》2009,(11):38-40
教师的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既能用眼睛看,也能用身体去感受.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却屡屡犯错?学生为什么会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甚至存在明显错误的思路和方法?难道仅仅是记忆力不好,学习不专注等因素造成的吗?其实教师有一定的责任.以往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这种“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到的只是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一些需要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却都是教师代替学生“解决”了.  相似文献   

6.
1探究式物理教学中“得出结论”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物理教学比较注重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通常,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是,从现行的“探究式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让考生设计“测密度”、“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等创新方案,几乎成为中考实验题的重头戏.拜读各地中考实验题和杂志里的相关佳作,使我们倍受启发、令人叫绝.然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参考答案等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邹山 《物理通报》2006,(11):54-5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为“学”,同时学生的广泛参与课堂又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因而教学中要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抽象、实验、概括等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在目前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按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先生给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大学物理”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批判地使用教材;其二是“双语”教学不超过50%的外语讲授;其三是把自己对物理的感觉教给了学生.这些特点对中国大学教师的启示就是:(1)大学教师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然后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2)不能把课程讲成封闭系统,研究不能与现实脱节;(3)“双语”教学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1疑点的提出 笔者曾观摩过一堂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公开课,课题是“电能的输送”[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应该说,作为一堂教学理论的实践课,是相当成功的.授课老师从电能输送的生活话题出发,结合我国“沿海经济发达而能源匮乏,内地经济落后但能源丰富”的国情,阐述了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然后清学生估算从长江三峡输送电能到学生所在家乡(长三角地区)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从而提出“怎样减小远距离输电损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增丰 《技术物理教学》2004,12(3):14-14,38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科学知识,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理念是从过去学生单纯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通过实践、研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模式的转化.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于实践拓宽渠道.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释问题、评价结果和验证结果五个环节.其特点有整体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历来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这当然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如果仅此而已,我们岂不是把克隆一个个像自己一样的“实验员”当成了目标?所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科学探究中的“实证”理念.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实验员”和“熟练工”.我们的学生中应该有一部分人很可能就是潜在的未来知识创造者.我们的教学不应仅仅是告诉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什么以及仅仅去“验证”早已被别人“验证”过的前人的某某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让教师感触颇多.笔者有幸加入此项工作中来,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验,感受颇多.现就“杠杆”一节内容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中有不少“黑箱”习题,可用于培养发散思维、推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学生对“黑箱”问题感到困惑、害怕.怎样在“黑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以下是笔者一节“黑箱”习题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5.
1初高中教材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比较初高中对速度的定义会发现,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习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个不同点,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如何“提醒学生注意”,这就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竞争.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类比”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另辟蹊径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使问题的解决方便可行;这种类比的思想在中学物理中比比皆是.本文拟总结力学和电磁学中的“类似型”运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并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课程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必须加以改革.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一建构”型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相协调的教学模式,它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究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宗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按照“课标”,在学完公共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之后,高中物理课程分三个系列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物理1—1”、“物理1-2”系列按“课标”的要求,应“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个选修系列,按通常的说法,是供“拟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也就是供“文科”学生选修的。  相似文献   

19.
汪明 《物理通报》2009,(10):24-27
1问题的提出 “三点一线”教学法:第一点,明晰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点,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与学生心理特点;第三点,了解学生思维兴奋点和能力创新点;“一线”则强调教学需按照“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一流程线来组织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结构主线安排井然有序,思维主线发展层次分明,即使简单的物理问题也不简约其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研究品质.2008年12月,笔者应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之邀,示范执教了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2》中“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下面即以此节教学研究课为例,来阐述其核心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秦付平 《物理通报》2009,(11):61-62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物理分组实验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非常重要,所用的器材如图1所示. 实验时两个小球离开实验槽“落地”后则满地滚.学生要找小球耽误时间.此外小球下落打在复写纸上时通常又弹跳起来再次“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